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满库,高 圭
(1.彭阳县水土保持工作站,宁夏彭阳 756500;2.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勘查设计院,宁夏银川 750002)
茹河流域水保生态建设项目治理成果与治理模式
——以彭阳县项目区为例
窦满库1,高 圭2
(1.彭阳县水土保持工作站,宁夏彭阳 756500;2.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勘查设计院,宁夏银川 750002)
成果评价;治理模式;茹河流域;彭阳县
茹河流域水保生态建设项目彭阳县项目区一、二期工程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177.5km2,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彭阳县项目区的治理模式有立体防治模式、高科技示范园体系建设模式、一条流域一种治理模式、开发特色产业模式、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模式、水土保持工作模式等。上述治理模式的实施拉开了小流域集中治理、样板示范、逐步连片的大幕,其建设机制与措施配置模式、经济开发模式可推广应用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环境综合整治。
茹河流域水保生态建设项目是黄河水利委员会确定的 11条重点入黄支流综合治理项目之一,也是目前宁夏实施的最大规模的水保生态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宁夏区位置介于东经106°12′— 106°58′、北纬 35°46′— 36°17′之间,涉及固原、彭阳 2县 19个乡镇,总面积 2 007.91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 816.05 km2。彭阳县项目区涉及交岔、王洼、草庙、孟塬、古城、白阳、城阳等 7个乡镇,总面积 1 534.65 km2,水土流失面积 1 411.28 km2。彭阳县项目区水土流失严重、类型复杂,需要因地制宜地实施综合治理。
彭阳县项目区建设分三期实行,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4.67 km2,水土流失治理度达 60%,实施封育治理 207.89 km2,总投资 7.6亿元,目前一、二期工程已经竣工,三期工程亟待立项开工。经过一、二期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7.5 km2(表 1),建设水窖 306眼、沟头防护 42处、涝池 125座、谷坊 690座、淤地坝 97座、骨干坝 28座、道路 77.3 km。
2.2.1 治理进度评价
一、二期工程平均梯田完成率为 104.3%,乔木林完成率为107.61%,灌木林完成率为 107.9%,经济果木林完成率为101.79%,种草完成率为 111.16%,骨干工程完成率为 100%,淤地坝完成率为 115.1%,沟头防护完成率为 101.7%,谷坊完成率为225.3%,涝池完成率为 123%,水窖完成率为 164.4%。
2.2.2 质量监测评价
一、二期工程刺槐成活率为 92%,杨树为 84%,旱柳为65%,云杉为 95%,乔木林为 86%以上,灌木为 95%,经济林及景观树为 90%以上;骨干工程保存率为 100%,淤地坝为86.8%,谷坊为 64.8%(一期水毁严重),涝池、水窖、沟头防护达 67.9%,骨干坝、淤地坝运行良好。尤其是二期工程单项措施保存率达到 100%,后期管护已经全部落实到乡到村到户。
表 1 单项治理措施完成情况 hm2
项目 梯田 林草工程乔木林 灌木林 经济林 果园 种草 封禁合计一期 3 886.7 764.6 4 416.6 1 250.9 36.8 1 834.3 0 12 189.9二期 913.0 0 1 059.4 0 0 143.7 3 444.4 5 560.5合计 4 799.7 764.6 5 476.0 1 250.9 36.8 1 978.0 3 444.4 17 750.4
2.2.3 综合效益评价
通过两期工程的实施,一方面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 8.27%提高到 68.0%,新增林草措施面积 12 950hm2,林草覆盖度由 4.10%提高到 28.86%,各项水保措施效益正常发挥后每年可保土 131万 t、保水 1 400万 m3,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表 2),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项目区目前人均梯田 0.17 hm2,年人均粮食占有量为 354.1~580.0 k g,粮食单产增加幅度最高达 49%,年人均产值由治理前的 1 218元提高到 2 461元以上,年人均纯收入由841元提高到 1 774~2 600元,林果及畜牧收入比例提高了,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治理前后项目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见表 3。
