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梦之
应用文体翻译研究的定位与范畴
方梦之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072)
应用翻译理论研究是整个翻译研究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它在作为翻译学科框架的Holmes路线图中没有地位。本文对该图作了局部调整,明确了应用翻译研究在译学的整体框架中的定位,它与文学翻译并列,共同构成理论研究中的专门理论研究。应用翻译的理论范畴主要包括6个方面:应用翻译的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微观研究、分类研究、术语与术语库、翻译的地方化与全球化。
应用翻译研究;基本范畴;翻译研究路线图
季羡林先生把翻译比作注入新水。新世纪以来,通过翻译注入的新水浩浩荡荡,其中应用翻译已成主流。培养职业翻译人才的翻译本科专业、翻译专业硕士教育应运而生,应用翻译的研究范畴逐渐扩大,论题不断深入。至今,应用翻译的各研究领域显示出勃勃生机。在面广量大的翻译实践的强力推动下,翻译学科整体在发展,建构应用文体翻译的理论体系正当其时。不过,应用翻译研究在译学体系中究竟处在什么位置?应用翻译的研究范畴到底有哪些?这些问题在过往的研究中似乎没有明确的讨论和表述,而这对应用文体翻译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
要确定应用文体翻译在译学体系中的地位,绕不过Holmes的翻译研究路线图。1972年霍姆斯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三届应用语言学年会翻译组宣读他的论文“翻译研究的名与实”(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文中,霍姆斯勾勒了翻译研究的整体框架。事后,图里用图表形式把它表达出来。首先,霍姆斯把翻译研究分成两大领域,即“纯”(“Pure”)翻译研究和应用(Applied)翻译研究。应用翻译研究分三项:译者培训(Translator Training)、翻译辅助工具(Translation Aids)和翻译批评(Tran- slation Criticism)。“纯”研究再分理论(Theoretical)翻译研究和描写(Descriptive)翻译研究。前者分一般(General)研究和专门(Partial)研究;后者再分产品导向(Product-oriented)研究、过程导向(Process-oriented)研究和功能导向(Function-oriented)研究。而专门研究还可细分为翻译媒介(Medium Restricted)研究、翻译语对(Area Restricted)研究、翻译层级(Rank Restricted)研究、文本类型(Text-Type Restri- cted)翻译研究、翻译时期(Time Restricted)研究、具体翻译问题(Problem Restricted)研究等子项。
霍姆斯的上述论文在翻译研究史上是一篇极其重要的文献。根茨勒在(《当代翻译理论》)中认为,该文“被普遍认为是建立翻译学科的宣言书”。霍姆斯的译学范畴和体系从此被认为是译学研究的基石。近40年来,它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Holmes的路线图如图1所示。
图1 Holmes的路线图
需要说明的是,Holmes的应用研究包括三部分:翻译批评、翻译辅助工具和翻译教学。这是结合翻译学原理来研究与翻译的相关领域,原则上不属于翻译本体研究,是翻译理论的应用性的研究,与这里讨论的应用翻译理论研究是两种概念。
左边部分,“纯”研究包括理论(Theoretical)研究和描写(Descriptive)研究。描写研究其实也是理论研究,它与左侧的理论研究概念上有重合,只是分工不同。描写研究侧重于产品(Product)、过程(Process)和功能(Function)的研究,是对翻译实践的理论研究。所以完全可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统称为理论研究。Holmes的理论研究又分为一般(General)研究和专门(Partial)研究。一般研究阐明各种类型的翻译现象,专门研究下设6个子项目:翻译媒介研究(Medium-restricted)、语对研究(Area-restricted)、翻译层级研究(Rank-restricted)、文本类型研究(Text-type-restricted)、翻译时期研究(Time-restric- ted)、具体问题研究(Problem-restricted)等。这些子项应该是开放性的,可按需纳入新的项目。既然描写研究、一般研究、专门研究都是理论研究,就可以把它们都归入理论研究的名下。
Holmes是诗人、文学家和文学翻译家,他的研究以文学翻译为对象,没有充分考虑其他文体的翻译研究,应用文体的翻译研究在他的图中没有地位。这里,对其路线图加以修改,是为了给应用文体翻译研究定位。
首先,可以取消霍氏图中的“纯”研究的层次。纯翻译研究是理论研究,描写(Descriptive)翻译研究也是理论研究,可以合并到理论(Theoretical)研究中去。取消了纯研究的层次后,理论研究上升了一个层次,与霍氏图中右侧的应用(Applied)研究并列。这样,理论研究下面包括三部分:一般研究、描写研究和专门研究。专门研究又分文学翻译理论研究和应用翻译理论研究。于是,应用翻译研究的子系统凸现出来,定位在翻译研究总系统的第三层面上,与文学翻译研究相对,如图2所示。
图2 翻译研究框架
图2中,应用文体翻译研究下设6个子系统: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微观研究、分类研究、术语与术语库、翻译的本地化与全球化。
