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在中职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状况分析

2011-09-20 03:20王敦丽李晓彬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17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习惯中职

王敦丽,李晓彬

(酒泉卫生学校,甘肃 酒泉 735000)

医用化学是中职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于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由于中职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初中与中职学校在学习内容和培养目标上的差异,学生对学法、教法的不适应等使中职生忽视文化课学习,造成医用化学课程成为教师难教、学生怕学,教学效果不理想的课程之一。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加强学生学习策略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中职学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70%的学生尚未养成课前预习习惯)从课前预习入手,在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中采用反复指导预习、定期检查监督预习、及时反馈矫正和评价预习的手段,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使绝大多数学生在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的同时,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合作学习意识和问题意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现笔者就课前预习进行探讨,为教师顺利教学、有效敦促全体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酒泉卫生学校2009级普通护理3个班共13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课前预习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33 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20 份,有效回收率为90.2%。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在同一时间分3个教室对被调查者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问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署名并当场收回。

1.2.2 测量工具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测试。此调查问卷共设18个项目,包含学生课前预习态度、预习问题设计、预习资源使用、预习评价4 方面内容。

1.2.3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软件完成数据录入与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课前预习态度(见图1)

图1 课前预习态度总体比较

图中A、B、C 表示愿意、坚持和完成的等级情况,A 为非常愿意、能坚持、认真完成,B 为较愿意、有时坚持、有时认真,C 为不愿意、不能坚持、应付完成。调查结果显示,66.7%的学生非常愿意预习,64.2%的学生能坚持做到,71.7%的学生能认真完成。此结果表明,学生预习态度良好,达到了预期目的。

2.2 预习问题设计

学生预习问题的题量、题型、难易程度及完成时间方面的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预习问题设计

由表1可知,84.2%的学生认为题量适中,85.8%的学生认为题型全面,3.3%的学生认为难易适中,72.5%的学生完成预习时间在1小时以内。除预习问题难易程度外,题量、题型和完成时间方面均达到预期设计目的。

2.3 预习资源使用(见表2)

表2 预习资源使用

由表2可知,98.3%的学生预习时运用了学习资源,48.3%的学生认为预习检查好,30.8%学生有预习习惯。运用学习资源情况高于预期目标,预习习惯和检查(学习委员检查)不够理想,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2.4 预习评价(见表3)

表3 预习评价

由表3可知,近80%的学生认为预习对学习帮助大并能坚持,87.5%的学生预习时感到愉快,30.0%的学生能将预习方法运用到其他课程学习中。对上述预习4个方面的评价结果均满意,其中预习能力迁移高于预期目标。

3 讨论

3.1 精心设计预习提纲,加强学法指导,提高预习信心

调查显示,近一半学生认为预习问题难,这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受生源质量影响,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2)大多数学生没有自觉学习习惯且自主学习能力差。(3)不适应中职学习。(4)教师指导欠缺。由此提示,设计课前预习问题时应注意以下方面:(1)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从易到难、以易为主、从简单问题过渡到综合问题的原则。(2)预习形式要灵活多样,依据预习内容创设问题情景,不断激发学生预习兴趣。(3)教师先示范性地带领学生预习,然后学生独立预习,采取先扶后放方法,逐步提高学生预习能力和信心。(4)课堂教学中不断强化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职学习。(5)树立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的“大预习观”[1]。“大预习观”倡导让学生围绕教材内容,提前搜集相关图文资料,制作学习用具,关注日常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实现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如通过旅游、参观、社会调查、网络等形式,让学生提前获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感性经验,深化并拓展课堂学习。

3.2 激发预习兴趣,加强检查指导,培养良好预习习惯

培根曾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调查表明,学生预习习惯表现不理想。参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重视学生良好预习习惯培养。(1)注重预习问题设计,想方设法激发学生预习兴趣。(2)反复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牢牢抓住预习指导和检查,采取教师、课代表、组长三位一体的检查制度。实践证明,检查监督是否落实到位直接关系到学生预习习惯能否顺利养成。(4)及时表扬表现较好的学生,鼓励并指导表现不理想的学生;评价初期以学生学习参与态度作为主要标准,后期以学习参与态度和学生发散性思维为主要评价指标,帮助学生坚持预习。

3.3 注重“两种意识”培养,不断增强预习效果

预习效果如何,不仅表现在完成预习和课后练习的正确率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所提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上[2]。据了解,多数学生预习时采用看看书、画一画、做一做的方法,同学间相互合作与交流较少,能主动提问的学生更少。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是在教学中重视小组学习与建立适当的评价机制等,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问题意识培养要求学生课内外广泛阅读、积极思考,教师多加引导并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的机会,对能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鼓励。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能在课堂上寻求答案、生成知识,达成预习目标,实现有效预习。

调查显示,98.3%的学生在预习中运用了学习资源,但80.0%的学生只能依赖传统学习资料(教材、笔记、参考书)。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大力改善,这一问题将很快得到有效解决。30.0%的学生能将医学化学课程的预习能力运用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但要取得更好的效果需各科教师的共同指导和帮助。由此建议中职教师采用此方法,培养中职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改变教学现状以适应职教改革,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1]朱斌.有效预习的指导策略[EB/OL].http://www.hadlzx.com/edit/UploadFile/20081024211648745.doc,2008-04-04.

[2]赖康.化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J].中国西部科技,2007(12):91.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习惯中职
上课好习惯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