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亮
随着建筑施工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机械已成为影响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的关键因素。保证施工现场建筑机械经常处于良好状态、提高利用率、延长使用寿命,已是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在工程机械维修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搞好工程机械维修管理工作,提高维修质量,降低维修费用,缩短维修时间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施工现场不少施工人员与指挥人员只一味的追求施工进度,对设备只注重使用,而对其维护保养工作不闻不问,这就造成了操作人员为了完成施工指挥人员指定的工作任务,没有时间对所操作的机械设备进行保养的可能,如此以来,等到出现问题的时候,不得不进行大范围修理工作,不少时候要更换总成,既浪费大量的时间,又在无形之中提高了设备的修理成本。
有些较先进的设备,对配件的质量以及燃料、润滑油、液压油的质量要求较高,一些采购人员业务知识欠缺,责任心不强,购置了一些劣质配件和劣质油料,使一些较先进的机械设备,由于使用了劣质配件和劣质油料,造成机械设备的早期损坏,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或者由于工地现场常是地处穷乡僻壤,交通不便,给工程机械维修配件采购工作带来一定困难,配件订货周期长,因而延长了设备停机时间,造成极大损失。
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检测技术得不到广泛应用,对于制造精度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和控制技术越来越先进的现代设备,很难凭经验及时发现故障隐患。许多的施工企业都实行二级单位承包制,设备和维修、技术人员都分散到各施工点,而各施工点的技术力量、水平参差不齐,不能及时解决维修疑难问题,延长了停机时间,影响了维修质量。
由于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任凭其主观随意地报废,更有甚者,不考虑其他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得过且过,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结果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市场经济时期的施工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致力于工程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施工不仅要结构合理,更要有各有所长的各类人才。施工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都应配备机务管理、工程机械操作、工程机械维修、工程机械设备材料管理等人员。而有些单位为了节约开支,不顾个人能力,常常一人兼多职,比如管理人员兼设备材料管理,操作人员兼维修人员。由于技术能力不足和精力不够,这些兼职工作人员常常不能满足工程机械维修工作的需要。工程机械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工程机械的技术状况、经济性和完好率。目前来说,大部分施工企业的领导都不是学机械出身的,他们认为维修技术人员的工作只不过是填填表,机器坏了换些零件这些简单工作而已,从而对维修技术人员的重视不够。
以预防性维修为主,即在设备故障发生前,按照设备的大、中、小型维修计划或相应的技术规定进行维修保养,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使生产顺利进行。对于主要生产设备,在日常巡检中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整改,以避免造成设备停机故障而影响生产等隐患。为了确保车间正常生产,把需要检修的设备均放在节假日,这样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检修是非常科学的,避免了由于检修设备而使车间停产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根据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在对设备进行维修的同时,适时地进行设备的局部技术改造和更新,建立专业分工的维修体制,配备先进的维修机具,掌握维修新技术,培育维修质量好、工期短的维修能力;对燃料、润滑油料实行科学管理,根据油质化验结果确定使用期。这样可以花费较少的资金,提高设备的整体性能,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我国众多施工企业中,有相当数量的设备存在陈旧、老化、技术性能落后等问题,但由于受资金限制,在短时间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故采用状态维修与技术改造和局部更新相结合的方法,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
维护保养是修理的基础,修理是维护保养的保证,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处理发生的问题,随时改善设备的技术状况,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就能稳操主动权。大量事实证明,机械维修保养工作做得好与坏,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机械能否正常运行,能否充分发挥效能和寿命,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安全。同时,维护保养工作做得好坏,也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修理的次数和程度,必须引起施工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应当制订机械维修保养规程,强制执行,并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证。工程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目前仍旧坚持传统的清洁、紧固、调整、润滑和防腐。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企业应尽可能地将状态监测与维护保养工作结合起来,提高维护保养工作的科技水平。
企业可以针对维修技术的薄弱环节,选择有主动性、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中高级人才参加国家和行业主办的高级技术人才培训;或是从工程机械生产厂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聘请专家为本企业有针对性的培训;或是直接参加工程机械生产厂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举办的学习班。然后由这些高级技术人员再负责对企业内部一般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再由一般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对机械操作手培训。企业培训要坚持系统性原则,要有组织计划地、系统地补充和更新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要紧密联系实际,采用分阶段逐步提高的办法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能适应现代化设备管理与维修的专门人才。
随着建筑市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建筑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与发展,须依靠机械化施工来实现。抓好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企业能否维持稳定协调的发展。目前在工程机械维修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设法解决设备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1] 解明旭.浅谈建筑机械的维修管理[J].机械管理开发,2006 (3):47-48.
[2] 谢崇高.建筑机械维修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文化,2008(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