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宝
打开相册,一张印有“永远忠于党”的集体照,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五十年前的一段特殊时光。
上个世纪60年代初,组织上派我去母校——某军校进修。我原是该校的第一期学员,时隔8年,母校发生了很大变化:规模大了,漂亮的校舍大楼代替了当年的简陋平房,学习、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这期进修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的陆海空各军兵种,我们班的11名同志,有我们第一期的学友,有我们以后几期的学弟,也有我们以前的、入伍比我们早的老同志。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行相聚一起倍感亲切,大家都为能有这次进修机会而感到幸运,表示一定要十分珍惜,刻苦学习,充实自己(那时还没有“充电”这个词),为以后回到工作岗位中发挥骨干作用。我作为班长,深感责任重,和党小组长(一个班一个党小组)一起及时研究分析党员的思想、學习情况,开展互帮互学活动。有一位同志入伍较早,文化基础较差,加之年龄稍大,接受能力差一些,学习上比较吃力,但他特别刻苦努力,加之大家的帮助,学习成绩也很快赶了上来,所以我们班始终保持“满堂红”。
正当我们为“三面红旗”(大跃进、大炼钢铁、人民公社)而欢呼的时候,我国发生了三年自然灾害,造成农业欠收,粮食减产,商品匮乏,困难开始显现出来,再加上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发展到两国关系恶化,原苏联单方面撕毁经济援助协定,撤走专家,向中国政府逼债。这样的天灾人祸,给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困难。为了克服暂时困难,党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发愤图强,自力更生,同心同德,渡过难关。国家一方面调整国民经济建设计划,一方面采取措施(如对部分商品实引票证定量供应),以保证民生基本需求。我们军校在对学员进行形势教育的同时,提出一年的口粮吃十三个月,节省出一个月的口粮支援全国人民。当时一个班每顿饭一小铝盆用“增量法”蒸出半干半稀的高粱米饭,每人均分一碗,副食更是十分清淡。从学员的健康考虑,学校适当调整了某些训练项目。面对国家遇到的暂时困难,大家都能正确对待,党员们纷纷表示决心要经受起暂时困难的考验,“永远忠于党”的信念绝不动摇。于是我们党小组在结业前夕去照相馆拍了一张纪念照,并在照片上印上了“永远忠于党”,以表示我们一颗红心永向党的坚定信念。
“永远忠于党”,是党对每一个党员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政治境界。正是这样,中国共产党才从当年的几十名党员,经过90年的风雨历程,发展到今天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大党,正在信心百倍地驾驶着中华复兴的航船劈波斩浪驶向前方。毋庸讳言,我们党在前进中肯定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甚至是惊涛骇浪,但只要我们全体党员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定信念不动摇,永远忠于党的伟大事业,我们党就会无往而不胜,就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