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嵘
从理论上讲,人的一切行为都隐含着经济学的道理,包括迷信。
我刚生下来时日夜颠倒,白天睡觉,晚上则铆足了劲儿号啕大哭。把我爸妈愁坏了,我奶奶则拍着胸脯说:“这个没问题,我有办法。”她的办法就是在家门口附近到处张贴小纸条,上面写着:天灵灵,地灵灵,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3遍,一觉睡到大天光。但我爸妈死活不肯干这样的事。
不过我常在想:这件事情是否有它可以解释的一面?我个人把它归结到信息经济学中。因为这个纸条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我们家有个小孩儿晚上总是大哭,打扰了街坊邻居晚上的休息,真是对不起了。
在香港的证券市场,有不少投资者认为,只要电视台开播郑少秋的戏,股市就会大跌,并称之为“秋官效应”。郑少秋抱怨道:“香港的股市关我什么事情,我要能左右港股,就直接去当股神好了。”
这件事情是纯属迷信还是有其经济学道理呢?对此,某跨国证券经纪公司还专门发表了名为“秋官效应”的研究报告。经济学家认为,在金融学上,有一种理论被称为“自我应验预言”,就是当大家都以为某些事情会发生,事情最终也会朝那个方向发展。由于部分投资者相信这种特殊的股坛现象,生怕相关效应灵验,于是便进行非理性的减仓,最终使证券市场出现暴跌。
一个人的名字对他的未来有影响吗?美国经济学家史蒂芬·列维特通过研究发现,名字本身就存在着等级,从名字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刘招弟和刘若英就不会出生在相同的家庭。而且名字还代表着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如果叫古涨停,那他从事证券业的可能性就会比古天乐高很多。
如果我也让儿子叫李泽楷,结果会如何呢?列维特的答案是:一旦某个名字被较高收入和教育水平的家庭使用,它就会沿着社会经济阶梯往下流传,变得非常俗气,而这个名字也会被上流社會抛弃。所以,如果你还给儿子取名叫李泽楷,那孩子的未来或许就堪忧了。
(摘自《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