通过科学合理布设各项治理措施,建立了结构合理、功能稳定、效益显著的以道路为骨架,坡改梯、退耕还林还草为主体,种草养畜为依托,梁峁坡防护林建设与沟道工程镶嵌配套的高效农林牧复合型、多功能型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表 2 治理前后水土流失强度变化
农地 21 474.8 57.3 15 700.7 41.9 -15.4林地 2 031.2 5.4 8 500.0 22.7 +17.3草地 475.4 1.3 2 309.7 6.2 +4.9荒地 7 923.4 21.2 5 367.4 14.3 -6.9其他用地 4 689.5 12.5 4 716.5 12.6 +0.1难利用地 857.7 2.3 857.7 2.3 0合计 3 7452.0 100 37 452.0 100)一期二期农地 3 185.4 32.5 2 786.6 28.4 -4.1林地 321.4 3.3 1 367.2 13.9 +10.6草地 96.5 1.0 240.2 2.4 +1.4荒地 5 719.8 58.3 4 599.9 46.9 -11.4其他用地 304.0 3.1 633.2 6.5 +3.4难利用地 187.9 1.9 187.9 1.9 0合计 9 815.0 100 9 815.0 100
茹河流域彭阳县项目区的综合治理思路是贯彻大流域总体规划,综合措施布局,实行小流域集中开发示范连片,坚持以大支流为骨架、小流域为单元,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小流域经济和区域经济相结合,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收入双赢。
(1)“山顶沙棘、山桃戴帽,山坡梯田、两杏缠腰,沟道、壕掌库坝穿靴”的立体防治模式。营造沙棘、柠条与山桃混交和沙棘、柠条与山杏混交的梁峁顶部防护林体系,在缓坡推广机修梯田和以山杏、仁用杏为主的农田防护林建设,推行 25°以上的陡坡地退耕政策,在荒山荒坡营造以灌木为主的水保林,在小支沟修建谷坊与沟道防护林,在较大支沟筑坝构成完整的沟道防治体系,在壕掌地因地制宜地布设生产与蓄灌相结合的淤地坝坝系,一架山、一面坡、一条沟全面规划,措施综合配置。
(2)高科技示范园体系建设模式。树立以杨寨小流域为样板的高科技示范点,以径流调控理论为指导,注重综合治理与科技示范推广有机结合,开展了优良经果林树种的引进与繁育推广、坡面径流拦蓄利用和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如机修梯田、丰产坑、“88542”整地、冬季造林截干埋植、覆膜穴植、温棚养殖与栽植试验推广等,将新技术应用、示范和推广贯穿于流域开发治理全过程。
(3)因地制宜型小流域治理模式。在综合治理方面,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立足当地,重点开发,先后实施了生态封育型川口沟小流域模式、综合治理型上斜崖沟小流域模式、农业机械化梯田生产型李岔小流域模式、径流调节型关口小流域等建设。
(4)立足当地,开发特色产业模式。在经济开发方面,努力实现一条流域建立一个经济支柱产业、突出一种地方经济特色、打造一个市场品牌的目标,将所有的措施布局尽可能地围绕这一目标规划落实。共打造出马家岔、大坪小流域畜牧养殖开发模式和畜、肉两用型黄牛品牌,铜条沟、何沟小流域经济林开发模式及花椒、核桃品牌,武家台小流域地埂经济开发模式及黄花菜品牌,阳洼、黑窑滩小流域荒山开发及仁用杏品牌等。
(5)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模式。根据彭阳县项目区综合治理现状,推广白岔流域经验——人均 3亩农田、3亩林地、3亩人工草地的“三三制”用地结构模式(1hm2=15亩,下同),试点研究确立了户均 1眼井(窖)、人均 3亩基本农田、户均 3头大家畜、人均 5亩经济林的“1335”模式,结合退耕还林提出了提高经济树草种植比例的生态用地模式等。
(6)“县委决策,政府导演,水保搭台,部门联手,各业唱戏,全民演出”的水土保持工作模式。由主管的县委副书记和政府副县长挂帅,成立了茹河流域水保治理领导小组,各级政府一条令,全县干群一条心,治山治水治贫困,修田建坝营草林。通过政府的统筹协调和调研决策,积极推行集体、单位、个人承包、拍卖、集资等多种治理形式和优惠稳定的政策,集中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投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茹河流域水保生态建设项目彭阳县项目区一、二期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 8.27%提高到68.0%,林草覆盖度由 4.10%提高到 28.86%;年人均纯收入由841元提高到 1 774~2 600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探索出了许多好的治理模式,为彭阳县和黄土高原同类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开创了新路子。
S 157
C
1000-0941(2011)06-0040-02
窦满库(1968—),男,宁夏彭阳县人,工程师,长期从事水土保持试验、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等工作。
2011-03-01
(责任编辑 李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