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的设计*

2011-10-18 07:38刘彦臻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19期
关键词:数字化评估院校

刘彦臻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2)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的设计*

刘彦臻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2)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备受关注和重视。然而很多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数据管理仍然沿用传统的手工模式,严重影响了专业建设改革进程。本文在分析作者所在学院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阐明创建专业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意义,并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思路。力求改变传统专业建设数据管理方式方法,为专业建设的动态管理、实时监控、迅速响应、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支持。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专业数据管理;数字化管理平台

教育部2008年4月发布新《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以下简称《评估方案》),要求各地原则上应依据《评估方案》开展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评估工作。所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每学年度须按要求填报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以下简称《数据采集平台》)。通过对《数据采集平台》处于原始状态的数据进行智能化组合加工提升后,形成关于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新信息,有利于分析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性。但是《数据采集平台》要真正发挥其最大化的日常监控的作用,还需开发延伸平台,使办学和专业建设有过程、有活动、有记载、有分析。真正引导院校各专业有序运作,主动调控,自觉建立起可持续性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

一、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数据管理的现状分析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数据管理主要采取传统的方式,使用印刷材料和纸质档案盒。以笔者所在学院某专业的专业剖析为例,佐证材料的一级目录11项,二级目录60多项,三级目录达到近300项。一个参与评估的专业材料多达几十个文件盒,直接为应付评估检查而专门打印的文件资料达到几千页 (不含平时常规工作所用掉的材料)。 整理这些材料花费了全专业及系部其他老师两个月的时间,这个额外工作量严重影响了常规工作,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更糟糕的是专业建设数据只是被看成为对付专业评估的无奈之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优化管理、规范常规管理,及时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予以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专业数据查询异常困难

由于目前多数学院采取传统的手工信息处理和管理方法,致使专业建设数据(资料)分类混乱,查询起来非常困难,很难在10分钟以内找到相应的支撑资料。

2.人力物质资源浪费严重

按照传统的方式,老师们先把整理好的资料千方百计变成电子版,然后又将它们打印成纸质材料依次整理装进文件盒。这其中所浪费材料可以计算,但是消耗的人工、时间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

3.管理方式原始效率低下

专业建设档案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电脑与网络只是广大高职教师打字、打印和查资料的工具,在现代教育管理上的潜力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用和开发,工作效率很低。

4.教师沦为教育信息奴隶

为了迎接评估,教师日夜加班机械整理材料,并将其放置在封闭的档案室。教师无法停下脚步利用现有数据认真研究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相反,教师成为资料的奴隶,被数据所拖累。

二、高职专业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意义

1.顺应教育发展,促进管理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在第十九章中指出,要“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高职专业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是高职教育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最佳实践方式之一。

2.改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数字是21世纪信息载体的共同基因。“多对多”的信息传输与交换环境,为展现跨国界、跨社会、跨语言的信息、知识、交流提供无限可能性。互联网由资源导向发展为用户导向,从读向写与“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接受网络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环境逐步成为高职教育管理重要工具之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成为教育管理变革的重要基础和契机。专业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是《数据采集平台》的延伸、细化和深化,旨在解决目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日常管理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着眼于服务专业建设,逐步改变不符合新世纪数字变革需要的传统工作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3.数据公开共享,动态专业管理

构建高职专业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将传统的档案资料和管理资料数字化能使专业建设工作由原来的应付评估向规范化和常态化转变,有效促进教师间的协作、共享和交流。实现动态教学管理、数据更新和监控(增加数据库新条目、内容审核、评议等),及时发现和解决专业建设中的问题。也使学院及上级部门对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监测更加及时、全面、准确,专业与学院、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更加全面、直接。

4.教师自助管理,提高主体意识

高职专业建设数字化管理能实现自助式教师工作管理,专业教师可以随时提交有关材料,提高教师对专业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使得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数据得以有效地保存。快速、方便的专业数据搜索使得工作效率成倍增加。教师和各级管理人员能多次重复利用数据,使得原本束之高阁的固态数据变活,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专业教师全面、准确认识自己,找准专业定位。增强专业发展、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减少资源浪费,促进“低碳教育”

高职院校能正常使用的计算机每校都多达几千台,教师拥有计算机率达100%。但是工作效率提高的速度与信息化条件改善速度不成正比,80%的计算机只发挥其不到20%的功效。工作方式仍是 “换汤不换药”,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就意味着增加的碳排放量并未带来更高的效率,反倒增加了办公成本。建设专业建设数据管理平台,采用云计算辅助管理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和管理方式替代纸张印刷品和无纸化办公,除了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降低二氧化碳减排量。 而且,世界各国纸质出版物、教材课本、报刊杂志等正在走向E-book时代,无纸办公,数字化处理专业建设材料的硬件条件完全具备,如不利用,必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6.创建学习共同体,培养专业团队

