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粗放,很多企业都在忙于生产建设,依靠承包工程来提高企业的收益,疏忽对企业内部的管理。随着市场的开放以及我国对WTO的承诺,未来中国的建筑施工市场的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调研发现,企业通过成本以及对物质的管理,一年就能为企业剩下几千万元的纯利润,也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由于历史原因,管理水平低,利润率低,因此一场信息化的改造迫在眉睫。建筑行业面临着全球竞争的冲击,美国年产值五亿美元以上的企业,全部都在施行ERP。年产值五亿美元以下的企业中,40%实现了信息化手段的管理。我国一定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领导不重视,以为是住房城乡建设部布置的一项任务。这次标准的出台正逢去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各项产业结构调整也是大势所趋。因此,标准的出台正是为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提供了一次改造的机会。不是企业用钱就能解决的事,企业要真正将信息化工作落在实处。80%的企业实施信息化失败的原因就是领导对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要坚持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在忙业务的同时,要加强对信息化的认识。
企业管理水平低。企业必须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才能实施信息化。目前信息化的考核标准是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综合管理指标体系,项目管理考核在整个标准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企业项目管理不达标,企业也难以通过信息化的考核,这就要求我们企业提高自己管理。没有管理就没有信息化,企业的信息化不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那么企业的信息化就很难成功。不要想有了一套系统就能通过这次考核,事实会告诉企业,不认真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是不能通过信息化考核的。
多年来,大多建筑企业一直采用粗放的管理模式,也习惯了粗放的管理,所以信息化的实施势必会给企业带来短暂的不适,我们企业要有长期奋战的准备,要有决心面对由于信息化所带来的各方的冲击。企业如果下定决心闯过这一关,那么企业的管理水平会有质的飞跃。现在行业中有很多成功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他们取得的效果令人感叹,我国的建筑行业有很多已经接近国外企业的管理水平,或者已经赶上国外企业的管理。
信息化是一时的工作。很多企业为了过特级资质而做信息化,这是非常错误的行为。对于信息化部里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要长期抓下去。每次的特级资质评审都会将信息化的考评列入近来,这样也给以为信息化是短期行为的企业提了个醒。企业要持续发展,信息化要伴随着企业发展,因此企业的短期行为势必会吃到苦头。标准中要求把各项执行数据管理起来,企业如果没有真实的数据,将无法通过信息化标准测评;如果这次企业通过信息化考评,但是信息化并没有在企业中得到有效长期的应用,那么下次考评企业也会难以通过。
部里对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视,从制定标准开始,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聘请各方专家制定这一标准,并将监督标准的执行,同时在标准出台之日,做好宣贯工作。
200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建市[2007]72号),其中对企业的信息化要达到的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新《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与旧标准最大的差别在于,特别突出强调了科技进步标准。并将企业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提出来,与过去的考核指标内容完全不同。
信息化标准本身并不是单纯为考核信息化制定的,也不是为了给企业制造一个难题而提出来的,实际上它反映了一个企业整体的管理能力。以往特级资质的考核指标都是考核企业规模、产值利润等的刚性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企业内部的管理能力。将企业的管理方法通过信息化的形式体现出来。透过信息化标准我们能够摸清企业实际的管理能力。
新标准的制订也与国家的政策要求完全一致。十七大以来,我国将信息化建设提到了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并强调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也就是两化融合。从建筑业发展进程来看,用信息化提升建筑业整体水平,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2009《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研究起草小组》研究报告中,就明确提出建筑业不容乐观的现象。首先是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我国有264家特级资质企业,其中168家是房建,占整个特级资质企业的64%。企业在恶性竞争中求生存,大量特级企业做的却是二级企业甚至是三级企业的活。行业整体利润率偏低,整个行业产值利润率仅为2%左右,在第二产业中排名倒数第一。然而行业的资产负债率达到65%,居第二产业正数第一。因此,政府一定要通过政策引导,用先进的手段提升企业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的效益是非常必要的。
政府的初衷是好的,态度是坚决的,措施是全面的。同时也希望企业能将这些内容落实到实处,我国的建筑施工市场也会迎来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