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洁,文双全,燕宝文,黄志刚
(陕西省汉中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陕西 汉中23000)
滇柏又名冲天柏(Cupressus ducloxiana Hickel),自然分布区在云南省西南部和四川省西北部,对环境条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抗旱能力强,生长快,特别是高生长速生期持续时间长,萌芽更新是柏科树种仅它具有的特性。
中山柏(C.lusitanica cv.Zhong shan)是优选于墨西哥柏木9个种源实生群体栽培类型中的优良单株,生长快。通过长期观察,存留至今之中山柏,都开花不结实,无法获取种子,实生苗无从谈起。国内亦难闻中山柏实生苗之报道。汉中市林科所以单位院内仅存的两株大树为采穗母树,经多年试验研究,现已掌握了一套成熟的集约化无性繁育技术。
侧柏(Plad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是我国荒山造林主要树种,耐瘠薄干旱。秦巴山区广泛分布与栽植,亦属乡土树种。
试验宗旨侧重群体生长,即林木生长,为秦巴山区选择优良用材及绿化树种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4~2007年4年生幼林生长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初报如下。
试验点选定在汉中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上,位于汉中市北郊,距市区约5km。土壤类型为典型黄棕壤,pH值6~7,呈酸性或中性,东坡向,坡度较缓。周围有当地村民退耕还林营造的连片杨树林。
中山柏苗为苗床扦插成活后,移植苗圃生长1年的中山柏苗。侧柏滇柏为露天培育的1年生实生容器苗。
受造林面积限制,为获取较多观测数据,造林株行距定为1m×1m。设计方法:严格依据BIB设计方案,即“平衡不完全区组试验设计”,将造林地划分成4个小区,成“田”字形。1、3小区在左,2、4小区在右。1、3小区,2、4小区临界处调换树种。小区内,按滇柏、侧柏、中山柏顺序排列(每树种均两行,每行14株),重复3次(每个重复为一个区组)。试验区组共12个。观测内容及方法:主要对株高、地径、胸径、冠幅作观测。固定观测株选定在每个树种的北行,隔株观测。遭损毁的固定观测株,用相邻南行单株代替。3个树种,固定观测株共252株。同一树种,用方差分析并做F检验。3个树种间的对比,用变异系数法:
C=s/x×100%。
C为变异系数,s为标准差,x为总体平均数。
营造的4年生幼林,对各项调查指标全面作历年生长量分析,数据牵强,尚不成熟。如胸径,2004年因树木尚小,95%的观测株无数据可取,2005年逐渐增加,2006年才得以取齐。受试验只有12个区组限制,根据2007年年底调查资料、对调查指标全面作了方差分析(表1)和变异系数对比分析(表2)。
方差分析表明,同一树种12个区组间各指标F值均小于F0.01(11,83)=2.42和 F0.05(11,83)=1.88。即各指标差异均不显著,说明幼林阶段、相同立地条件下,即便是混交林,各树种的群体生长也表现良好,林相整齐,为单层林。
变异系数对比分析显示:滇柏、侧柏的地径、胸径、树高变异小,比较稳定,林相整齐。中山柏变异大,个体间已明显分化。冠幅变异则相反,滇柏、侧柏变异大,个体间已开始分化。中山柏变异小,个体间较稳定。表2总体平均数显示:地径、胸径、树高3个观测指标均以侧柏、中山柏、滇柏顺序递增。得出结论:中山柏、滇柏林木长势优于乡土树种侧柏,滇柏稍胜中山柏。
表1 滇柏、中山柏、侧柏相关指标方差分析
表2 滇柏、中山柏、侧柏相关指标变异系数对比
造成中山柏区组间地径、胸径、树高变异大,是因为中山柏是扦插苗,个体根系发育有差异,移栽根系带土操作上难把握,导致成活过程存在差异造成的。滇柏、侧柏是实生容器苗,根系完整,便于操作,造林成活快、成活率高。中山柏主干分明,树冠生长均衡,冠幅变异小。滇柏、侧柏双头、多头生长,导致个体间冠幅变异大。滇柏、中山柏、侧柏在树高、地径、胸径、冠幅方面的进一步表现,尤其造林林相表现,有待今后的观测研究。
中山柏造林应尽可能采用相同规格,长势基本一致的幼苗,操作上进一步规范化。秦巴山区应着手建立滇柏母树林,为采集良种做准备。
[1]郑万钧.中国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2]袁全福,白光宇.墨西哥柏扩大引种试验苗期初报[J].陕西林业科技,1984(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