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英 ,牛雪梅 ,李明华
(1.东阿县水务局,山东 东阿 252200;2.菏泽市水利局,山东 菏泽 274000)
东阿县属鲁西平原,紧临黄河,总面积729 km2,临黄总长度56.6 km。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随着党中央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的逐步实施,东阿县农田水利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农田灌溉排涝体系,为全县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东阿县境内现有聊城市位山灌区和东阿县郭口灌区两大引黄灌区,位山灌区控制灌溉面积2.18万 hm2;郭口灌区控制灌溉面积2.48万hm2。全县共有排水沟道555条,总长度1 221 km。
自1998年以来,针对配套工程标准低,工程老化、淤积、损毁、渗漏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低等灌区现状,位山、郭口两大灌区先后被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确定为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增效示范项目。截至目前,基本完成了主要骨干渠道的高标准衬砌任务,提高了灌区的灌溉能力,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了农业用水条件,促进了灌区的经济发展。
到2010年底,东阿县机井保有量达到7 985眼,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 566.66 hm2,建成农村自来水工程24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3.8%。
东阿县现有的排灌配套工程基本由乡村两级管理,缺少整体规划和资金投入,而配套工程特别是渠道工程数量多、距离长,疏挖任务大,乡村很少组织大规模清疏,只是发动村组各自为战,搞 “百节工程”,致使渠道内杂草丛生,污泥淤积,渗漏严重,“有水排不出,缺水灌不进”的现象非常普遍。
东阿县位于位山灌区上游,由于灌区经过长期运行,泥沙淤积严重,造成沿渠部分干、支渠分水口引水困难,部分引水口门淤死,引水条件恶化。干渠和沉沙池渠沿岸堆积了大量清淤弃土,并向两岸不断展宽、加高。清淤弃土占压耕地,使当地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沙化严重,区域环境日渐恶化,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很大影响,泥沙处理矛盾日益突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来水量明显减少,国家不断加大对黄河引用水的监控力度,并规定对引黄灌区实行限量引水,这使东阿县依靠引黄供水的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一是水利工程大多是社会公益性工程,受益的主体范围、受益的份额有时难以准确界定,传统的“谁受益、谁负担”的投入机制有时难以落到实处。
二是财政投入往往受人员增资、城市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国家规定的预算资金比例有相当一部分难以到位。
三是受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两工”逐步取消,“一事一议”政策大多用于修桥补路等项目,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比例较小。
四是乡镇企业逐步改制,原有以工补农、以工建农资金正逐渐减少。五是面广量大的已建水利工程因长期以来没有很好落实管理经费,老化失修严重,相当一部分工程设施虽已到了更新阶段,但无法实现更新。
长期以来,农田水利设施都是集体建、集体管,重建设、轻管理,建管脱节现象严重,管理体制不健全。农民种的是“责任田”,用的却是“大锅水”,利益不直接。水利工程只运行不维修,或者只是简单维修,致使其损坏老化现象严重,效益衰减,守着工程却浇不上地、用不上水。
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尚未全面建立,部门利益、地区利益、短期行为对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的建立制约较大。农田水利工程在管理上存在工程产权不清晰、工程维修费用难以落实,管理人员能力薄弱、部门职责不明和管理职能不到位等问题。农田水利设施失窃现象较多,打击不力。基层管理机构不完善,管理服务人员素质不高,文化层次和专业技术水平较低,管理和服务职能不到位。
根据现阶段东阿县农村经济和发展的需要,以搞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及末级渠系改造工程为重点,把解决水资源短缺放在全局战略性位置,统一规划,综合开发,灌溉排水、以井保丰和生态环境建设兼顾,突出重点,构筑起全县以河道治理工程为主,其他工程为辅的水资源开发体系,进一步实现科学引用黄河水,积极推行节约用水,大力拦蓄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加大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力度,实现全县农村水利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对郭口灌区东干渠、西干渠、新西干渠以及所属9条支渠进行衬砌节水改造,对位山灌区旧城分干、大林崔分干及其所属7条支渠进行衬砌节水改造。通过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达到节约灌溉用水,增加、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的效果,使灌区内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9。
目前东阿县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 946.7 hm2,其中,低压管灌节水工程3 886.7 hm2,大棚蔬菜滴灌节水工程60 hm2。建立新型农业节水机制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尤其灌区末级渠系作为农田水利设施发挥效益的关键环节,是灌区的毛细管,是灌区发挥效益的终端网络,如果这些毛细管被堵塞或网络被破坏,一方面必然导致灌溉系统“上通下阻”,农田浇不上水;另一方面致使国家投入巨资改造的大型灌区不能发挥应有效益,造成用水苦乐不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农民减产减收,经济承受力下降。
建设完善骨干引水和供水工程,实施水系综合治理,全面提高水资源的安全保障和应急能力。加强区域内水资源调度,提高综合利用率;深化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建设水量水质调控体系和监控系统,实现各类水体按功能区水质目标全面管理是现阶段加快农田水利发展的需要。
在金、临两堤之间的引黄灌溉困难区,实施井灌工程,并通过管灌、喷灌、微灌,以及农业、管理等节水措施,使区域内田间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98。
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全县60个行政村,3.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彻底改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9%,全县农村饮水安全保证率达到100%,农村饮用水源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
通过实施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使水土流失区域人均基本农田面积达到0.13 hm2。对县内主要排涝河道进行综合治理,使流域面积大于100 km2的河道防御洪水能力达到20年一遇的标准;30~100 km2的河道防御洪水能力达到10年一遇的标准;治理长度215.1 km,两岸绿化面积650 hm2,达到“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通过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起符合东阿县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最终实现理顺体制、搞活机制、机构合理、人员精干、服务优质、运行高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