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约记者 王海涛
新疆农业种植方式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设施农业”已经成为从事农业生产人耳熟能详的词汇。新疆的农业生产迈出了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一直以来,充足的光照和独特的土质让新疆的水果举世闻名,但风沙、干旱、高温等时常会出现的恶劣天气也让新疆农业生产面临很多困难。
昔日,乡亲们啃着干馕就着葡萄干当做午餐,他们以为这就是生活的全部,只要能吃饱肚子,就是上天最大的眷顾。但如今再到新疆,会发现农业种植方式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设施农业”已经成为从事农业生产人耳熟能详的词汇。新疆的农业生产迈出了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今年36岁的贾群文,是哈密市现代农业园区的种植户,去年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大棚,在园区管委会的扶持下,贾群文种植的大棚蔬菜由合作社统一销售,使他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今年他准备扩大生产规模。贾群文说:“去年包了6个棚,主要种辣椒、西红柿,平均下来一个棚收入是1万~1.5万元,国家的扶持力度也特别大,所以今年又包了14座大棚。”
在新疆,像贾群文这样依靠种植大棚蔬菜致富的农民还有许多。如今,设施农业已在喀什、阿克苏、吐鲁番、塔城、昌吉、和田、克州等地蓬勃兴起。
据了解,设施农业最初推广时,大家并没有这么乐观。比如在吐鲁番,因为吐鲁番地区风沙特别大,一年大概两百多天都会有风,而且十级以上的风非常常见。“在2007年2月25日,有一列客运列车在吐鲁番就被风刮翻了。风这么大,现在要搭棚种农作物,所以心里不是特别的有底,我们也根本不懂设施农业,此外还有钱的门槛,我们年收入只有两三千块钱,一个大棚就是两三万,所以,心里还是很忐忑。”一位农民回忆说。除了气候条件和资金因素,农民们最大的顾虑就是没有技术和销路。
为加快新疆设施农业的发展,解决设施农业产业存在的关键问题,2005年以来,新疆自治区科技厅下达了多项设施农业科研推广项目。由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牵头,通过项目的实施,形成了一批具有新疆区域特色的设施农业技术成果,建立了新疆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在喀什、阿克苏、吐鲁番、塔城、昌吉、和田、克州等地区建立了规模化技术示范区,完善了设施农业产业化技术服务体系,为新疆设施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对提升设施农业生产水平,确保农民增收,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关键技术一: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标准化建设及配套装备技术
“新型节能日光温室标准化建设技术”研发了适合于南、北、东疆主要品种及茬口模式高效生产的标准型日光温室3类6种,抗风雪标准化钢架拱棚2种。新型节能日光温室标准化建设技术的优化,改变了温室生态环境,不加温情况下,室内外温差最高可达30℃以上,抗风雪能力提高30%以上,节能50%以上,温室夜间湿度由原来的85%~92%下降到66%~80%,病害发生率下降了10%,农产品产量提高了21%以上。
“日光温室配套装备技术”开展温室环境调控装备、节水灌溉设备、集中育苗设备、农村废弃物资源高效利用装备的体系化、系列化研究,形成了4大类型8种系列产品,已有6种产品享受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在项目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集成示范,近年来共推广设施配套装备1.6万余台套,占全疆设施农业装备拥有率的10%。
——关键技术二:设施专用优良品种筛选与集中育苗技术
引进推广优良菜、果、瓜、食用菌等新品种105个,配套新技术27项,示范区优良品种覆盖率90%以上,配套新技术采用率达100%。组装集成了以穴盘基质育苗、营养钵育苗、瓜类和茄果类蔬菜嫁接防病育苗为主的日光温室专业化集中育苗技术,在项目区建立了33个专业化集中育苗中心,逐步建立了良种苗木的专业化生产、商业化供应、产业化发展的模式。
——关键技术三:设施主栽作物高效栽培技术
在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技术方面,总结提出了6种基本茬口模式,4种周年高效栽培模式,10种周年茬口配套类型,在主要项目区实现了设施蔬菜周年高效生产;研究并组装集成日光温室多元立体间作套种技术、新疆不同气候生态区设施主要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提出甜瓜本砧嫁接育苗技术,实现了哈密瓜的有机生态栽培;组装集成新疆不同气候生态区设施果树早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出日光温室低温昆虫授粉释放技术及配套管理技术,明显改善果实品质,提高产品的商品性;实现野生黄伞菌规模化人工驯化栽培。建立食用菌菌种生产基地,完善菌种生产线,制定并发布自治区食用菌栽培技术标准3项。
——关键技术四:设施栽培水肥高效调控技术
集成设施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系统装置及设施主要作物应用微(滴)灌灌溉系统的水肥高效调控技术,实现高频灌溉管理,量化完成作物全生育过程水肥调控,提高设施生产的灌溉、施肥技术水平。
——关键技术五:设施病虫无害化控制技术
提出健身栽培与早期防治技术、设施重大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为无公害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组装无害化防治技术进行大面积示范,在生产上发挥巨大作用。项目区有害生物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各项目区均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关键技术六:设施农业产业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技术
在各项目区建立区、地、县、乡四级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示范区成立蔬菜和林果协会、公司等42个,创立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品牌22个,形成“公司+协会+基地+农户”、“协会+农户”、“公司+农户”等多种产业化运行模式。在项目区以举办设施农业培训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培训地、县、乡各级专业技术人员、农民经纪人、农民12.75万人次,形成以本地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员为主体的稳定的设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以及产、学、研相结合的设施农业科研团队。
通过技术成果的示范、推广,在喀什、阿克苏、吐鲁番、塔城、昌吉、和田等6个地州11个县市建立了以日光温室为主,相对集中连片的设施农业新技术综合应用项目示范区6816.5亩,技术辐射区6.62241万亩,与实施前相比,技术示范区累计新增产值11260亿元,技术辐射区累计新增产值51375万元,合计新增设施农业总产值6.26亿元。
在喀什、阿克苏、吐鲁番、塔城、昌吉、和田等6个地州形成百亩以上设施农业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基地215个,500亩以上连片基地19个,1000亩以上连片基地7个。同时,还成立了蔬菜和林果协会、公司等42个,创立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品牌22个。技术成果指导全疆设施农业20万亩以上,建设投资超近百亿元,实现了新疆北纬36°~48°范围内的设施农业规模化生产。
随着新疆设施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全面开展,提升了新疆出口创汇能力,带动了当地运输业、农产品包装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积极推进了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