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显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煤炭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煤炭产量大幅增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煤炭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矿区环境恢复与治理机制基本建立,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矿区职工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随着中国煤炭行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企业国际化发展稳步推进,中国与世界煤炭工业交流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是煤炭产能建设加快,供应保障能力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国煤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25万亿元,是“十五”期间投资的5倍多;全国煤炭产量由2005年的23.5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32.4亿吨,年均增量1.78亿吨,增长37.87%,全国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大幅增强。
二是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通过加大推进煤炭资源整合与企业兼并重组,淘汰了一大批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和开采方法落后的小煤矿,建成了一大批大型现代化煤矿和安全高效矿井,培育形成了一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产业集约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5年来,全国煤矿数量由2005年的2.48万处减少到目前的1.4万处左右,平均单井生产规模由9.6万吨提高到20万吨。其中,建成了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煤矿661处,产量18.8亿吨;建成了年产1000万吨以上特大型现代化煤矿37处,产量5.6亿吨;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的企业由2005年的30家提高到目前的45家、产量21亿吨;其中亿吨级企业5家、5000万吨到1亿吨级企业10家。煤炭企业多元产业发展格局初具规模,多数大型煤炭企业非煤产业产值已超过50%。
三是科技进步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围绕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完成多项科研课题,在全行业努力下,获得行业科技奖974项,其中3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些影响煤炭开发的重大科学问题得到解决。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综采放顶煤技术、一次扩成井技术、煤炭直接液化和煤制烯烃技术取得突破,煤矿绿色开采、生态矿山建设技术取得进展;年产600万吨煤矿综采成套技术装备实现全部国产化,年产千万吨工作面成套装备井下试验顺利,露天煤矿开采向设备大型化、开采集中化、工艺连续化、环节合并化方面发展,煤矿装备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
四是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行业发展实力显著增强。国家加大推进煤炭市场化改革,初步建立了煤炭供需双方自主衔接、自主订货和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煤矿安全和环境保护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为深化煤炭市场化改革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随着煤炭市场化改革深入发展,推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自主经营能力显著增强,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快速提升。企业资产总额不断增加,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效益大幅度增加。2010年全行业资产总额达到2.9万亿元,比2005年提高2倍多。
五是发展循环经济,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成效。大力发展以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产业,加大与煤共伴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全国选煤厂原煤入洗能力由2005年的8.4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17.6亿吨,原煤入洗率由31.9%增长到50.9%。建成了以同煤集团塔山煤矿循环经济工业园为代表的煤炭循环经济从业示范矿区,初步探索出了以煤为主、多元发展、节能减排的发展道路。全国煤矸石电厂装机容量增加2600万千瓦,煤矿瓦斯抽采量76亿立方米、利用量24亿立方米,地面煤层气产量15亿立方米、利用量12亿立方米。一些煤矿推广地热利用和充填开采技术实现了产煤不烧煤,解放了大量资源,减少了固体废弃物排放。
六是安全基础工作不断强化,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建立煤矿安全责任体系,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开展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攻关,强化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了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全国煤矿事故总量由2005年的3306起减少到2010年的1403起、下降57.6%;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由2.811下降到0.749,下降了73%。
七是坚持改革开放,国际交流合作领域不断拓展。煤炭进口快速增长,2010年,全国煤炭净进口1.46亿吨。煤矿机械装备与技术服务出口发展迅速,出口规模不断增加,并取得了良好的信誉。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一直占70%以上,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可靠能源保障。这是中国缺油少气富煤的能源资源赋存特点决定的。也是在中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虽然迅速发展,但仍难以担当重任的情况下的必然选择。因此,在未来较长时期内,煤炭作为中国主体能源的地位是难以改变的。在看到煤炭工业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还必须看到煤炭在一次能源中比重过高,带来一系列挑战和矛盾,煤炭工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大。高强度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压力越来越大。减少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扰动、控制污染物排放,减排温室气体正成为煤炭工业发展的迫切任务。
二是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艰巨。我国煤矿数量多,平均单井规模小,大型现代化煤矿产量比重低,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的任务十分艰巨;发展以煤为主的多元产业,特别是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还面临着人才、资金、技术等条件制约,真正实现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还需要做出艰苦的努力。
三是煤炭生产力总体水平亟待提高。适合我国煤层埋藏深、煤矿自然灾害多的安全高效开采理论与关键技术仍有待攻关;与世界先进产煤国家相比,煤矿大型技术装备制造能力仍存较大差距,重大关键技术装备还需引进,一些影响煤炭科技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尚没有彻底解决。
展望“十二五”中国经济社会和能源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煤炭工业的改革和发展,将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38亿吨左右,消费量40亿吨左右。我国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结构,仍然是能源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在国际石油供应不稳定性增加、核电发展面临的新问题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世界煤炭需求仍将继续保持增长,推进煤炭安全高效生产与清洁高效利用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重大课题。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煤炭工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面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为主攻方向,以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树立煤炭科学产能理念,构建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着力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一是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优化煤炭开放布局,稳定东部、巩固中部、加大西部开发力度,提高资源可持续开发能力。高标准、高水平的建设14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的特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占全国60%以上。
二是推进煤炭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实现再创新,加快煤矿大型装备制造和关键技术攻关,提高国产化水平,推动安全高效矿井和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全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大型煤炭企业的科技达贡献率到45%左右。
三是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提高单井规模。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力争将全国煤矿数量减少到10000处以下,全国平均煤矿单井产量达到40万吨以上。
四是推行绿色开采,建设生态矿山。坚持以科学产能为依据,推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一体化,以最小的生态环境扰动,获取最大的资源回收和经济社会效益,从源头控制、过程管理、采后治理各个环节,树立绿色开采理念,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实现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现代化、矿山环境生态化,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五是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大原煤入选率,推进以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提高煤矸石、矿井水、瓦斯和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原煤入选率达到65%以上,新增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装机2500万千瓦,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75%左右;矿井水利用率达到70%左右,达标排放率达到100%;煤矿井下瓦斯抽采利用率达到65%左右。
六是坚持推进安全发展,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安全投入,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安全培训,提高矿工安全素质;认真贯彻落实瓦斯治理“12字方针”,坚持先抽后采,深化瓦斯治理,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推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步好转,为煤炭工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至0.5以下。
七是建设和谐矿区,提高职工生活质量。坚持以人为为本,关注矿区民生,加快煤矿棚户区改造,提高煤矿职工收入,煤矿井下作业环境不断改善,提高煤矿职业健康水平,努力促进和谐矿区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能源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中国煤炭作为主要能源,加强同国际煤炭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煤炭工业的创新发展,共同应对资源约束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能源安全,意义十分深远。为此,我们建议重点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研究建立国际煤炭交流机制。在定期举办国际煤炭峰会、展览会的基础上,研究建立更加有效的国际煤炭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定期交流煤炭行业信息和数据共享,组织开展人员互访,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借鉴,促进煤炭行业和企业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
二是推广应用国际先进技术和装备。为适应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促进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加强国际煤炭科技领域合作,坚持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促进优势互补,推广应用国际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提高煤炭资源开发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
三是推动一批具有带动性的示范项目。充分发挥煤炭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努力在煤矿大型成套装备制造、洁净煤技术、二氧化碳捕获与储藏(CCS)、煤炭绿色开采与生态矿山建设等关键技术和大型示范项目方面,组织开展国际联合攻关,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实现中国煤炭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对世界能源工业的巨大贡献!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需要与世界交流,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开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新局面,为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