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视角看就业

2011-09-22 03:46余易文
群文天地 2011年16期
关键词:专业大学生能力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热点问题,也是高等教育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大学生就业难已成共识。大学生就业难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需要各方面发挥作用。本文从大学生的视角,对其就业过程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991年后,国家逐步放开了用人单位的自主权,打破了就业包分配的铁饭碗就业模式,企业与大学生之间开始形成了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1999年实施扩招政策,大学生招生人数以年均超过25%的速度激增。随着扩招规模的逐步加大,就业市场也步入了“买方市场”。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共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由于大学大规模扩招,速度加快而就业质量跟不上。第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与高校学科建设之间的矛质,导致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第三,我国现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及户籍制度、杜会保障制度等因素,是阻碍大学生流动就业的壁垒。第四,中国第三产业发展较慢,吸纳就业人口不足,客观上也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难,也有其自身的原因。这突出表现在落后、错误的就业观念和自身素质和能力的缺乏。本文就大学生本身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建议。

一、转变就业观念

(一)转变精英教育观

一直以来大学生都被视为天之骄子,长期以来的统分统包的就业政策也使得大学生很少关注就业问题。随着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进行转变,大学生逐渐失去天之骄子的光环,面对严峻的就业难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应该实现由“升学导向”到“就业导向”的转变。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生,精英意识过于浓厚,在求职过程中仍持有大学生乃社会之精英的观念,使得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大众化就业思想准备不足,没能认识到大学生是就业市场中普通的一分子,眼界过高而实际能力不足,特别是实践经验缺乏,导致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的竞争力,从而使得部分毕业生难于就业。

大学生要理性地看待客观现实,认清现实,正确认识地自我。转变精英教育观,树立大众化教育观。转变非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不就业的观念,转变非国企、非大单位不就业的观念,转变一次性就业和职业终身制观念。及时把握就业时机,合理设置就业期望值,努力寻求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不再终身从事同一个工作,就业、择业将伴随一生,因此大学生寻找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应该抱着锻炼自身、完善个人能力、探寻发展机遇的心态,不应太过注重薪酬和岗位,应更多的将眼光放在是否能锻炼自身,是否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二)树立创业意识

创业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提出的新理念,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也呈现出越來越多的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不仅能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为他人创造就业岗位,为社会创造财富。自主创业是我国目前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新思路。大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并且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这使得大学生创业具备了许多优势。

然而目前还有许多大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因此,大学生应在思想观念上进行调整,改变保守和依赖思想,树立创业意识,树立自救意识和使命意识,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学习相关创业知识,了解创业途径和政策,加强自身创业能力的培养,激活自生的就业潜力。树立创业意识,并不是鼓励大学生盲目创业。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创业的艰巨性,学习相关知识,培养创业技能,在具备一定条件下理性进行创业。

(三)树立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自我探索,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剖析,清楚了解自身的个性、兴趣、职业价值观、能力等;外部环境分析,进行周围大环境和小环境的认识,了解自己所处的组织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等;目标设定,结合自身情况和环境状况制定不同的时间阶段(短期、中期或长期)和不同内容(工作、学业、生活、收入等)的发展目标;制定目标实施方案和实施策略;进行反馈评估和修正,根据各种因素的变化及时调整、修正目标和实施方案。

在择业过程中,许多大学生出现择业没有明确目标,缺乏准确择业标准的问题。对社会发展要求,自身素质和需求缺乏正确客观的认识,不能很好地将就业市场和自身进行匹配。在求职地点、行业、薪资等方面盲目从众,导致许多毕业生失去就业机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充分认识就业现实,促使大学生逐步明确职业目标,有利于大学生自我定位,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增强其社会竞争力,而最终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

二、提高自身素质

(一)加强专业基础学习,提高自身能力

高校大量扩招以及随之而来的院校合并、院校升级,导致师资数量的短缺和教学水平的下降,使得学生素质下降,直接造成了学生信誉度降低和就业压力。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大学生专业意识逐渐弱化。许多企业在招聘大学生时,不要求专业必须对口。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并非是自己所学的专业。由此有人提出了读书无用论,专业无用论这些错误的观点。诚然,许多工作不要求专业对口,但这并不说明专业知识不重要,只是更重要的是大学生的能力。能力是人们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可能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必备条件。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任务的成败与否。大学生的就业当然就离不开其自身能力。但是大学生的能力是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基础的专业知识都未能掌握,能力又何从谈起。因此,大学生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打好基础知识功底,在此基础上加强能力的锻炼。

(二)加强个性化学习,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几乎所有高校都进行着外延式的发展,扩招基本是在原有学科专业结构框架内进行,忽略市场需求,仅以学校条件为依据设立专业,造成学科结构性失衡,使部分专业毕业生相对过剩,就业困难。并且大学扩招,学校并没有做相应的调整,使得大学的同质化越来越明显,专业设置也越来越趋同,这些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

为了在择业的过程中,避免高校趋同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大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应在其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力、优势和兴趣,培养独特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创造竞争优势。依凭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在就业市场上获得相应的岗位。加强个性化学习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要求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

(三)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就业心理对大学生的就业也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就业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择业的成败。毕业之前,社会对于大学生可以说是陌生的,社会的复杂性超过了想象。大学生就业是其走入社会的第一步,在择业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没能想象到的挫折,良好的心理素质此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首先,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积极行动,勤奋耕耘。正如列宁指出的:“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摒弃浮躁心理,努力付出,成功不会轻易取得,但努力耕耘,终有收获;其次,大学生要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要认清目前就业形势,要认识到找到理想的职业具有一定的难度,不期望一步登天。并且在遇到困难时想尽办法去克服,不沮丧、不气馁。有了这个前提,遇到挫折时就不会有强烈的心理落差,进而心态趋于平和,再次,适当合理发泄不良情绪,经常与同学朋友交流,不仅能沟通信息,还能缓解压抑情绪。

参考文献:

[1]杨宜勇,朱小玉.大学生就业问题成因及其对策[J].招生与就业, 2007(23).

[2]李迎春.对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1(1).

[3]罗慧慧.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M].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6.

[4]列宁.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余易文(1988.9-),女,汉族,湖北咸宁人,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猜你喜欢
专业大学生能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大学生就业趋势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