图2中应用翻译研究包括6个基本范畴,其中,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研究是一个开放式的理论体系,吸纳并整合各种应用翻译研究的理论于一体。应用翻译的宏观理论研究翻译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作者、作品、译者、译品、读者、中介人以及相关的客观世界、评价体系和基本范畴体系,包括它的本体论、价值观、方法论和认识论,是学科的灵魂。中观理论是对翻译过程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现象、技法和手段的综合、归纳而得的方案或策略,或由宏观理论推导出来的模式与框架,可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具体的技法来加以实施的。这是“对从源语到目的语的转换形态特征进行定性概括,或者说是对转换的语言形式及其内容的本质特征或关系的转换形式的具体概念化认识,是有助于把握具体真理的思维形式”。中观理论承上启下,上有宏观理论为依据,下有微观技法为支撑。应用翻译的微观研究,是指可直接作用于翻译操作的技巧或方法的研究,与翻译实践和具体操作最为贴近。
分类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分类研究,人们可以了解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术语与术语库研究既有术语学的理论指导,又要解决应用翻译中遇到的术语问题,直接为翻译实践服务。翻译的本地化与全球化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应运而生。在翻译市场中,翻译本地化已成为一个重要领域,市场份额可观,对翻译本地化和全球化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宏观、中观和微观研究,三者是应用翻译的本体研究,而分类研究、术语和术语库研究、翻译地方化和全球化三者则是对应用翻译的特殊问题的特殊研究。现分别简述如下。
(一)宏观理论
应用翻译的宏观理论包括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观、认识论。本体论研究应用翻译的本质特点。本体论是“描述某物之为某物的学问”,是“描述某一本体,即某一事物、某一现象或某一社会事实的学问”。
方法论服务于系统建构,是关于方法的理论,是对各种具体方法的原则概括和总的认识。例如,功能目的论的代表人物诺德提出“功能加忠诚”的方法论原则。功能是指译文按预定方式运作后在译语环境中所起的作用。忠诚是指译者、原文(作者)、读者、翻译发起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原则上译者要尊重并协调其他各方的态度和利益,做各方的调定人。应用翻译方法论包括翻译研究方法论、翻译实践方法论、翻译批评方法论和翻译教学方法论。
价值观对所作研究作价值判断。如目的论价值观认为,原文和译文是两种独立的具有不同价值的文本,会有不同的目的和功能,作者通过源语文本提供信息,译者则将源语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有条件地传递给目的语的接受者。至于译者对源语文本信息的选择、翻译策略的运用以及译文的表现形式,则决定于翻译委托人和译本接受者的需要和愿望。价值观对应用翻译的行为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会有指导,特别是对翻译批评掌握和翻译标准的厘定。
(二)中观理论
中观理论是衔接翻译的宏观理论和微观技巧的桥梁。一种成熟的翻译理论往往配有可以付诸实践的方案、策略、模式或框架,如纽马克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豪斯(House)的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勒费弗尔的改写,韦努蒂的归化、异化、阻抗、同化和文化移植,严复的“达旨”,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我国传统翻译理论中还有直译或意译,全译或变译,变译中又可分为摘译、节译、编译、综述等翻译策略。凡此种种,皆由宏观理论推演而出,或是对语言转换的具体手段用宏观理论加以概括,是概念化的结果。中观理论向上可作为特定理论的表征,向下有运用具体方法技巧指导翻译实践的功能。中观理论从宏观理论推导、延伸,也可以从实践经验和技法中概念化、范畴化而得。
有的中观策略游离于特定的理论体系之外,可为不同宏观理论所共有或可用不同的理论来阐释,如“译前处理”“后编辑框架”“壮词淡化”“突出主题信息”等。
(三)微观研究
翻译技巧的研究列入应用翻译的理论范畴。其理由是:翻译技巧是实践经验的归纳和总结,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验证的。翻译技巧往往有一定的理论渊源,是可以用相关学科的规则或原理来论证的。在语言学进入翻译研究领域之后,人们开始用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翻译技巧。奈达的早期著作不乏对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的阐述,如核心句的语法转换、语序处理,甚至具体到时间词、数量词的处理等。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巴尔胡达罗夫在《语言与翻译》一书中专章叙述了翻译转换法,其中包括移位法、替换法(词形替换、词类替换、句子成分替换、复合句中的句法替换、词汇替换、反面着笔、补偿法)、加词法、减词法等。而我国张培基等1980年编著的《英汉翻译教程》更是以英汉语言对比为主线,系统地总结和整理了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从词义的选择、引申和褒贬,词类转换、增词、重复、省略、正反译法、分句合句、被动态译法、从句译法直到长句译法,把传统语法中的词法和句法合理对应。
