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辉玲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水务局 734000)
盈科干渠是盈科灌区唯一一条输水干渠,从黑河草滩庄枢纽的东总干渠张家寨分水闸引水,长25.2km,设计流量18m3/s,设计灌溉面积1.5万hm2。由于干渠地处西北严寒地区,最低气温-28.0℃,多年平均冻土层深度120cm,每年11月初封冻,次年3月底解冻,年冻结历时166~188天,经过多年运行,因干渠灌溉面积大,冬灌停水迟,受渠道渗漏和农田回归水影响,冻胀破坏严重,已不能正常运行,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项目改建。
根据工程设计地质资料分析,干渠0+000~3+000段为松散砂卵砾石层结构,表层土极薄,大都为砾质土,两岸农田基本与渠顶平齐;3+000~11+000段,渠表面为砂壤土,厚度0.9~1.5m,下部为松散砂卵砾石层结构,含砾质土,极少胶结。该段内有4座小型水电站,挖方深度大于5m,填方高度小于2m,且填方部分大部分为表层土,属冻胀土;11+000~18+000段,表层为砂壤土,中间为粉细砂土,并夹有细砂层,厚度4~20m,下部为砂卵石层结构,两岸农田高出渠岸1~2m,属冻胀性较强地带;18+000~25+200段,表层土壤为砂壤和砾质土,透水性强,3m以下中间夹有粘土层和流砂层,厚度20~25m,以下为卵砾石层结构,沿线干渠挖方深度较大,属强冻胀破坏地段。
在改建中,经过实地勘测渠道冻胀破坏情况,将其划分为严重冻胀、一般冻胀、轻微冻胀和老化破损四级。
a.严重冻胀。砌石及混凝土板的勾缝全部脱落,渠坡鼓胀变形滑动、坍落,渠底上凸,裂缝宽度25~50mm,渠底坍落成复式断面,不能正常通水运行。这类渠占全干渠的20.7%,长5.3km,主要集中在干渠电站前后等地段。
b.一般冻胀。砌石及混凝土板的勾缝大部分脱落,部分渠坡鼓胀变形滑动,渠底开裂,裂缝宽度10~20mm,达不到设计引水能力,已起不到防渗作用。这类渠占全干渠的19.6%,长5km,主要集中在干渠建筑物前后等地段。
c.轻微冻胀。砌石及混凝土板开裂,勾缝部分脱落,渠坡及渠底变形较小,为5~10mm,裂缝宽度小于5mm,能正常引水和基本发挥防渗作用。这类渠占全干渠的46.2%,长11.6km。
d.老化破损。渠坡渠底砌石勾缝基本脱落,裂缝较小,无变形,可正常引水但发挥不了防渗作用,类似于干砌石渠道。这类渠占全干渠的13.4%,长3.3km。
经干渠现场勘测,发现凡属冻胀严重的地段均存在施工时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标准不高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a.由于干渠早期建设时,《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尚未颁布,原渠衬砌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保证率没有考虑冻胀问题,施工时混凝土的拌和、浇筑均为人工操作,振捣不密实,混凝土强度偏低,导致砌体及预制块勾缝砂浆老化,使砌体开裂、脱落,降低了渠道防渗能力,加剧了渠道的冻胀破坏。
有些地方土方开挖尺寸达不到设计要求,垫层厚度小、含泥量高。根据实验,原渠道垫层石含泥量一般为9.2%~19.2%,最高26.5%,远远超过了不大于6%的临界值,且垫层石厚度在0.2~0.3m之间,远达不到规范的要求。故在灌溉水入渗和渠水渗漏至垫层石后不能及时排走,导致垫层石饱和,在气温下降后产生冻胀破坏。
b.有些地方土方开挖尺寸虽然达到设计要求,但回填的不是垫层石而是土,没有达到防冻胀的要求。
c.细粒混凝土砌石中,灌浆不密实,不饱满,出现渗漏通道,使渠道发生冻胀。
d.干渠0+000~0+700段渠底冻胀严重,原因为冬季突击施工,垫层、砌石均存在质量不合格问题。
一方面干渠每年从3月中旬开闸放水,直到11月中旬才停水,长时间输水使砌体及周围处于饱和状态,从而创造了冻胀产生的条件;另一方面,由于黑河干流无调蓄工程,河流来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不能保证农田适时适量灌溉,因而灌区不得不采取春季早开闸、冬季晚闭口的灌水方式,使渗入砌体及其下部土地体中的渗水还没排出就产生冰冻,加快了渠道的冻胀破坏,降低了使用寿命。
干渠地处西北严寒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0.3~11.5℃,极端最低气温为-28.0℃,多年最大冻土层深度120cm,年冻结历时166~188天,严寒的气候使所有裸露的物体经受无数次考验,干渠更是首当其冲。地质勘查表明:干渠渠基床物质除0+000~3+000段为松散砂砾石层结构外,其余22.2km长渠段全部落在砂、粉质砂、粉质粘土和粉细砂地层上,按《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要求划分,全部为冻胀性土层。
