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炳华,陈 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广东广州 510030)
痰热清注射液(以下简称痰热清)主要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五味中药提取精制而成的一种中成药注射剂。具有清热解毒,化痰解痉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发热、咳嗽、咳痰不畅、口渴、舌红、苔黄等的风温肺热,病属痰热阻肺型的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早期),实验研究亦证明其对呼吸道致病菌、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血流感杆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1]。痰热清的疗效显著,毒副作用低,因此受到广泛医师的认可,应用日渐广泛,但其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也随之增加,轻者头昏、恶心,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有必要对其不良反应进行汇总分析,以期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警惕而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以“痰热清”为题名或关键词查找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www.chkd.cnki.net/),时限为 2000~2010年的文献,筛选临床不良反应报告后评估,共纳入国内公开发行有关痰热清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原文23篇38例。根据文献报道,对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加以分析,对其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给药方法、合理用药,以及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临床表现及预后,药物致变态反应史等进行统计分析。
38例患者中,性别年龄分布统计分析如下:男22例(57.9%),女16例(42.1%),性别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然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但笔者认为这应为由于样本量不够大而导致的偏差。患者年龄分布8个月~71岁,其中,<20岁者 15例(39.5%),20~29岁者 12例(31.6%),30~49岁者6例 (15.8%),50~59岁者 4例 (10.5%),60岁以上 1例(2.5%),各年龄段均可出现不良反应,值得注意的是<20岁患者中婴幼儿9例。笔者认为这可能与婴幼儿免疫系统不健全而易患感冒发烧导致用药的机会增多有关。
发生不良反应的38例患者中,原患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 30例(78.9%),急性肺炎5例(13.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3例(7.9%)。与痰热清说明书提及的清热解毒、化痰主要功效及适应证相吻合,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多,急性肺炎次之,临床用药频率高者,其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可能性亦较大。
38例患者不良反应报道均为静脉滴注,一次10~20 ml,每日l~2次,用法用量符合药品说明书规定,剂量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相关性,但笔者认为在剂量选择时,仍以小剂量为好,婴幼儿必须酌情减量使用。
联合用药者共报道4例(10.5%),分别为:合用头孢哌酮钠致过敏反应2例;合用头孢替安致过敏性休克1例;合用盐酸左氧氟沙星(商品名:左克)出现黄色混悬物1例。因中药注射剂有效成分复杂多变,在提取、精制过程中,某些鞣质、多糖、多肽或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会以胶态形式存在于药液中,一旦配伍引起的pH变化即会析出,形成不溶性微粒,导致变态反应的发生率增高,严重时可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2]。因此临床上使用中成药注射剂时,须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以减少因配伍禁忌而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ADR发生在用药后10 min内者24例(63.2%),发生在10~30 min者8例(21.1%),发生在31~60 min者 3例(7.9%),在60 min以上发生者2例(5.3%),时间不详者1例。痰热清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开始用药至给药后20 min内居多,合计超过80%,提示痰热清的ADR以即发型和速发型为主。笔者建议,临床应用痰热清时,将开始用药至给药后20 min作为不良反应的重点监测时间段,严密监护,预备好抢救措施。
ADR预后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样,涉及多种系统损害,程度轻重不一。见表1。
表1 ADR类型和主要临床表现(例)Tab.1 Types and majo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DR (case)
在ADR病例中,12例(31.6%)停药后缓解恢复,26例(68.4%)经对症治疗后恢复,无死亡病例报道。在众多的中药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占相当大的比例,为80%~90%,其中以过敏性休克对机体危害最大。由表1可知,痰热清的ADR以过敏反应为主,与文献报道的其他中药制剂ADR发生规律一致[3]。发生症状较重的过敏反应时,治疗的主要措施为立即停止输液,予以吸氧,给予地塞米松、异丙嗪(非那更)等药物对症处理,发生过敏性休克时可加用肾上腺素,绝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所收集病例中,有既往过敏史者4例,无过敏史者2例,药物致变态反应史不详者23例。若用药前临床工作人员能询问患者用药史及药物变态反应史,4例患者或可避免因应用本品而再次诱发不必要的损害。痰热清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中,较常见且较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对人体危害大,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因此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既往过敏史,对过敏体质患者或特殊患者重点监护,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根据对文献[3-8]报道的痰热清不良反应的资料统计分析后可知,其ADR发生可能与个体差异、药物因素和合并用药等几个方面有关:年龄、病理、生理状态不同,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行为方式亦有所不同。一般而言,老年人、婴幼儿、体弱者、过敏体质患者,往往ADR的发生率较高,损害更大,必须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警惕。此外,中药有效成分复杂多变,不易纯化,在炮制、储存、运输等环节当中,容易因理化性质的变化而使中药注射剂中出现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后造成局部血管栓塞、供血障碍、组织缺氧坏死,以及过敏、热原反应等不良反应[9]。尤其是在联合用药的情况下,易于导致理化性质相冲而导致配伍禁忌几率增高。虽然目前文献报道的联合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例数不多,但还是建议尽量避免合并用药,尤其是将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置于同一溶媒中[5]。
痰热清注射液是一种已被广泛认可的安全、有效、低毒的中药注射剂。主要由黄芩、雄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等中药精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之功效[1]。从本文所收集的病例报告统计分析,认为由痰热清引起的瘙痒、皮疹、过敏性休克、高热等不良反应均属于过敏反应。从痰热清的组方中看,黄芩中的黄芩苷、熊胆粉中的熊总胆酸、山羊角中的水解物、金银花中的绿原酸、连翘中的连翘苷等都可能是诱发过敏反应的过敏原,特别是绿原酸和山羊角水解物属于已知的高致敏物质。因此,笔者认为,临床用药除了严格掌握痰热清的适应证、禁忌证和用药注意事项之外,还应遵守中医药的“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注意询问患者的药物变态反应史,对过敏体质者或高危因素者应禁用或慎用;同时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尤其是不可与其他注射剂共用溶媒;在用药过程中须密切注意观察窗口期,做好应对严重不良反应的准备措施。
[1]陈华,王晓蕙,金伟华,等.痰热清注射液的临床新用途[J].华西医学,2005,20(4):817.
[2]王波.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0,9(4):189.
[3]刘艾,雷招宝.痰热清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J].中国医疗前沿,2008,3(21):104.
[4]刘心路,方香淑.静脉滴注痰热清注射液引起的过敏反应1例报告[J].吉林医学,2005,26(11):1204.
[5]金英华.痰热清注射液与左克配伍禁忌1例[J].山东医药,2009,49(15):77.
[6]魏文灵.痰热清注射液致不良反应2例[J].中日药物应用与监测,2008,5(3):64.
[7]王基成,刘俊,方丹.痰热清注射液致过敏性皮疹1例[J].医药导报,2008,27(11):1313.
[8]王秋月.疑痰热清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J].首都医药,2008,15(10):45.
[9]梁少媚,张红梅,龙华.37例柴胡不良反应分析[J].今日药学,2008,18(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