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建筑地域特色创作和实践的认知

2011-08-15 00:51:18杨媛乔施维琳
山西建筑 2011年8期
关键词:建筑师建筑

杨媛乔 施维琳

中国西部涵盖的1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以及 2个土家族苗族自治洲,几乎铺漫了大部分的中国国土,广阔的地域空间所拥有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丰富多元,并且互相差异巨大。在西部,令人关注的是城市和建筑对于生存环境的强烈依附性,使建设者在城市的快速成长中寻找不同于东部的发展途径。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面对可能会被边缘化的压力,是随东部的所谓“主流”还是对抗,抑或是守住西部的节奏和设计状态。在西部的历史人文地理特征的基础上,作者通过了解一些西部环境的特征与城市发展的困境及应对策略,认识一些西部建筑师的执业状态和一些西部建筑的设计方法与实践。

1 西部以及西部建筑

1.1 西部以及西部建筑的概念

西部是复杂的,西部如此之大,西北与西南的不同,很难用一个概念一个范畴来概括整个西部。西部是一个地理概念,人们习惯于东部这个概念提出,东部经济发展迅速,是中国的发达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缓慢,在建筑领域,东部意味着全球化程度更高,代表当今中国建筑的主流,西部则处于边缘,属于话语权微弱的地区。

1.2 生存状态

1)追随东部。一方面是直接去西部,另一方面是追随西部的风潮,试图证明做得像东部一样好。2)回顾历史,以文化遗产为新的创作源泉,努力在历史中发掘和创造。3)固守本土。4)享受边缘。以后现代的轻松姿态,远离中心,对建筑的趣味性胜过对规模的追求。

1.3 面临的机会和可能性

西部建筑师正在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西部建筑师也很快乐。他们从事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人居环境建设等等这些方面的许多事情,有一些轻松,非主流和实验性是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西部建筑师有着与东部不同的机会和可能性。

2 西部具有地域特色的创作和实践个例的探讨

2.1 建筑篇

2.1.1 富平陶艺村博物馆群

富平陶艺村正式建立于1998年,位于西安北部大约 70 km的地方,是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博物馆的组织很独特,包括一个临时展览的主馆,还有一个博物馆群,所有这些博物馆都集中在一个非常开阔的果园的一隅,向公众开放。陶艺馆的主馆在2004年开幕,占据园区的西北角,投入眼帘的是厚实的灰色覆盖的,彼此反差大的突出的形体。展览大厅的穹顶是庞大主体,半地下的两个展厅的拱顶有着丰满的空间。

1)主馆:一个关于“粗野主义”的方案。

此处建筑师的使命似乎没有超过对房屋的建筑,成为建筑语言特色的那些参照是在从陶瓷艺术的形式经典中得到的。从一些类似的类比元素出发,穹窿型的大展厅盖在地上,两个平行的展厅看起来像两个躺倒的长形陶罐,半埋在地里。拱顶的建筑方式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从这一地区的传统得到启发,砖制的拱顶;另一方面,为了适应每个展厅的屋顶起伏,采用不规则的拱顶体系。对于几个主干部分的连接,它们之间的联络通过一个低矮空间,多半这低矮的过道在外面是看不见的,从整个场址的层面来看,有着整体的统一性。

2)通过光线运用来引导的内部空间。

1)大樱桃秋季施肥有利于树体养分储备,对树体抗寒、抗旱、抗病、抗衰老、抑制冒条等有明显效果。应重视秋季施肥,把握好施肥时间,为来年开花、结果、丰产打下基础。一般在8—9月进行早秋施基肥,施肥后当年就能发挥肥效,增加树体营养积累,有利于来年开花结果。施肥量应占到全年施肥总量的70%以上。

光线从展廊尽头的大圆窗进入,明显的看出了内部空间的独特性,光线揭示那些叠在一起的拱洞的不规则技巧,照明采用了安置在平顶上的天窗,天窗直接照亮沿着两个展廊墙壁展开的玻璃。圆窗光线发散到由砖砌的穹顶上,让人感受到这个地方的宏大,依靠光线运用,建筑被突显出来,相反,那些展品均放在触手可及的洁白陈列台,并不神化陶艺,而是成为一种文化财富被展出。

2.1.2 西安半坡博物馆

展览着作为黄河流域距今五六千年的典型母系氏族聚落遗址的我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新遗址大厅是简单的,像个穿着粗布的黄土汉子,但至少健康,干净,是种种矛盾混杂后的必然,而解决矛盾好像是建筑师真正份内的事。

2.1.3 回归到一些历史片段

1)原粗野主义。

以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比较粗犷的建筑风格为代表的一种设计倾向。粗野主义同纯粹主义一样,以表现建筑自身为主,讲究建筑的形式美,认为美是通过调整构成建筑自身的平面、墙面、空间、车道、走廊、形体、色彩、质感和比例关系而获得;把表现与混凝土的性能及质感有关的沉重、毛糙、粗鲁作为建筑美的标准。粗野主义在建筑材料上保持了自然本色;以大刀阔斧的手法使建筑外形造成粗野的面貌。突出地表现了混凝土“塑性造型”的特征。马赛公寓是粗野主义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外观是大量重叠的阳台,阳台的侧面墙上涂了红、绿、黄等鲜艳的色彩。地面层的架空支柱上粗下细,并把每组双柱叉开成梯形,混凝土表面不做粉刷,留有木模板的木纹和接缝,显得粗犷有力。

