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峰/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砝码作为质量量值传递系统中的实物量具,随着JJG 99—2006《砝码》检定规程的颁布实施,对各个等级砝码的磁化强度提出了要求,我国对于砝码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与OIML国际建议R111保持一致。由于砝码的磁性性能成为影响称量准确度的重要因素,对砝码磁性的控制显得尤其重要。砝码磁性测量在国内属于刚刚开展的项目,本文对磁性测量装置以及磁性测量方法进行分析。
测量方法依据 JJG 99—2006中有关砝码的磁化强度测量方法,砝码磁化强度测量设备采用梅特勒公司生产的MX型磁化率计。
砝码磁化强度测量装置如图1所示。
其中:
h —砝码的高度;
Z1—砝码顶部到磁铁中心的距离;
图1 磁化强度测量装置
Z0—砝码底部到磁铁中心的距离;
RW—砝码的半径。
1)磁铁的N极朝下,将砝码置于测量平台且在磁铁的正上方,重复称量3次(测量时绕样品轴心对称旋转120°),确保砝码放在中心处。
a)记录加载时间、读数时间和卸载时间;
b)计算衡量仪器显示质量变化的平均值Δm1;
c)确定力F1= -Δm1×g( g—重力加速度)。
2)磁铁的N极朝上,将砝码放在测量平台且在磁铁的正上方,重复称量3次(测量中绕着样品轴心对称旋转120°),确保砝码放在中心处。
a)记录加载时间、读数时间和卸载时间;
b)计算衡量仪器显示的质量变化的平均值,-Δm2;
c)确定力 F2= -Δm2×g。
以3个1 kg砝码(包括圆柱体砝码1个、OIML形状砝码1个,原一等形状砝码1个)为例,分析砝码磁化强度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砝码几何尺寸见表1。
形状修正因子Ia,可以采用外圆柱体和内圆柱体分别计算Ia外和Ia内。
其中:Ia外为砝码外圆柱计算式;Ia内为砝码内圆柱计算式。
表1 砝码几何尺寸
砝码凹底部分直径统一采用最小直径计算(针对OIML形状的1 kg 砝码)。
计算磁化率及其标准不确定度结果见表2。
表2 砝码的磁化率和磁化率标准不确定度
磁化强度:
式中:μ0—真空磁导率,为 4 π×10-7N/A2;
π —取值 3.1415926;
md—永久磁铁的磁矩,0.085 Am2;
g —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790 2 m/s2;
h —砝码的高度;
Z0—砝码底部和磁铁中间距离;
χ —砝码的磁化率;
BEZ—实验室内大气中磁场强度的垂直分量,福州地区取BEZ=28.539 17 μT。
1)对圆柱体、OIML、一等形状的砝码各进行3次连续测量,所得到的质量变化Δm1、Δm2测量序列如表3。
由式(7)、(8)计算可得质量变化的平均值Δm1、Δm2(表 4)。
2)使用标准磁化率块对砝码底部和磁铁中间距离(Z0)进行6次测量,得到测量列,如表5所示。
由式(9)可得Z0的平均值:(Z0)= 0.022 77 m
表3 质量变化Δm1、Δm2 测量序列
表4 质量变化的平均值Δm1、Δm2
图3 投影仪的光学系统工作原理
投影仪的光源安置在聚光镜的焦点上,发出的光束经聚光镜后变成平行光投向工件,再经过物镜将被测工件放大并成像于影屏上。对于反射式投影系统,光源同样位于聚光镜的焦点上,发出的光束经聚光镜后成平行光,平行光束透过半透反射镜后投向工作台上的被测工件,在工作台上被测工件表面反射后向上经半透反射镜反射,通过物镜成像于影屏上。
投影仪的结构主要由底座、光路系统、工作台和读数系统以及物镜等部分所组成。光路系统、工作台及其读数系统固定在仪器的底座上。工作台调焦系统能根据不同倍率的物镜进行调焦,使被测工件清晰地成像于影屏,通过工作台及其读数系统进行测量。
投影仪一般带有10倍、20倍、50倍和100倍4种物镜。投影仪的物镜要和相对应的聚光镜一起使用,其目的是为了在影屏上能得到尽可能大的亮度。若高倍物镜用了低倍聚光镜,则影屏上亮度降低;相反,若低倍物镜用了高倍聚光镜,则影屏中间亮,而光照不能充满整个视场。投影仪的工作台可作纵向和横向移动,圆工作台可在360°范围内任意转动,这些运动均为测量工件的长度、角度所必需,达到进行测量的目的。
1)工作台纵横(垂)向导轨移动的直线度和垂直度
工作台纵横(垂)向导轨移动的直线度和垂直度要求见表1。
表1 工作台纵横(垂)向导轨移动的直线度和垂直度要求
2)仪器示值误差
仪器示值误差的要求见表2。
表2 仪器示值误差
3)投影仪放大倍数的正确性
投影仪放大倍数的正确性要求见表3。
表3 投影仪放大倍数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