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1-09-15 02:13杨长树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25期
关键词:喷雾剂曲安变应性

杨长树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的变应性疾病,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另有一型由非特异性的刺激所诱发、无特异性变应原参加、不是免疫反应过程,但临床表现与上述两型变应性鼻炎相似,称血管运动性鼻炎或称神经反射性鼻炎,刺激可来自体外(物理、化学方面),或来自体内(内分泌、精神方面)。有遗传倾向且反复发作,无根治性治疗手段。目前的治疗以药物为主。

曲安奈德为一种强效的糖皮质激素,能增强皮内平滑肌细胞和溶酶体膜的稳定性,减少组胺释放过敏性活性物质,对用药儿童生长发育影响不大。理论上可对儿童过敏性鼻炎有良好治疗作用。我们选择76例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门诊确诊的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76例,男40例,年龄5~11岁,平均7.9岁;女36例,年龄6~11岁,平均8.1岁,均无高血压、心脏病、糖皮质激素过敏等。

1.2 用药方法 所有患儿在治疗前均未使用过其他抗过敏药物,用药期间也不合用其他药物。治疗时每天应用曲安奈德鼻喷雾剂一次,每次各鼻孔一喷(110 μg/d)连续使用,最长不超过30 d,分别在治疗前后10 d、20 d、30 d对喷嚏、鼻塞、鼻痒、流泪、眼痒等11项指标观察记分。

1.3 观察项目 观察喷嚏、鼻塞、鼻痒、流泪、眼痒、头痛、鼻黏仓白、鼻黏膜水肿、鼻分泌物、鼻通气度等症状改善情况。

1.4 疗效评价 根据症状和体征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自觉症状消失,阳性体征转为正常;有效:自觉症状及阳性体征大部分消失;无效: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无明显改善。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10 d、20 d、30 d对11项指标观察记分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平均记分比较(分)

2.2 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疗效比较 治疗10 d后,显效21例(27.63%),有效 39例(51.32%),无效 16例(21.05%);治疗20 d后,显效47例(61.84%),有效20例(26.37%),无效9例(11.84%);治疗30 d后,显效55例(72.36%)),有效16例(21.06%),无效5例(6.58%)。上述结果表明患儿治疗10 d后有总效率达78.95%,20 d总有效率达88.16%,30 d总有效率达93.42%。

3 讨论

儿童过敏性鼻炎是儿童较常见的一种慢性鼻黏膜充血反应,病因主要是因为过敏反应,主要临床症状有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鼻涕倒流,夜间突然咳嗽[1],与感冒不同的是过敏性鼻炎随气候改变,常引起头痛,严重将影响学习,家长应特别注意。

曲安奈德属于曲安西龙的衍生物,为一种强效的糖皮质激素,具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可明显减轻过敏性鼻炎的鼻腔症状[2];其鼻腔内抗炎作用较强,能增强内皮细胞平猾肌细胞和溶解酶体膜的稳定性,抑制免疫反应和降低抗体合成,从而使组胺等过敏活性物质的释放减少和活性降低,并能降低抗原结合时激发的酶促过程,抑制支气管收缩物质的合成和释放,抑制平滑肌的收缩反应[3]。鼻内长期应用曲安奈德治疗常年过敏性鼻炎不会导致鼻黏膜萎缩或纤毛功能的损害,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治疗剂量下对儿童生长发育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本资料显示76例患儿治疗10 d总有效率达78.95%,20 d总有效率达88.16%,30 d总有效率达93.42%。单一症状或体征显示,改善情况与平均每个病例记分改善情况基本相对应。统计学分析结果,每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实了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在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方面有显著疗效。

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在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方面具有使用方便、用量小、疗效好、药物不良反应轻等优点,是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较为理想的药物。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及疗效评价标准.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

[2]顾瑞全.糖皮质激素为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治疗的一线用药.中华耳鼻喉科杂志,2004,(9):20.

[3]黄选兆,洁吉实.实用耳鼻咽喉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09-215.

猜你喜欢
喷雾剂曲安变应性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HPLC 测定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中苦参碱含量
小针刀联合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评价
喷雾剂
治疗耐药性抑郁症的鼻腔喷雾剂上市
喷雾剂
曲安奈德局部封闭治疗女阴硬化萎缩性苔藓11例临床疗效观察
脱敏汤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