教师是专业建设的主体和关键要素,教师的学习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在服务于专业建设管理的同时,还创建起教师学习共同体,提供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虚拟空间。通过平台的合作、协作、互动等功能,高职教师能在较轻松、自由的网络环境下学习最新教育教学理念,澄清专业建设中的模糊概念,对专业建设实践进行反思,交流研讨分享个人对专业建设的创新想法,共同完成专业建设任务(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改、课程标准制定、说课、课件制作等),共同学习、协作工作的过程清晰可见,总结出的好经验和资源得到及时共享利用。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专业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成为理想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有效促进专业建设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能力。

三、高职专业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构建思路

1.专业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依据

专业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构建的主要依据如下: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该文件为我们建设平台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依据,主要字段的设计均来自16号文件。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该文件是平台的框架结构、字段设计的重要依据。

(3)上海行建职业学院开发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专业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研制以“数据采集平台”为基础,力求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延伸和补充。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教发[2004]2号)是平台中一些结构性数据采集及其比对标准的重要依据。

专业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中的条目和字段均来自以上指导性文件和现行的《数据平台》,避免出现难以理解的新名词和不符合教育管理规律的提法。

2.专业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设计原则

(1)专业建设管理的科学性原则

以科学的理论作为平台设计的基础。通过对平台处于原始状态的数据进行智能化组合加工提升后,形成关于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新信息,探索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之间的“因—果—效”联系和规律性。

(2)评估对专业建设的指导性原则

加强日常监控,将高职院校5年一次的 “一次性评估”转化为“实时的状态数据监控+现场考察”。让监控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促使院校有序运作,主动调控,自觉建立起发展性的质量保障体系,从而在机制上保证评估的常规化、长效性。

(3)体现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动态性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一项动态变化的系统工程,是学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引导社会人才消费的一个基本尺度,反映学校对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招生、学生的培养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专业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为这种动态调整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平台数据分析,教师能不断调整结构使其向合理化方向发展,使专业建设更贴近社会需要和个体需求。

3.专业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基本框架

高职专业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以《评估方案》为指导思想,注重专业建设和管理的动态性、实用性、方便性和服务性,体现专业建设的动态过程,为专业教师协作、学习和发展创建一个可视的、可持续的网络环境。交叉数据通过超链接避免重复输入。基本框架如图所示。

4.专业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步骤

在优化高职专业建设管理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各部门管理要求,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要求和先进现代教育管理理念为指导,创建专业建设数据网络管理平台,经指定专业试用后,进行第二轮改进,通过对比实验找出数字化专业建设数据管理与传统专业建设数据管理的弊端,使专业建设管理更加科学、高效,并向其他专业推广。与此同时,展开对专业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专业建设数据管理模式,从而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1)前期准备

第一,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数据管理和系部、学院管理情况,找到改革的切入点。

第二,确定政策、理念依据,作为设计的指导思想。以教高[2006]16号文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要求为根本依据,使绩效指标的设计反映办学宗旨。以《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文)为基本衡量标准。以“数据采集平台”为基础,从平台中找关键绩效指标(KPI)和关键影响因素(KSF),以相关数据事实作为KSF论证KPI,尽量使对KSF的分析建立在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力求达到让事实说话。

第三,准确界定数据条目、恰当定义字段,完整、有效采集数据。合理定义与解读数据条目: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合作开发课程、顶岗实习等,定义力求前后一致,确保数据分类和筛选方便、高效。

(2)开发工具

现在开发数据库的软件很多,但是终因技术门槛高和成本高使从事专业管理的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望而却步。笔者所在学院通过多种软件的比对,选用开源软件Moodle(CMS),以零成本和低技术门槛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图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基本框架

(3)数据采集

确定数据来源部门和来源人是很关键的步骤,传统的做法是指定某个人负责档案管理,收集后的材料基本上就是为了上级检查和评估。而专业建设数据数字化管理要求教师全员参与,数据用于日常管理,用于分析、诊断和解决专业建设中的问题,主要数据来源于专业(教研室)和教师个人,涉及人员多,因此需要做好教师培训,统一数据上传的格式和要求,确保完整、及时、高质量采集数据。

(4)数据分析利用

高职专业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中所有数据均能以Excel表格导出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更重要的是能引导教师通过对收集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找出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及时的解决。挖掘数据的威力,发挥管理数据的真正作用。

四、结束语

高职专业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是《数据采集平台》的校内延伸开发,致力于改变传统的专业建设数据管理模式,创建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于高职专业建设需要的、高效的、科学的数字化平台。它将传统的死档案转化为促进专业建设的活数据,把评估模式变成管理模式,把专家诊断变成自我诊断,为高职专业建设中的过程管理、实时监控、迅速响应、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支持,形成专业建设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印发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 (教高 [2008]5号)[Z]. 2008.4.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06.

[3]黎加厚.低碳型教育与云计算辅助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73-77.

[4]万力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分析策略.http://www.hngjc.cn/uploadFile/ file/xiazai/others/rcpypgfasj_w lw.ppt[Z].2010-05.

(编辑:金冉)

G647

B

1673-8454(2011)19-0053-03

*本文系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高职教、学、研、训一体化网络平台构建与应用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2011JGZ102)。

猜你喜欢
数字化评估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评估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