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方舟”出海打渔

2011-10-18 07:08:56阚世华
中国新时代 2011年2期
关键词:诺亚方舟诺亚财富

| 文 · 本刊记者 阚世华

“诺亚方舟”出海打渔

| 文 · 本刊记者 阚世华

2010年11月10日,中国诺亚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功挂牌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启了国内富豪“金融超市”理财模式的一角。诺亚财富的主要客户是个人流动资产最少在人民币300万元以上的富豪阶层,而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目前诺亚财富的核心客户已超过1万名,而总裁兼CEO汪静波同时也步入亿万富豪行列

扎堆登陆美国资本市场上市,似乎成为部分中国企业在2010年的年终岁尾最为忙碌的事情,诺亚财富便是其中特殊一员。

2010年11月10日,中国诺亚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功挂牌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启了国内富豪“金融超市”理财模式的一角。诺亚财富的主要客户是个人流动资产最少在人民币300万元以上的富豪阶层,而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目前诺亚财富的核心客户已超过1万名,而总裁兼CEO汪静波同时也步入亿万富豪行列。

发现“财富方舟”,缘于汪静波的一段情缘。2002年1月,汪静波进入湘财荷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担任副主管,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与同事——原北京证券投资银行部总经理谭文清结缘。

汪静波和谭文清认识三年后结了婚。一天,谭文清把自己账户上的所有钱打到汪静波的账户上。“其实我本来也没多少钱。但最关键的是,我相信她,将钱交给她打理,我放心。”谭文清说。汪静波表示,自身并不反对做财产公证,结婚其实就像一个放大镜,婚前的许多问题会在婚后暴露无遗。

2002年7月3日,湘财合丰基金管理公司获准开业,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2004年1月12日,湘财合丰基金管理公司正式更名为“湘财荷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荷兰银行有限公司增持湘财荷银股份至33%。

当时,汪静波主持发行了国内第一只伞形基金,募集金额26亿,创下了基金持有人数量全国第一的业绩。那一年,她28岁。

所谓伞形基金,或称系列基金,即一个母基金之下有若干子基金,各个子基金有不同的投资方向,转换费用较低或者免费。当时属于一个全新事物,其口号是“风雨中,伞下有阳光”。为此,荷银投资管理公司派来10多个人,在多个城市,针对直销、代销机构的人员,举行了数十场培训讲座。

基于基金销售,汪静波发现,一些中高端的私人客户,他们和多数人一样,也要去银行排长队。而且当时国内的金融产品比较单一。于是,她有了一个思路,把用于机构客户的服务同样用于私人客户身上。其逻辑是,找到50个人,每人购买200万元的基金,基金很快就可以卖出去。

2003年8月起,汪静波担任湘财证券私人银行部门主管,实际上她与同事创办了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对外的名字叫湘财证券诺亚财富管理中心,主要为中高端的私人客户“提供更高层次服务”。而今,汪静波的梦想是要把诺亚财富做成金融业的携程网,为客户搭建最全面快速的平台。现在诺亚的管理资产达到了300亿,也成为业内公认的中国首家第三方独立理财机构,专注于为中国高净值资产客户提供全方位理财规划顾问服务。

发现方舟

汪静波毕业于四川大学,先后获得经济学学士与管理学硕士学位。据她说,从学校出来以后,她去了成浦集团,后来因为准备上市接触了湘财证券。

成浦集团上市不成,汪静波被湘财证券挖去基金管理公司做副主管。短时间内,汪静波在职场发展异常迅猛,但她对到处求人拉关系的基金销售方式感到厌恶。她发现,“中国一开始是做机构客户、保险公司,反而个人客户很少,我从做共同基金的时候认识到,应该服务国内的高净值客户,我觉得他没有被有效服务到,所以才想做私人银行。”

汪静波担任湘财证券私人银行部门主管后,顺风顺水的她怎么都没想到她的职场会因突发的变故而改变。2005年汪静波的团队“被裁员”。“从湘财出来创业是偶然,当时一点也不想创业,我喜欢金融行业,喜欢在这个行业做。但那时候湘财证券已经背了几十亿亏损,他们打算把湘财私人银行部剥离,他们觉得做不下去了。”

那天是汪静波的孩子满月,她接到领导的电话,无论如何要找她谈话。“我们4个主要的骨干,当时情况都很糟糕。殷哲的夫人怀孕8个月,韦燕自己怀孕8个月,因为市场不好,大家年纪又比较大,就生小孩。韦燕走到我办公室跟我说,她老公也是证券公司的,也在今天被炒了。还有一个张昕隽,小孩也很小,老公也在创业。”

有员工忍不住哭了,汪静波也一筹莫展。“我特偶然跟我们领导说,要不然这个部门剥离了我们自己做吧,我当时没想过他会答应。”事情居然真的成了,也许现在湘财证券正在后悔当初的轻率决定。当然,谁也不会想到大牛市紧接着就从天而降了。