翻译技巧随相关学科的发展而发展,传统的翻译技巧主要从语法的角度条理化、系统化;现在,学者们已从不同的相关学科的原理出发,对翻译技巧加以解释。随着篇章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人们研究了译文篇章的衔接与连贯、段落的调整等技巧,并且注意到译文要反映原文语言的意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不同要求。除从语法、语篇角度加以考察外,也可从语义认知和语义结构的角度来阐明。
翻译技巧对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也不能评价过高。“以当前的研究水平来看,只有少数技巧具有刚性的指导功能,大部分技巧仅有启示、示范功能,对其运用的制约因素研究不够,知之甚少。”
(四)分类研究
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相同的事物进行分类。由于应用文体的文本庞杂、类型繁多,“翻译不同类型的文章,应该运用不同的翻译原则和方法,这是当代翻译理论的核心”。按内容分,应用翻译有法律翻译、经贸翻译、政论翻译、旅游翻译、学术翻译、广告翻译、科技翻译、医学翻译等。但是,类中有类,以上类别还可细分。如医学翻译,根据不同文体和内容还可分为:医学学术翻译(medical academic transla- tion)、大众医学翻译(popular medicine translation)、医—患翻译(doctor-patient translation)、医疗技术翻译(medical technical tanslation)等。科技翻译也可根据不同文体和内容分为涉及法律的文本(如专利说明书、技术合同等)翻译(legal document transla- tion)、学术翻译(academic translation)、科普翻译(popular science translation)等。
文本类型影响翻译,其中“有两方面的主要问题要研究:1.研究文本类型对理解翻译过程有何助益?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如何处理不同文本?译者的专业化是否同时以科目内容和文本类型为条件? 2.不同语言的文本类型在哪些方面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相同的?原文和译文之间能观察到哪些异同?”这就是翻译研究中的文本类型问题。
诺德按文本传达信息、表达感情、使之感染、表示寒暄等4种功能分类(但往往遇到一个文本多种功能的问题)。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按决定语言三大语境因素是语场(field of discourse)、语旨(tenor of discourse)和语式(mode of discourse)分类。语境的这三大因素中任何一项的变化,都会引起交流意义的变化,从而引起语言或文本的变异,或是文体的变化。
也有按照文本依赖文化语境的高低而分为高文化语境(high-cultural context)文本和低文化语境low-cultural context)文本的。文体学则按文本的正式程度(formality)来划分类型。
综上所述,文本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各异,有效地、明晰地、简易地进行文本分类对应用翻译至关重要,因为文本的分类直接影响翻译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五)术语与术语库
术语的统一和规范是应用翻译,特别是大规模翻译项目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重复性事物的概念采用统一的、标准的术语是翻译工作的基本要求。对于多人参与的翻译项目,制定术语表是翻译流程中的首要环节。大型翻译公司一般都建立术语数据库,用来记录、储存、分类、检索术语。这是一个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全部程序由一个操作系统管理,它根据数据处理的需要,以此调用各个分支程序(如读文、排序、语言翻译、文件管理、输出等)每个术语库有3个部分组成,分别完成3种功能:数据的输入功能、存储功能和输出功能。现在,术语库有双语的、多语的,也有分专业分类建立的。
世界上每天都有新事物产生,随之而来的新术语层出不穷。管理好、翻译好面广量大的各类术语是应用翻译面临的一大难题。
(六)翻译的本地化与全球化
本地化指将产品按特定国家、区域或语言市场的需要进行加工,使之符合当地的语言和文化习惯。包括软件本地化和网站本地化。前者指将产品的用户界面和文档资料与在线帮助菜单进行语言转化,使之适应某一外国语言和文化的细微差别;后者指根据当地的语言文化习惯,对网站的文本、图标和格式进行调整,包括改变时间、货币格式、联系信息及其他网站元素,使之符合本地访问者的要求。就我国来说,本地化也称“汉化”,主要是使外国企业的产品符合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习惯,
全球化指使产品具有普遍适应性,从而无需重新设计就可适应多种语言和文化习惯的过程。我国企业要“走出去”,向世界各地出售和推广产品,把各类文件的文字转换成为另外一种语言;制作适当的平面或网站图文件;在小册子中预留空间,填入不同长度的各国语言文字;把网页内容从网站应用程序和软件的标示语言中抽离出来;使用全球易于接受的范例确保产品可以支持国际字符集。在当今的网络时代,本地化和全球化每天都在大量的发生,已成为应用翻译的一股重要力量。
