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风险分析

2011-09-10 06:13周雅妮
中国石油企业 2011年8期
关键词:经济评价可行性研究建设项目

□ 文/周雅妮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复杂系统工程,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项目的投资决策水平。做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对于加强固定资产宏观调控,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引导和促进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投资结构,减少和规避投资风险,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目前,许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无法为风险控制措施的设计提供依据,即使形成风险控制措施,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强化投资风险意识,做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可行性研究的风险预测,制定防范和化解措施,是避免决策失误,为建设项目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根本保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风险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收益预测风险分析

由于投资项目一般周期比较长,涉及的情况比较复杂,而且相关的规定也未对收益预测的各项因素提出明确和具体的要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项目进行的市场分析和价格预测,一般只作到建设期末。在收益预测的实践中,通常用项目设计生产能力的生产量代替年销售量,将建设期末的预测价格和作为运营期收益预测的依据。这类问题与我国项目经济评价制度对项目长期竞争规律的研究及运用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由于没有合适的预测质量控制方法和程序,在实践中容易遗漏一些影响预测结果可靠性的新因素:

一是目前项目经营的周期性波动日趋明显,达产后能一直处于满负荷生产的可能性不高。评估中对收益的预测通常采取一种线性思维,往往假定项目达产后一直保持满负荷生产,一般不考虑现金流的动态变化。

二是未深入考察经营管理应变能力对收益预测的影响。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长期收益预测对管理风险较为敏感,但是预测中通常假设企业具有实施能力。当被投资项目的管理素质低下,没有足够的能力实现其预期的市场时,长期效益预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三是对支持长期发展所需要的营销策略和研发活动以及相应的投入关注不够。目前的收益预测中对销售费用及专项支出需要没有进行独立的估计,或者是按一个固定比例估计,没有考虑项目的长期发展对这两项费用水平的依赖,高估长期收益水平。

资源及原燃料、动力供应风险分析

生产所需的基本原材料的来源、成本、及供应的稳定性是决定项目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对原材料,尤其是资源性原材料的储藏量、开采量或生产量、消耗量及供应量予以高度重视。否则,项目建成后原材料供应不足,企业生产将会陷入被动局面,甚至新建项目未来得及开工就停产,损失惨重。因此,对建设项目所需资源的来源、数量、质量、供应年限、供应地点、成本、运输方式、能力和费用要进行详细调查,并对项目年的最大需用量、资源的可能供应量及今后扩大供应的可能性认真加以研究。对项目所需的原燃料、动力的供应条件、供应方式能否满足项目生产需要,能否经济合理地加以利用,认真加以落实。如果项目仓促开工,很可能造成设备低负荷运转,给企业带来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

通货膨胀风险分析

近年来,许多建设项目财务评价的失实,与过于简化评价影响因素是分不开的,通货膨胀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一直以来,在建设项目财务评价的方法上,我们的习惯做法是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假设项目完全处在一个经济稳定、物价不变的宏观环境下。事实上,这种处理方式往往与实际脱轨。任何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难免存在通货膨胀的问题,通货膨胀直接影响物价总水平,存贷利率,而这些因素又是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的基础数据和参数,是计算项目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经济指标的关键。在财务评价模型中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是必要的。

为了保证项目投资,便于资金筹措,在投资估算中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已被广泛认可和接受,但财务评价中的其他价格水平如何考虑,在实际操作中理论与实践可能完全脱节。有人认为,既然预测困难,干脆回避,否则,可能更加虚假;另一部分人认为,国内的项目评价与国外的差距,就在于回避的问题太多,仅考虑相对价格变化,以保证盈利能力指标的可比性。但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清偿能力的计算,又需要尽量与实际数据一致,特别是计算期内的前5年或10年更为重要。根据国家的宏观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上述期限内的通货膨胀率应该是可以预测的。

技术工艺风险分析

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选择适当的工艺和技术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首先要处理好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问题。先进技术是相比较而言的,先进的同时必须适应国情,并与其配套能力相适应。成熟的先进技术可积极采用,如果是初次采用的技术工艺,应对使用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困难进行细致调查,分析利弊,减少冒险使用的损失。其次要充分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如果建设项目采用的是国内科研成果,必须经过工业试验和技术鉴定;引用专利技术必须注重其实效性,避免将已失效或非专利技术作为专利技术引进,对建设项目造成威胁。建设项目工艺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可行性必须以经济性作为前提。只有投入产出关系合理,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操作性风险分析

操作风险是指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编制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属于非系统性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评价的各项因素人为调整。在投资估算的编制过程中,有意压低或抬高设备价格和建安费用;在项目评价的效益与费用计算时,有意压低成本、抬高产品售价、满负荷生产、无库存积压,抬高经济效益。

项目评价所依据的基础数据不充分,调查研究、预测分析的方法不科学。项目评价分析报表中使用的部分数据,在国家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行业的相关规范中找不到依据,而且令人难以置信。

财务基准收益率的选用和确定。项目的费用与效益在进行货币化度量的过程中,作为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基准值的财务基准收益率,是项目财务可行性和方案比选的主要判据,在本质上体现了投资者对资金时间价值的判断以及对项目风险程度的估计。不同的投资者对同一项目的判断不尽相同,所处行业、项目具体特点、筹资成本差异、对风险的态度、对收益水平的期望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投资者自主确定其在相应项目上最低可接受的财务收益率。财务基准收益确定得是否合理,对决策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至关重要。如把该值确定过高,就有可能把一些本来在财务上合理的项目以财务评价不可行而拒之;如果把该值确定过低,又有可能把一些财务上不具备生存能力的项目放行,造成投资的损失和浪费。

项目计算期的确定。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规定,项目计算期是指经济评价中为进行动态分析所设定的期限,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计算期应根据行业特点、主要装置(设备)的经济寿命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项目计算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项目的自身特性,但是必须和项目的周边环境、前因后果相联系。当项目闲置期不可避免时,必须考虑并合理确定项目闲置期,为测算项目的经济效益打下良好基础。

技术经济人员业务水平风险。其一,技术经济人员的政策水平,体现在对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规政策的理解和运用上。其二,技术经济人员的知识层次。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涉及到工程造价、会计、税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其三,技术经济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经济评价的大量工作主要反映在调查研究阶段,各种基础数据的调查、预测、取定,经济评价结果的准确与否,主要取决于基础数据的可靠性,取决于技术经济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

猜你喜欢
经济评价可行性研究建设项目
察哈素选煤厂末煤干选可行性研究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有无对比法”在经济评价中的运用及相关概念分析
PPP项目识别与可行性研究
做好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
TD-LTE应用于CBTC车地通信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对节能评估与可行性研究之间关系的思考
“营改增”对项目投资经济评价的影响
对民用机场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现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