2)新粗野主义:在情境中表现平实的现代建筑。

在1954年史密森夫妇(A.&P.Smithon)提出“新粗野主义”概念之后,史密森夫妇追随柯布西耶粗犷的建筑风格,热衷于对建筑材料特性的表现,并将之理论化、系统化,形成一种有理论、有方法的设计倾向。这是一进步主义的,反唯美和反学院的运动,是一代人的运动。这一代人基本上宣称自己属于功能主义。他们是在寻求形式和功能之间的一种新的关系,他们坚决地想让自己成为现代的和前卫的。

2.2 人物篇

提到西北建筑不得不提的是张锦秋大师,20世纪 70年代的华清池大门和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到陕西历史博物馆,盛唐风格和现代建筑的相结合,这些建筑均成为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在建筑界称为“新唐风”,获得无数设计大奖。大师坚持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作。

2.2.1 现代建筑创作中的多元探索

1)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国家级大型博物馆,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的模式,兼具了研究,科普,会议,购物,餐饮,休息等功能的现代化大型博物馆。中轴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风格采用唐风与现代建筑结构材料手法相结合。

2)陕西省图书馆,美术馆:基地存在于唐长安城内六道高坡之一,从城市设计的视角出发,将图书馆置于坡顶,美术馆嵌于坡下,形成错落有致的整体布局。两栋建筑在艺术上不拘一格,古今中外兼收并蓄。共同的色彩和材质以及传统建筑语言的适当运用,使二者成为具有鲜明文化定位的有机整体。

2.2.2 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保护要求地段和有特殊文化要求的新建筑设计

1)阿倍仲麻吕纪念碑:阿倍仲麻吕是 8世纪来中国留学并终老长安的中日文化交流使者。纪念碑选址在环境优美的兴庆宫公园内,方形石造纪念柱,务求做到远望有优美的纪念柱造型,近观有耐人寻味的诗文碑文,凭吊游览有幽雅宜人的环境。

2)西安钟鼓楼广场及地下工程:西安钟鼓楼广场是一项古迹保护和旧城更新的综合性工程,包括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商场,地下商场,商业楼。设计力求突出 14世纪的古建形象,“晨钟暮鼓”贯穿整个主题,为西安提供了一个“城市客厅”。

3)大堂芙蓉园:园址在大雁塔东南 500m处,这是一项以唐文化为内涵,以古典皇家园林格局为载体,借曲江山水,演绎盛唐名园,服务于当代的大型主题公园。规划将历史风貌,现代地形和现代旅游功能三者结合在一起,布局体现了皇家园林明确的轴线及对应对位关系,主从有序,层次分明,使人们入园游览有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的乐趣。

2.2.3 古迹的复建与历史名胜的重建

1)扶风法门寺:法门寺以珍藏释迦摩尼真身舍利而著称,全院按唐代皇家寺院格局分中、东、西三路。中院保持遗存可见的前塔后殿的形制,为廊院式。整组建筑群浑然统一于唐风之中。

2)慈恩寺规划及玄奘纪念院,大雁塔南广场:其规划及建设实现了保护文物,完善功能,风格协调。充分体现了盛唐建筑风格,采用横列三院式的布局,尺度和大雁塔相适应,周边的旅游项目和古刹的前序空间之间有较为清净祥和的过渡。

以上的三类项目可以看到一个建筑师的建筑创作是多元的,一个城市,乃至整个社会都是多元纷呈的,丰富多彩的。建筑师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从城市的角度来选择自己的平台,才能扮演好每台戏的角色。

3 结语

现在我们的建筑师,都在为了多接工程而在进行批量工作,无论什么风格都敢于尝试,这也是我们的国情,似乎无可厚非。但在现代主义还没有完全渗透到我们国情的时候,在我们对自己的文化都不够了解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传统风格建筑像是戴了一顶可笑的帽子,因为我们做的所谓传统风格建筑连中华民族文化的外衣都没有完全穿好,更不用说培养文化内涵了。由现代主义中生长出来的国际风格正在淹没我们文化中的一些宝贵的东西,但这并不是我们的现代主义的先驱们最初的理想。从早期的现代主义作品中我们也许可以看到更为接近他们信念的东西,如果把那时当作一个路口的话,我们是不是走叉了方向。弗罗斯特说“金色的林子里有两条路,而我走上了另外一条,于是就带来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如果我们回头看看路的起点,是不是能选择另一番景象。在自己的文明基础上,以我们的地理气候环境和人文风情为条件,在现代主义的路上调整自己的方向,也许有些困难,但并不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去哪里,如何发展出中国自己的地域性风格,看上去像是一个难以回答的疑问句,但是经过各种尝试和失败,相信我们总能给自己一个正确的答案。

[1] 支文军,张兴国,刘克成.建筑西部:西部城市与建筑的当代图景(理论篇)[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 支文军,张兴国,刘克成.建筑西部:西部城市与建筑的当代图景(实践篇)[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 刘家琨.此时此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建筑师建筑
胖胖的“建筑师”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北方建筑(2021年6期)2021-12-31 03:03:54
乔伊想当建筑师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36
建筑的“芯”
现代装饰(2020年6期)2020-06-22 08:43:12
山居中的石建筑
现代装饰(2020年4期)2020-05-20 08:55:08
小小建筑师
当建筑师
听,建筑在诉说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