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杰
(苏州同济司法鉴定所,江苏 苏州 215007)
无碳复写字迹与印文的朱墨时序检验
刘敬杰
(苏州同济司法鉴定所,江苏 苏州 215007)
依据无碳复写纸的制造工艺、结构特点和复写原理,对无碳复写字迹与印文的形成时序特征进行探索,寻求判断两者形成次序的规律性特征以及检验依据和方法,以较为直观的显微检验,分析朱墨交叉点的微观形态,并提出利用微囊壳颜色分析、谷底显色及转印痕迹分析等方法对无碳复写字迹与印文的形成时序进行准确的认定。
无碳复写纸;微胶囊;印文;朱墨时序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feature and copying theory of the carbonless copy paper,a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order between carbonless copy handwriting and stamp impressions is carried ou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gul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mation order.Based on micro-examination results,which is more intuitive to analyze the micro-morphology of intersection of crossed writing and stamp impressions,several practical methods are proposed to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sequence of crossed writing and stamp impressions.
Key words:carbonless copy paper;microcapsule;stamp impression;sequence of crossed writing and stamp impression.
朱墨时序检验是文检工作中经常碰到的一项检验,各类文件上的朱墨时序检验论述多有报道,相关技术已趋于成熟,但在涉及无碳复写字迹与印文的朱墨时序检验方面的研究显得较为少见。
无碳复写字迹是一种经过化学反应而显色的压痕,并非常规文件中的“墨”,在无碳复写字迹与印文的朱墨交叉点上,朱、“墨”两种物质并没有明显的层次感,界定较模糊,利用常规检验方法较难进行准确判断。本文在探究无碳复写纸结构特征及显色原理的基础上检验分析无碳复写纸的显色字迹与各类印章印文朱墨交叉点的时序特征,旨在寻求检验无碳复写字迹与印文形成时序的检验依据与科学方法。
无碳复写纸是利用压敏作用和化学反应直接在纸上显色,因此又称压敏复写纸或力敏复写纸。无碳复写纸显色原理是利用压敏作用和电子供予性的无色染料与电子接受性的酸性显色材料的化学反应进行显色。
无碳复写纸一般由三层纸页组合使用,上纸页(CB)是在原纸的背面涂布一层含有生色剂(无色染料)的微胶囊,中纸页(CFB)是在原纸上层涂显色剂,背面涂含有无色染料的微胶囊,下纸页(CF)是在原纸的上层涂显色剂,复写时将微胶囊层与显色剂层配对使用。其中,微胶囊主要将生色剂进行包裹而与显色剂分离,压力作用时,涂在上纸页背面的微胶囊破裂,将释放出的无色染料转印到次页纸上,并与次页纸正面上的显色剂接触发生化学生色反应呈现有色图文,从而达到复写的目的,以此类推至第三页等(如图1)。
图1 无碳复写纸的结构示意图(三联型)
微胶囊技术是无碳复写纸的核心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无碳复写纸的质量,无碳复写纸的微胶囊是一种由芯材和轮廓明显的薄壳壁所构成的,粒径范围约在2~10μm之间。微胶囊壳的主要成分因不同的生产工艺而不同,有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聚氨酯、明胶等,无碳复写纸的微胶囊壳多为白色无定型、半透明、略有珍珠光泽的固体。
微胶囊在压力作用下破裂,释放无色染料,而微囊壳也易脱落,分布于显色的压痕之中,在压力作用时,显色剂涂层上是否盖有印文不会影响微胶囊的受力破裂与微囊壳的脱落(如图2)。
图2 无碳复写纸笔痕处的微囊壳
通过实验发现,无碳复写纸上先盖有印文后书写字迹时笔痕中微胶囊壳脱落于红色印料之上,并呈白色半透明状,而不会被染成红色(如图3);无碳复写纸上先有显色字迹后盖印文的则印油会将笔痕中分布的微胶囊壳印染成红色(如图4),根据微胶囊壳的颜色可判断无碳复写字迹与印文的时序关系。
图3 先朱后墨
图4 先墨后朱
微胶囊壳的脱落与所受压力的大小及微胶囊层的施胶工艺存在直接关系,随着复写层数的递增,微囊壳脱落的数量呈锐减趋势,施胶工艺的运用也影响着微囊壳的脱落。因此,并非每层复写纸字迹笔画上都会有较多的微囊壳出现,然而一旦有微囊壳出现,就会成为判断朱墨时序的介质参照物,应用价值较高。
人们在利用硬笔类书写工具在纸张上进行书写时,纸张在笔尖压力的作用下纤维形态结构发生改变,产生凹陷,形成具有立体感的笔沟。而印文则是由印章在纸张表层上形成的转印印迹,所以利用笔沟谷底的色彩反映判断朱墨时序是一种重要而可信的检验方法,此方法已广泛应用在常规文件上判断朱墨时序的检验。
在无碳复写纸上书写字迹后,纸张纤维深陷,形成谷底,后加盖的印文会在笔痕处出现断裂,缺失,笔痕谷底无印油色料沾染(如图5);先在无碳复写纸上盖印印文时,因纸张平整而使得盖印印文完整,露白形态自然。后书写的字迹会将红色染料随纸张纤维印压形成笔痕谷底,但印文依旧完整,笔痕谷底存在印油色料沾染(如图6)。
图5 先墨后朱
图6 先朱后墨
无碳复写纸复写时无需在各联间衬垫介质层,而是将上纸页(CB)、中纸页(CFB)、下纸页(CF)直接接触,即微胶囊层与显色剂层配对使用。
因此,当无碳复写单据上先盖印文后书写字迹时,在上纸页书写的笔力会将中纸页上未干尽的印文染料转印到上纸页的背面,即与印文交叉的笔痕处沾染印文色料(如图7);若在无碳复写单据上先写字迹再盖印印文时,上纸页背面的字迹压痕与印文交叉处不会沾染大量的印文色料(如图8),当印章使用油型印泥时特征更为明显。
图7 先朱后墨
图8 先墨后朱
在实际检案中若委托方能够提供检材单据的上一联,就可根据上联背面的转印特征加以认定朱墨的形成次序了。
由于无碳复写纸的分联设色,有时会将微胶囊壳染色,所以在利用微囊壳颜色判断朱墨时序时应先将交叉点处胶囊壳与非交叉点处胶囊壳进行比对,以确定胶囊壳是否在印染工艺中被施色,排除印染工艺对微囊壳色彩的影响。
通过上述系列研究,揭示了无碳复写字迹与印文的时序特征,确立了利用微囊壳颜色分析、谷底显色原理及转印痕迹特征等三项检验方法。在实际检案中对上述方法综合运用、系统分析则可对无碳复写字迹与印文的形成时序进行准确判断。
[1]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16797-2008无碳复写纸[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2]张建华.复写纸的种类及字迹耐久性[J].机电兵船档案,2001(6):34-36.
[3]刘映尧,陈港,唐爱民,等.影响无碳复写纸质量的因素[J].中国造纸.2004,23(11):49-52.
(本文编辑:卞新伟)
Sequencing of Carbonless Copy Handwriting and Stamp Impressions
LIU Jing-Jie
(Suzhou Tongji Institute of Forensic Sciences,Suzhou 215007,China)
DF794.1
A
10.3969/j.issn.1671-2072.2011.05.015
1671-2072-(2011)05-0059-03
2011-01-16
刘敬杰(1983—),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文书鉴定、痕迹鉴定工作。E-mail:xingjingliu1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