创业前,汪静波和她的团队几乎把国际上所有与她们相同的公司,全部研究了一遍,如EFG、UBS、CS、嘉信理财,反复讨论得出了综合的、适合诺亚的模式,“我现在还留着那些文件,可以说所有的关于公司的学习,都是在那个时候积累的,现在发现其实行业还是差不多的。我觉得做一件事情,最重要是找到一个标杆,找一个榜样向他学习。”

诺亚的名字取自巴菲特曾对投资者说过的一句话:“准备是最重要的,诺亚并不是等开始下豪雨,才动手建造方舟的。”

私人理财服务最早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后来形成了企业经营型与独立经营型两大理财体系。企业经营型即银行、保险等大金融经营机构经营体系;独立经营型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业已形成由咨询公司、理财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组成的成熟“独立理财体系”。这些第三方理财机构不隶属于任何金融集团,完全依赖客户需求进行理财规划和建议,基于中立立场。

在诺亚的股权结构中,管理团队占有60%左右的股份,其中汪的股份大约在20%左右。诺亚财富中心在成立之初,并没有迅速得到那些富人的认可,那时正是中国资本市场爆发的前夜。“更多的富人愿意把钱存到银行中而不是拿出来做投资。”汪静波说。

初期,公司规模很小,在新上海国际大厦租了间办公室,16个人就在里面办公。“12月过圣诞节的时候,我把公司所有人都叫到一起,我们讨论希望5年后成为什么样的公司,我提出5年做到10个亿,客户做到100个,我们要成为业界的人才‘吸铁石’、行业最被追捧、客户最信赖的公司等。我每年都把这个愿景重新抄在笔记本上。”汪静波说。

其实,诺亚的盈利模式类似基金公司。“我们比较看重长期,不是一次性收佣金,而是持续收管理费,跟一个公司长期合作,每年收一点点。好比你买基金,要付基金 1.5的管理费,那可能我们收千分之五,或者千分之三,不是一次性收,但每年都有,只有基金存续就长期持续的,这个收费我觉得也是合理的。”

很多人认为,第三方金融机构监管“模糊”,汪静波有不同的看法。“在中国财富管理这个行业是发展领先于监管,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是一个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环境,财富管理是在分业监管的环境下提供混业服务。”

“金融危机后,我们觉得现在市场情况,比较看重固定收益,至于未来配置什么,完全根据我们研究部每个季度的投资策略会来定投资策略,应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根据研究来,不规划。”

诺亚每个季度的投资策略会,研究部会就未来3-6个月市场走势、策略给出方案,“他们会在我们的金融产品数据库里边进行筛选,选择出来以后,才会放在产品线上给大家看,完全是研究部决定产品。”但至少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诺亚的目标是高净值资产客户,不会去做小客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从2006年开始,中国理财市场进入其发展的黄金十年。中国的富人越来越多,他们的理财需求构成了巨大的市场。凯捷顾问公司与美林证券集团发布的2006年亚太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富裕人士数量达32万,其富裕程度已居亚太区第二位。作为最早尝试开展个人理财服务的机构,诺亚已经拥有私人客户4000多人,客户增长率超过100%,客户的资产规模超过了40亿元。

外资银行的客户主要是外资企业背景的高收入者,而诺亚财富70%的客户都是中小企业主。“我们更了解这些人的需求和心理。这些客户不喜欢外资银行个人理财师高高在上的感觉,甚至不喜欢这些理财师穿着的黑色西服,因为那容易带来压抑的感觉。”所以,汪要求诺亚的理财师尽量穿着色彩亮丽的服装,招聘的女职员也不是高挑漂亮的,而是给人一种邻家女孩的感觉。此举显然博得了客户的好感。诺亚的客户中,其实有60%的客户是通过老客户的介绍而加入的。

资本垂涎

事实上,诺亚财富的成功上市,绝对离不开两位投资人——沈南鹏和何伯权。

最初汪静波致电今日投资总裁何伯权,问他愿不愿意投资,“何总是我们私人银行的第一个客户,他刚把乐百氏20多亿卖给达能,我说,如果你愿意投资我,我就愿意尝试。”何伯权答复说,“我一点金融都不懂,但是我看好你们团队,就看你够不够胆。如果你想做,我愿意投资你。”何伯权投了百分之十几,其余由汪静波及其团队出资。

诺亚财富是何伯权投资的最小的一家公司,但诺亚财富的每次董事会,何伯权都会参加,每次都会指出诺亚财富在经营中的一些问题。

最初,诺亚财富注册资金只有300万元。不过,它很快吸引了沈南鹏的关注。当时沈南鹏已离开携程,身份是红杉资本中国的创始人兼合伙人。

2007年年初,汪静波偶识红杉资本的一位投资经理。当天下午,她就接到了沈南鹏的电话。两人见面后,沈南鹏问汪怎么看待这个行业,汪回答说,用简单的方式把公司服务做到极致就可以成功。沈对这个回答表示满意。10分钟后,沈决定投资。最后红杉资本投入了500万美元,占20%的股权。

