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济廉 曹飞跃
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 湖南衡阳 421800
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新模式—“大网络”模式
吴济廉 曹飞跃
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 湖南衡阳 421800
为进一步加大环境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提供决策依据,“中国环境意识项目”(简称CEAP)于2007年12月11日~12月28日实施了《中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我国目前环境保护基本采取“以环保认知为重点,通过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而促进其环境保护行为的宣教模式”,CEAP认为这一模式“仍存在着进一步改进的空间”,简单的宣教模式在培养其环境保护行为上难有作为。学校环保教育作为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内容,必须探索新的模式以促进学生知、意、行的统一。经过3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发现,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整合学校、社区、家庭教学资源,结合教学实际开展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良好环境行为的形成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由于该模式将互联网、校园网、专题网站结合,整合学校、社区、家庭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于一体,我们称之为“大网络”模式。
一方面,任何环境问题都是在多个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强,如果在环境教育中将各学科截然分开,显然已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它需要多个学科形成合力共同培养才能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无论是要让学生认识环境问题还是尝试解决环境问题都有赖于获取丰富而详实的资料,如果获取资料的途径仅仅局限在课堂或是图书馆,势必会出现资料的不全面和时效性差等问题,网络环境中海量的资源以及很强的时效性等优点,则使这些问题轻易得到解决;另一方面,许多环境问题具有分布广甚至全球性等特点,了解并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有全局或全球观念,网络环境提供了更广阔的资讯平台,学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搜索相关资源。
首先,网络教学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它没有明显的校园界限,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使校内与校外的界限变得模糊,课内与课外难以区分。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参与网上学习。其次,网络教学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有自己主动安排的学习环境,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变成以学生为中心,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个性。再次,网络教学具有很强的协同性和交互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甚至学生与家长,与专家之间都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网络互动使交流更加方便迅捷。
为了充分体现和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优势,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为主。多媒体网络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活动空间;建立多种交流平台,让学生活动没有局限。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快捷方便的查找知识与材料,进行拓展性学习。各种交流平台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扩展交流的对象。
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以综合学习为主。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中,利用网络可以方便的重组知识与扩展学习资源,所以,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学习一般以综合学习为主,必要时甚至打破教材体系,重新建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和谐的网络氛围,对学生活动不作过多干涉,充分体现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根本特征是综合性、实践性和多样性。同时,环境教育不局限于环境知识的传授,重在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促使其自觉的保护环境甚至抵制破坏环境的行为,因此,在网络教学中其组织形式要多种多样的,如小组活动、个人活动和班级活动等,网络所提供的素材尽要可能丰富多彩,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师生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也要多样化,如小组协作学习,远程自主学习,远程同步协作学习方式。
网络课里较容易走向一个误区,即由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变为学生的满堂看(上网查找资料),教师的主导作用未能很好的体现。课堂上,教师要适时监控,使教学氛围活跃而不乱,教学过程松弛有度,教学内容多而不杂。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建构主义认为,只有学生自主建构,才能使知识活化,赋予新的内涵,更利于知识的巩固记忆、探究创新。教师知识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传统教学注重总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年终评定等,在网络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反馈及时,管理方便,省时省力等优良特性,对整个教学过程做跟踪监控、检测、指导。因此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使评价更加及时迅速,也更有效果。评价主体也要多样化,学生本人、同学、教师都可以成为评价者。对评价对象要多维度、多层次进行评价,提高评价的说服力,要科学地、理性地、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从知识、能力、品质、态度等多项指标去衡量每一名学生。
该模式的实施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图中①~⑥表示该模式的课内实施步骤:
①设疑激趣,确定主题
创造问题情景,激发协商探究兴趣,行成问题系列,并将学生所提问题共同讨论,归纳整理。将主题分解形成一个个子课题,学生自由分组,选择子课题,确定人员分工,组长作好记录。
②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为减少盲目研究,要设计方案,初步确定研究顺序,研究方法等。
③教师指导,网络探究
教师设计网络主页,建立资料库,作好相关网页链接,建立交流平台,如QQ群,BBS论坛,邮箱等,介绍资料搜索方法和网址,如百度、谷歌、搜狗等。
学生分组行动,收集、整理资料,老师时时与各小组联系、交流,了解小组活动情况,做出指导和评价。学生在网上可以就研究课题向教师提出询问,或与他人进行商讨,甚至可以请教专家,及时便捷的网上交流促进了课题研究的深入展开。
④分析整理,形成结论
教师指导学生对收集的资料整理归类,各小组成员网上或网下讨论,形成结论。
⑤展示成果,上传发布
各个小组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课题任务,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充分满足学生表现欲望。成果展示形式多样,如电子小报、课件、报告、网页等。
⑥交流讨论,总结评价
在展示的过程中,师生共同评价。比如通过网络共享访问其他组的作品,并请小组成员说一说自己研究成果和自我评价。或者针对每一组的作品,请其他同学及教师进行评议,指出每一小组作品的优缺点,提出各自的宝贵建议。还可以将成果上传到相关网站,得到更多人的评价,或者与父母共同分享。
建立全球气候变暖专题网站,主要内容包括电子教材,全球气候变暖概说(现象、影响、危害),专家观点,相关链接,师生讨论,给我留言等。
同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交流,充分了解学情,有针对性地辅导。要求课前阅读教材。
表1
分析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对搜集的资源进行分析筛选,做到以下几点:1.保证资料的准确性;2.将文字资料去粗取精,表达简明扼要;3.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师生交流,整理资料,形成知识链条,使之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比如第五组认为: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大量砍伐森林,导致温室气体增加、大气保温作用增强,最终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展示成果,上传发布指导学生正确应用Word文档,制作PPT或专题网页。对没有完成的小组给予鼓励,要求课后继续整理资料,随时与老师联系。学生将资料上传到专题网站和校园网,如电脑小报,包括相关图片和文字,以及一些视频。交流讨论,总结评价设计评价原则及评分细则,指导学生正确进行自评和互评,做到公正、客观。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提出修改建议。各小组在相互中找到自身不足,比如资料收集杂乱,成果展示的方式单一等等。
(1)启发学生要关注全球气候变暖,课后继续就相关问题查找资料,相互讨论。尝试与家庭成员和社区成员共同探讨有关问题。
(2)调查社区、家庭成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知识的了解程度。
(3)发放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宣传资料。
(4)开展“走出潇洒,走向低碳”活动,倡导人们多乘公交车,尽量减少以车代步。
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但教师不可以任学生自行研究。教师要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许多学生对应用计算机不够熟悉,教师更要多加指导,从而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和时间增多,网络独特的交流方式和多样的游戏,以及缺乏监管的网络环境,使部分意志不够坚强的学生禁不住诱惑,注意力转移,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由于网络课堂教学是“师生分离”的过程,学生的注意力大部分都集中在计算机终端上,很少直接面对教师和较少注意教师的言行。师生之间缺乏真情实感的交流,教师的模范行为和人格魅力很难直接感染学生,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的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要注意创设人性化的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
2010-07-01
吴济廉,本科,中教一级。曹飞跃,本科,中教高级,中教特级,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