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矿业未来趋势
编者按:矿业以其周期性、长期性、高风险性以及全球性等特点区别于其他众多行业。矿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格局。未来全球矿业形势如何?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情报室《地质调查动态》根据芬兰地质调查局材料编译的《全球矿业展望》,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判断。本文节选部分内容,供读者研究参考。
对金属的需求与整个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密切相连的。在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10000美元之前,大多数金属的人均消费量增长都比较缓慢;在5000美元~10000美元这个阶段,人均金属消费量几乎呈对数增长;超过这个阶段后,就会保持平缓状态。大多数国家的大多数金属矿种都表现出相似的增长模式,或在其支撑经济的金属使用强度上表现出相似的变化。金属人均消费量增长曲线变平缓的绝对高度取决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工业所占份额较大的国家,其金属人均消费量通常会高于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
以上所述事实就是中国经济金属需求强劲的依据,因为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经历人均GDP5000美元~10000美元的阶段。就中国而论,仅因为经济的巨大规模和其超过10亿的人口,其需求量就会进一步加大。加之中国现行的市场经济体系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的需求起了促进作用。
推动中国金属需求的不仅仅是中央制定的多少公里的公路和铁路建设,还有私人对空调、汽车和新公寓的需求。为了预测出未来对金属的需求,要了解一个关键的因素,即人口的发展状况,相对来说,其预测准确率会较高。中国或印度在未来20~30年的人口数量是可以预测的,甚至预测生活处于某一水平,或者说有经济能力对高金属含量产品有需求的人口数量也是可行的。
这种分析把中国作为目前主要的推动力量,但是还有很多其他人口多且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国家,比如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西、土耳其和几个东南亚国家。并非所有的国家都经历同样的发展历程,但发展模式是相似的。
在如此高的一个水平上,目前的超级周期或者说需求高峰将持续5~10年。但同时,我们亦须考虑到,历史并不是机械地重复。变化有时不可避免,还会出现新的像希腊债务危机、冰岛火山灰等事件,从而打乱对金属的需求,影响经济发展。
这种情况也许可以总结如下:缺少金属支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从来就不存在,以后也不会出现;但矿业仍然是周期性的产业。
矿业与其他产业相比,不同之处还在于其必须定位于某一特定地点,且该地或该矿床不可移动。每个矿床都会枯竭,这代表着矿业不可持续的一面。“不可再生”一词引发了经济学家们围绕今后金属总量可得性问题的诸多争论:对后代,甚至就目前这一代而言,金属量是否充足?然而,这个所谓“争论的核心”却忽略了问题的要害。要害问题完全不是人类是否将耗尽矿产,而是社会将怎样确保世界各地有足够数量的矿床以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决定新矿床获得发现的不是地质,也不是化学因素,而是市场的力量。当需求增长,价格就会升高,即使在矿石品位低、深度大、离市场距离远或者极端天气等各种情况造成更高成本支出的情况下,人们仍会进行采矿活动。价格提升将会使得需求减少,随之产生替代品,使得需求量进一步下降,在供求之间就会逐渐达成一种新的平衡。尽管在整个20世纪,矿山开采的金属产量在不断提高,但世纪之交时,资源的可获得量比1950年时还要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矿业重心的位置也发生了重要转移。世界矿业重心最初是在欧洲,但随着19世纪美洲经济的发展,矿业重心穿越大西洋。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大多数的矿业活动都发生在赤道以南。
时至今日,矿业活动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且均匀,油气领域内存在的中东因其矿床分布上的明显优势而形成的一家独大的局面,在矿业其他领域并没有出现。金属资源分布愈加广泛,在世界各地也都有发现。所谓的金砖四国全部位列世界上最重要的矿业国家前10位。
矿业公司的数量在减少。2007~2008年金属价值达到峰值时,并购活动逐渐增加,随之矿业整合也在加速。1995年排名前10位的矿业公司共占市场份额的23%,到2008年显著增加,达35%。据矿物原料集团(RMG)预测,未来矿业并购活动将持续增加,因为新的信贷限额标准放宽,矿业公司在2009~2010年间加强了资产负债表。这种趋势将使得大公司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加。较大范围内主要金属矿产的市场集中程度,铅的生产最为分散,但铂的生产仅集中在少数几家公司。在2009年,排名前10位的矿业公司掌控着铂产量的93%。
开采和勘探正变得日益困难,这主要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发现和开发矿产资源的地方距离金属需求量大的地区比以往更远;这些矿山所在地区的天气情况更加极端,且基础设施不完善;矿产资源埋藏更深,使得勘探和开采更加困难,成本更高;矿石的化学和矿物组分更加复杂,使得金属的开采更加困难;因为环境原因,加之日益凸显的社会经济因素,获取许可证所需时间更长,使得建矿场的时间向后延迟几年;2007~2008年矿业繁荣时,存在着受训过的工程师、地质学家和其他人员匮乏的现象;设备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们无法按照矿业的需要提供服务。
所有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造成了生产成本日益增加,使得金属价格长期维持高位。即使未来5年金属需求的增长速度并不像2004~2008年一样,即年增长率6%~8%,而是仅仅维持在这个水平的一半甚至更少,每年为满足需求,新开矿山的数目与经济繁荣期刚开始时也相差无几。因为在这几年间,所需产量的绝对增长率已然大幅度提升。
RMG对目前的整个矿业资本支出进行了预测。考虑到目前中国金属需求强劲,很有可能将会超过所预测的水平。欧洲在新矿山的投资水平上一直靠后,但随着芬兰和瑞典最近出现的投资高峰,欧洲的新项目数也在增加。从全球来看,黄金项目的平均投资额是2亿多美元,比平均投资额5亿多美元的铜项目要少很多。这是因为发现小型但具较高品位,能够供中小公司开采且获得利润的金矿还是有可能的,但是大多数的铜项目都是大型、低品位的露天矿,尤其是距离现有的基础设施很远。并且,由于金矿部门中小型公司众多,较小的更易筹资的项目有增多的趋势。铁矿的平均投资额更是高于相同规模的铜矿项目,且持续增加,2009年从6.7亿美元增至7.5亿美元。
一些行业观察家认为,未来矿山开采将更多趋向于地下开采,但RMG认为目前露天开采(85%的矿山都属于露天开采)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将不会发生显著改变,至少在未来10年内不会改变。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勘探活动严重下降,下降幅度远远大于开采活动。这是因为在金融危机之前占据全球勘探投资50%~60%的初级公司现在已经无资金进行矿产勘查。多角度来看,这都是让人很焦虑的问题:首先,假设用于勘探的每单位美元支出效益不变,那么全球矿山产量的不断扩张应该意味着勘探支出的稳定增长。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勘探支出的通胀率比整个经济的通胀率要高。其次,最近10年的勘探结果一直让人失望,用于寻找矿床的每单位美元效益更少。为弥补枯竭矿山造成的不平衡,勘探量应该比矿山产量增加的更多,才能保持储量和产量之间的平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政府有必要采取手段进行干预,以支持勘探业,这些手段包括通过退税或对有关新勘探技术和模型的研发活动予以支持。
未来5~10年的金属价格毫无疑问将是非常乐观的。这包括主要来自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金属需求将会稳定增长,未来几年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地区工业化国家的复苏也将提供支撑,加之新建矿山进程缓慢且困难。当然有很多因素会降低金属需求的增长率,但至少目前这种乐观预测的主要风险就在于需求的增长可能被低估。对价格进行了保守预测,主要观点是价格仍将维持在高位,并且尽管价格肯定会比史上更不稳定,但不会回到21世纪最初几年灾难性的低水平。(原载《中国国土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