通过对Holmes路线图的分析,对应用翻译研究作了定位。同时,分别探讨了它的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分别探讨只是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其实,宏、中、微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宏观理论催生中观理论——新的策略、模式、方案、框架,新的策略、模式、方案、框架反过来丰富宏观理论。另一方面,中观理论也可由作为下层理论的翻译技巧和方法集约化、概念化、范畴化而形成,而中观理论的策略和模式的运用和实现,要求有适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微观研究。当然,技巧和方法植根于翻译实践,可以通过实践研究,根据一定的学理总结归纳而得。技巧和方法又是中观理论作用于实践的桥梁。宏观理论需要中观理论的过渡才能向实践靠近,中观理论又是下层理论的媒介,微观理论对上层理论有反馈作用。三个理论层次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而分类研究、术语与术语库、翻译的本地化与全球化分别是应用翻译研究的随影随形的问题。在经济一体化、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不断深入地研究这些重大的专门问题才能推进应用翻译和应用翻译研究。
[1] Gentzler E.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Studies[M]. London: Routledge, 1993.
[2] Baker M(ed.).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78.
[3] 曾利沙, 李燕娜.从语境参数论看范畴概念“活动”英译的实与虚——兼论应用翻译研究的经验模块与理论模块的建构[J].上海翻译, 2011, (2): 1-6.
[4] 舒也.本体论的价值之维[J].浙江社会科学, 2006, (3): 125-132.
[5] 巴尔胡达罗夫.语言与翻译[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5.
[6] 方梦之.序[M]//文军主编.中国翻译技巧研究百年回眸——中国翻译技巧研究论文索引(1914—2005). 北京: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 2007.
[7] 王大伟.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三层关系[J].上海科技翻译, 2003, (2): 2-3.
[8] 郭建中.实用性文章的翻译(上)[J].上海科技翻译, 2001, (3): 14-20.
[9] Pilegaard M. Translation of medical research articles[C]// Anna Trosberg(ed.). Text Typologyand Translation.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1997: 159.
[10] Trosberg A(ed.). Introduction[M]//Text Typologyand Translation.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1997: 7.
[11] 贺显斌.本地化[M]//方梦之主编.中国译学大辞典.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Orientation and Categories of Pragmatic Translation Studies
Fang Mengzhi
(,,,)
There is no pragmatic translation studies as a branch in the Holmes’ map. But the author argues that pragmatic translation studies parallel to literary on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ranslation studies as a discipline. Both of them form the special translation studies. He puts forward and explains the following six basic categories of pragmatic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etical study, strategic study, technical study, typology, terms and terminological bank, and translation loc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
H059
A
1009-895X(2011)02-0095-05
2011-05-11
方梦之(1935-),男,教授。研究方向:应用翻译研究、译学辞典编撰。E-mail: mengzhi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