诺亚成功很大程度要归功于股东的选择,“我们选择的股东是非常好的,比如说何总,他非常重视团队培训,让我们不断去上课,公司收入500万,可能120万都会投在培训费用上。我们非常关注团队的成长,这是何总带来的价值观。”汪说。

事后,沈南鹏承认,中国的富人现拥有约1.44万亿美元的资产。但中国的私人理财市场尚处起步阶段。由于中国私人理财服务主体大都来自如银行、保险等大型金融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存在着因体制原因而产生的产品导向推销行为,或因机构繁琐而造成决策速度慢等弊病,不容易真正做到从客户利益出发。这也是红杉资本选择第三方独立理财机构的原因所在。

获得红杉资本的投资后,目前,诺亚财富的分支有28家,基本集中在以北京、上海和广州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分别为4家、15家和6家,另有3家分布在其他地区。按照福布斯富豪榜的统计,上述三大经济圈基本集中了中国80%的富人。而据统计,诺亚财富的三大分布中心半径也非常接近。从客户终端角度分析,诺亚财富可能与实业公司一样,走的是从点到面、逐渐扩张之路。

诺亚财富的主要收入来自佣金和可重复服务收费。但是,收入规模的增加与诺亚财富的客户可增长性也有一定联系。

目前,诺亚的主要客户包括三类:第一类是流动可投资资产在300万元以上的个人客户,这一数字已从2009年的9512名增加到2010年上半年的 12134名;第二类是中小型客户,主要以年收入不超过3亿元的中小企业为主。这一类已从2009年的122家增加至202家;第三类是机构客户,数量已从2009年的7家增至2010年上半年的17家。

沈南鹏表示,红杉资本与诺亚财富合作已近4年,诺亚已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和较为成熟的经营模式。他认为,上市将为诺亚建立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同时,诺亚品牌也会被更多人所熟知。

关于模式深化的方向,汪静波表示,目标是成为中国金融领域的梅尔卡多那(西班牙超市梅尔卡多那——服务于高端主妇,每个品类通常只有少数选择,但是更详尽标注了成分、原产地等信息)。

汪静波说,“我只用专业打动人,一根筋、一件事做到底。”长期以来,诺亚只做高净值客户,不走大众路线;只做沙龙推广,从不搞论坛;只做金融产品销售和服务,绝不做投资;只做个人,不做机构。

至2010年6月,诺亚的业务已拓展到28个城市,城市客户经理由6个增至285个,注册客户数由930个增至12353个。汪静波说,大型金融机构几乎都和她有合作。

汪静波给诺亚的定位,是希望成为金融的“携程”。但是诺亚财富要像红杉资本投资的携程、如家等公司一样成功,不仅仅要解决客户资源问题,还包括品牌建设、理财师培养以及有可持续性的赢利模式。在美国等成熟的理财市场,50%以上的私人客户通过独立理财顾问公司享受理财服务。第三方理财机构的收益主要来自客户的咨询费和类似于金融超市,向产品方收取销售折扣,如基金销售佣金。

“理财这个行业是高度竞争的,我问了很多人,没有一个知道他在银行的客户经理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呢?因为银行还是坐在那里等的。但我们不同,我们是一个服务的平台,主动在给客户做服务。”汪静波认为,现在的理财师都很年轻,并不能“感同身受”去理解客户的每一块钱对其的意义,“我们没有理财师,只有关系经理,我们的定位是要培训客户成为自己的理财师,客户是要有判断能力的,就像证监会做的投资人教育,‘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诺亚其实是做投资人教育的工作。”

汪静波把诺亚形容为GPS,“诺亚有金融系统的地图,从哪里走收费比较低?但是操控方向盘的是客户,而不是诺亚。就像你上携程,你比价,或者去哪儿,完全是自己在比的,而不是谁在引导,这就是这个平台的价值。

猜你喜欢
诺亚方舟诺亚财富
诺亚方舟
宝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3:26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中华家教(2018年8期)2018-09-25 03:23:06
生日惊喜
畅谈(2018年14期)2018-08-27 09:11:16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海峡姐妹(2017年1期)2017-02-27 15:22:29
爱在上海诺亚方舟
连环画报(2015年10期)2015-12-24 01:31:09
上海
连环画报(2015年8期)2015-12-04 11:42:41
小喜鹊,你是我兄弟
“火红财富”的拥有人
中国火炬(2011年10期)2011-07-24 14:27:45
吃苦也是一种财富
中国火炬(2009年11期)2009-10-14 00:40:38
诺亚方舟
意林(2009年16期)2009-05-14 16:4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