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燕
(吉林市传染病医院电诊科,吉林 吉林 132000)
在61例患者中,笔者以探讨超声鉴别腮腺病变之价值,并比较超声所见与手术及组织学所见。28例为慢性炎症,超声所见与组织学改变完全一致,提示腮腺增大,均匀的腺体上皮,多发的小囊肿。31例腮腺肿块,超声提示为肿块。至于确定肿块的部位,当肿块位于浅部时,超声检查十分敏感,当肿块位于深部时,超声检查敏感度相对较差。对于确定肿块的大小,超声是十分敏感的。2例潴留性囊肿,超声所见与组织学和手术所见一致。结果证明超声为检查腮腺病变一个值得信赖的诊断方法。
许多腮腺病变经临床确诊即可发现,这在临床检查中提示一个较好的倾向性。然而,对于新确诊的腮腺病变诊断,临床所见需要结合X线、涎管造影术,扫描。CT(有或无对照物),温度计超声。
广泛应用于超声诊断腮腺病变的研究已经报道,大多数作者强调指出涎管造影检测慢性腮腺炎和涎石症的重要性。然而对于检测肿瘤却没明确肯定其作用。X线及扫描在这一区域病变的诊断中也无重要位置。
近几年,CT涎管造影术诊断腮腺病变,特别是鉴别诊断肿块与其他病变已证明其价值。但许多作者强调应用超声检查鉴别腮腺肿块及其他病变,为一精确方法,并且安全、有效、经济。大多数作者认为,涎管造影术,CT和超声均可用于几乎所有腮腺病变。此文在评价超声检测腮腺病变的价值。
61例患者,男,32例,女29例;平均年龄46.5岁,最小4岁,最大73岁。双侧病变23例,左侧病变22例,右侧病变16例,平均患病45个月。
超声机器为ViV4,探头10MHz,评价超声检测价值依据如下:病变的特征是否有肿块,肿块的大小及位置(浅、深),肿块的特征(界限分明或侵润性、良性或恶性),是否腮腺内或外有病变。
36例患者做了腮腺切除术,25例慢性腮腺炎患者做了活检,术中所获资料与超声检查资料比较。
组织检查结果所有这些病例均排除肿物存在,超声所见表1。
31例经组织学证实为肿瘤。术前超声所见与手术所见表2。31例中,1例为双侧(乳头状淋巴囊腺瘤),30例为单侧,组织学显示24例良性,7例恶性。与手术比较,2例(较少的)肿物大小,超声检错了。2例腮腺超声提示浅部有低回声区域2.5×3.2cm大小,充满密集内容而无扩张征象。此所见为腮腺潴留囊肿的特点,并为手术和组织学证实。
表1 慢性炎症的超声特点
表2 超声与手术的所见比较
对于腮腺疾病的诊断,必须鉴别明显肿物与其他疾病。当怀疑肿物时,它的存在应被证实,病要确定是否为实质、多发、单双侧,腺体内或外,以及良性或恶性。超声检查的重要性在于它对于慢性腮腺炎与肿物鉴别的可靠性。经组织学证实超声提示炎症改变的腮腺腺体增大,均匀回声,整个腺体内有小的、多发囊性结构。大囊肿及分泌导管扩张为慢性腮腺炎的非特异性超声所见。
31例腮腺肿物,超声再所有患者中均证实了这种发现。肿物回声低于正常腮腺实质回声,有清晰或模糊边界(根据良、性)。
超声所见结果提示肿物存在浅叶中有28例,在浅和深叶中有2例手术中证实26例浅叶,4例浅、深叶均有肿物,超声未能检查出深叶肿物有2例。另外,有1例浅叶没有,深叶有肿物,经手术已证实。
超声显示边界清晰的肿物29例,提示良性,手术及组织学证实有24例。2例超声显示有侵润性质,组织学证实有7例,恶性肿瘤,手术结果没有资料显示,其他5例肿物的侵润程度,资料不能有效评定。
超声诊断31例腺体内肿瘤,经手术证实。超声检查提示并经手术证实肿物的大小的评价已由本组29例超声检查所证实其准确性。
2例潴留性囊肿超声所见与手术所见一致,囊肿的大小与组织学一致。囊肿低回声区域的超声也被证实。
超声检查对于腮腺肿瘤与其他腮腺疾病的鉴别诊断的价值很大。所有的腮腺肿瘤的患者,超声均可检测出肿瘤的存在。诊断浅部肿瘤达100%,此法可靠。但深部肿瘤却不太准确。在肿瘤的诊断过程中,所有病例中,注意到一个特殊所见为肿瘤界限分明的特征。恶性肿瘤,由于缺乏手术资料,不可能做出超声检查的真正评价。
关于确定肿瘤的大小,超声所见显示了极高的准确性。经手术及组织学证实所有慢性炎症患者,超声显示出特征性图像:腺体增大,均质,腺体上皮、小的多发囊性结构(100%),同样,关于腮腺潴留囊肿,超声所见与手术中和组织学所见完全一致。总之,结论为超声对于腮腺疾病的检查非常可靠,并且无害,可重复多次,且相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