a.电站为增加发电量,不考虑渠道实际流量,只顾加大前池引水流量,使干渠负荷增大,超量引水,溢出渠道的水停留在原地无法渗向别处,产生冻胀。
b.管理单位对干渠冬季维修不及时,使冻胀破坏段得不到及时整治,冻胀隆起的土体不能恢复原来的位置,年复一年使冻土体积比原来增大数倍,导致渠道冻胀破坏。
因干渠渠床中地层岩性颗粒细小,砂壤土、轻壤土、粉质壤土渗透系数小,仅为0.1~0.2m/天,故干渠南岸耕地回归水不能及时下渗至粗颗粒地层或排走,在气温下降后就会发生冻胀破坏,表现最为显著的是干渠阴坡。
干渠防渗材料选用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抗冻胀等级为F100,抗渗等级为W4。通过实验室拌和混凝土试块抗压试验,选用和易性好、塌落度为0.55cm的二级配最佳配合比作为施工混凝土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 246kg,5~20mm 石 550kg,20~40mm 石1125kg,砂 654kg(砂率 28%),水 135kg;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防渗层采用等厚板,渠底厚0.15m,渠坡厚0.12m,封顶厚0.10m。该方案的优点是防渗效果好,抗冲性能好,造价低,使用年限30~50年,施工工序简单,施工方法易掌握。
根据《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在强烈冻胀地区,当渠边最大设计冻胀量大于允许冻胀量的2倍时,可采用“渠基换填措施”的规定,经计算工程冻胀量为9.87cm,超过混凝土砌体的允许冻胀量指标,采用砂砾垫层料换填措施,换填厚度:阳坡50cm,渠底80cm,阴坡115cm。换填的砂砾垫层料选用质地坚硬、新鲜,没有风化剥落的天然砂砾石,粒径范围为5~60mm,粒径小于0.1mm的颗粒含量不得大于10%,砂砾垫层料分层加夯压实,压实后干容量不小于1.75t/m3。
为将干渠南岸农田回归水下渗至粗颗粒地层排走,在干渠设计中,每隔50m设一渠基地下排水渗水盲井,以利渠坡及渠底渗透水的下渗排泄,使砂砾垫层石中的农田回归水及时排走,渗水盲井长1.0m、宽1.8~2.0m(同渠底宽)、深1.8~2.0m(或挖至砂砾石层),井内回填材料为砂砾垫层石,质量要求同渠道垫层石。
为适应渠道冻胀变形,现浇混凝土衬砌渠道,沿水流方向每4m长设一横向伸缩缝,缝形为矩形,缝宽2cm,厚度与衬砌混凝土厚度相同,缝内迎水面填筑3cm厚的聚氯乙烯胶泥,背水面填筑三毡四油。
经方案比选,选用适应变形能力较强的弧形渠底梯形和矩形反拱断面型式,采用全断面整体现浇衬砌。这种断面抗冲能力与渠水流速相适应,冻胀变形后,消融时靠自身可以还原,弧形渠底梯形断面渠道设计流量18m3/s,设计纵坡 1/1000,边坡系数 1∶1.5,圆弧半径 1.12~1.64m,渠口宽5.89~7.10m,渠深1.72~2.05m;在干渠严重冻胀地段,如 18+000~18+260 段、13+700~17+900 段、14+950~15+150段,采用矩形反拱断面型式,渠口宽3m,渠深1.9~2.0m。
改建工程是在原渠上进行衬砌防渗,建设中对严重冻胀地段采用拆除、置换等措施,而对轻微冻胀、一般冻胀段采取在老渠上套建新渠、抬高渠底高程的措施,渠底平均抬高为18~20cm,符合规范要求。
在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严格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规定》,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四项制度,建立健全“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和工程质量管理,干渠改建项目竣工验收时被水利部评为优质工程。
从盈科干渠近几年的运行状况看,干渠改建中,采取的C15现浇混凝土防渗、渠基砂砾垫层料换填、建渠基排水渗水盲井、设置冻胀变形伸缩缝、建适应冻胀变形断面的结构、老渠上套建新渠、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等防冻胀综合措施切实可行,解决了盈科干渠抗冻胀技术难题,将渠道的冻胀破坏降低在了最低限度,保证了盈科干渠的正常运行,发挥了干渠工程的输水灌溉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