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彦,王志强,牛 壮
(德州市水利局,山东 德州 253014)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总面积1.04万km2,辖3区2市8县,13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69.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2.41万人。根据“十五”末调查,农村人口为441.34万人,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为116.61万人,占26.4%;不安全人口为324.73万人,占73.6%,其中饮水水质不达标人口为278.6万人,占不安全人口的86%,水量、用水方便程度、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人口为46.13万人,占不安全人口的14%。“十一五”期间,德州市共投资3.45亿元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118处,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87.8万人,其中饮水水质不达标人口为87.74万人,水量、用水方便程度、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人口为0.06万人。截止 “十一五”末,全市农村供水总人口达406.6万人,其中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04.41万人,自来水普及率由2005年初的29.31%提高到92%,农村群众饮用水问题得到极大改善。
根据德州水环境中心对水质、水量、取水方便程度、供水水源保证率等因素综合分析估算,全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仍有314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1%。
作为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安全水源工程的平原水库建设需要大量土地,由于国家严格保护耕地的政策,平原水库建设的土地制约因素非常突出。
全市要在5年内实现每县2座水库、水厂的目标,平原水库建设需要资金25亿元,平均每年投入5亿多元。由于国家投入有限,当地各级财政状况较差,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资金缺口较大。资金短缺是实现饮水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
在当前政府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实行市场化运作,应该是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工程投资大、回报率低,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不够,加之不少企业和投资人对农村自来水公司化运营不熟悉,不敢出资,实行市场化运作的难度较大。
今后德州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饮水安全可靠、机制灵活适用、管理专业科学、运行高效持久”为发展方向,积极推进平原水库建设步伐,提高工程科技含量,建立健全工程运行管理制度,最终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目标。
为确保饮水安全可靠,针对全市大部分浅层地下水苦咸、深层地下水含氟高、地表水污染不断加剧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设平原水库和依托平原水库建设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的目标,对原来的深、浅井供水工程及时进行水源替换。“十一五”期间,先后有宁津、乐陵、夏津、平原等县市水库基本建成,为饮水安全提供可靠的水源。其次是加强饮水水源的保护,合理划分水源保护区,明确管护界限,设置防护院墙、标志桩或标志牌。做好供水应急预案,特别是那些大规模集中供水工程,一定要未雨绸缪,避免因出现自然灾害、水污染、人为破坏而导致群众喝不上水、喝污染水现象。
近几年的实践表明,规模比较大的工程,不仅投资省、管理容易、运行成本低,而且供水的安全性和保证率都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庆云县已经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各地应积极借鉴其成功经验,无论是以地表水还是以地下水作水源,在水质达标、水量可靠、技术可行的情况下,尽量扩大供水工程的规模和辐射范围,努力打破乡镇区域界限,实现“一县一网”或“一县几网”。
对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农村饮水工程,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从设计、施工到管理整个过程,都要坚持高标准的建设理念,着力打造精品工程。规划设计科学合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主体工程的设计使用寿命不少于30年,高度重视水源的论证、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和管路的优化。工程建设中,严格“四制”管理,达不到验收标准的工程严禁投入使用。大力推广先进的变频控制技术、微机全信息采集技术、一体化水处理技术、远程信息控制技术,提高农村供水工程的档次和水平。在工程管理上实现农村供水工程由经验型向科学型、数字型的转变。
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引进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广泛吸纳各种社会资金,科学使用政府资金,建立长效的工程运行机制。大力推行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工程所有权,搞活工程经营权,放开工程建设权,要通过股份制、拍卖、租赁、供水协会等形式,利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来建设和管理工程。坚持用水权水市场理论作指导,进一步放宽搞活农村供水市场,进一步加快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