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雨豪
“姜文式成功”的核心竞争力
■文/王雨豪
■http://www.ceibsreview.com/commentary/show/index/classid/4/id/1417
拙制巧,不越界,不吓唬人,不玩概念,坚持消费者价值,这是另外一种商业哲学。
没看出来团队核心竞争力与这等“大事”有什么关联?会不会是小脚穿大鞋?你不能因为林志玲漂亮,而你恰好也单身,所以你就一定跟林志玲老公这个角色有什么必然联系。
说是镇子上最热闹的地方,有两家服装店,隔街对望,先后开张,不久大家就发现,其中东街店卖得便宜,西街的那家哪怕是一模一样的款式,也要贵上个几十几百,于是东街店熙熙攘攘,西街店门可罗雀。令人想不明白的是,西街店居然屹立多年不关张,一直硬撑着。再后来,东街店老掌柜退隐江湖了,东街关了门,随即西街店也人间蒸发。一打听,恍然大悟,原来一个掌柜。
这是一个关于商业实践技巧的故事,许多年来,我身边不断有人向我布道,重复类似的“精彩故事”,仿佛这就是商业的全部,机巧可以定天下,我几度信以为真。
大约三年之前,一位新创业的朋友,带着商业计划书来公司找我,神采俊朗,率性而谈,说是也要弄一个类似腾讯QQ般成功的即时通讯软件,不过这次他们是有差异化定位的:专门为企业用户服务。而后又带我去他“战斗”的地方,面积不大三居室,偏房一角,床半张,上置棉被二条,朋友说:为了软件程序开发,组织里两位兄弟,就这样睡了18个月……
当时虽有感动,心里依然嘀咕:腾讯的成功,有很大的偶然性,想要复制类似机遇,有点难;没看出来团队核心竞争力与这等“大事”有什么关联?会不会是小脚穿大鞋?你不能因为林志玲漂亮,而你恰好也单身,所以你就一定跟林志玲老公这个角色有什么必然联系。
此后三年,渐续看到了这个公司更多的努力和抗争:创业五年大约应该凑了千万数量级的资金来做投入,更尝试在钓鱼台国宾馆召开媒体发布会,甚至前些日子我无意间看到这样一条新闻:新浪科技讯,近日有传闻称WWW将收购企业即时通讯互联网平台×××(上述项目的创业公司),WWW公司董事长AAA当即在微博中对此表示否认,他表示,“×××是啥玩意,又在这里借360炒作,还是找好自己的用户群,踏踏实实做好产品”。短讯看完,竟有种莫名悲凉感,是不是已误入歧途?是不是路一旦走错,其后所能做的就只能是努力犯错?
姜文拍电影,本质上也算是个生意,始于1990年,计有四部作品,其中历经惊艳、落寞、失意等等。《阳光灿烂的日子》算是成功的,有点技惊四座的感觉,他用去25万尺胶片的影片创下了1995年中国最高票房纪录,共计5000万人民币。情节急转直下,《鬼子来了》未公映即被禁,《太阳照常升起》票房惨淡。
如同一切励人心志的创业传奇,故事必须有高潮,这个“创业者”姜文终于在20年后获得了极大成功,电影《让子弹飞》实现了超过7亿人民币的票房收入,按照冯小刚的判断,中国现今大致有2000万影院用户,以平均每场电影35元人民币的票价计算,相当于这2000万用户都已被拿下。
如果你把姜文当成一个导演,那么我们对话的焦点就在于姜在选本、选角的眼光,节奏、镜头的把握能力、讲故事的天赋,如果你把姜文当成一个愤青,你大胆评论:他的四部风格各异的电影,都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都是他内心的部分投射。
我更愿意把姜文看作一个创业者。曾有女观众面对巨星声嘶力竭“姜文导演的电影太爷们了,你以后还走爷们路线吧”。姜文回答,“就听你的了”。“爷们路线”,应该算是姜文的核心竞争力吧?我的理解,这次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导演的成功,也是一种商业路径的胜利。
不错,成功一事,皆因个缘,“姜文式成功”也许还是少数,“姜文式出没”也仅仅是商业路径之一,不过我相信另外一种商业哲学始终在那:坚持消费者价值,坚守并锤炼核心竞争力。
联系编辑:shiqingjing@blogweek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