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初探

2011-08-15 00:51:18薛峰洋胡海洪
山西建筑 2011年8期
关键词:淮安古建筑历史

薛峰洋 胡海洪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生活节奏和古建筑的矛盾,现代城市发展和古建筑的矛盾,人口增长和古建筑的矛盾都日益表现出来。现代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各地许多历史文物古迹、历史建筑或地段、世界文化遗产在经济建设生活中遭到了无情的破坏,甚至在推土机的轰鸣中全然倒塌,永远消失。如何处理好古建筑发展、保护与利用间的关系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 淮安古建筑现状概述

淮安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文化悠久,秦时置县,至今已有 2200多年的历史,境内古迹名胜众多,有著名的“下草湾”文化和“青莲岗”文化遗址,有唐代文通塔、宋代镇淮楼、妙通塔、明代明祖陵以及“东方庞贝”水下泗洲城,更有韩信钓台、吴承恩故居、梁红玉祠、关天培祠等著名人文景点。历史上淮安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明清鼎盛时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运河之都”之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淮安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对历史遗迹进行保护与开发利用已是必然的趋势,但在这一过程中,城市更新与历史遗迹的保护之间矛盾冲突不断,其结果大都以牺牲历史文化作为代价。

淮安还有不少历史资源尚未开发,对于这部分历史文化资源应慎重对待;这些数量众多的古建筑从不同的侧面昭示着运河之都的辉煌过去,妥善地保护好这些古建筑是十分必要的。

2 淮安古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保护意识淡薄,损毁严重。由于环境受到污染、资金短缺、科研技术缺乏、保护意识不强等内外因素,一些古建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滥用,古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得不到有效的挖掘、利用,这正是目前淮安市古建筑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

2)盲目的开发利用和建设性破坏。淮安市的古建筑大多位于楚州区城市中心部位,土地的有偿使用使地价寸土寸金。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开发商出于切身利益,很少顾及城市的历史保护,将有保留价值的一些古建筑当作包袱大片拆卸。在历史街区“旧貌换新颜”的同时,古城风貌及古城文化也随之消失,代之以毫无特色的多层住宅或商业大厦,不仅破坏了历史文化大城市的风貌,也破坏了历史文化小城镇的历史风貌。

3)新旧建筑的不协调。在楚州古城,原本保留着大片的富有特色的古民居,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的老房子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于是很多古民居被无情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私搭乱建的钢筋混凝土现代建筑。古民居和新建的民居不协调,影响了古建筑风格和色调和谐,新旧建筑的混杂,影响了古城的整体布局和视觉审美效果。

4)保护措施滞后。近些年来,虽然政府开始重视古城文化的保护,并且制订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但是其内容的全面性和保护效果还不够。保护的滞后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a.保护法规文件缺乏,目前还没有系统、完整的古建筑的调查资料及保护缺乏科学的指导和必要的管理。b.保护技术力量不足,淮安市现存的古建筑形式多样,既有木质的也有砖质的,年代有明代的也有清代的,风格各异,对保护、维修的技术要求较高,但近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这方专长的民间工匠越来越少,给这些古建筑的保护带来了技术难题。c.保护人才和资金的缺乏,古建筑保护人才紧缺,此外,修复古建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各种古建筑的修缮经常面临资金匮乏的窘境;同时资金的缺乏也不利于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5)旅游产品形式单一。淮安古建筑的历史久远,独具风格,蕴含着无限的文化价值。但目前其文化内蕴的开掘整理方面尚未开始,优秀的历史文化内涵没有充分挖掘,旅游新产品的“含金量”和文化品位尚待提高,文字资料涉及的古建筑风格、艺术极少,无法满足游客对古建筑的审美需求。目前,古建筑旅游产品形式过于单一,旅游活动较为单调,主要是看老房子、逛老巷子、听导游讲解,尚需开发能体现古建筑旅游特色并具有吸引力、参与性强的旅游新产品。

淮安是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实”的美誉。但现在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服务将其提供给旅客,让游客体验、享受这里独特的饮食文化。

3 淮安古建筑保护和利用的策略

1)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古建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所负载的原真性和完整的历史信息上。坚持“修旧如旧”就是要保存现状和完整性,正如梁思成大师所说:“保护古建筑是要使它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联合园科教之组织出台的“古建筑保护道德守则”,目的也是敦促人们保留古建筑的原始风貌。因此,坚持“修旧如旧”保护原真性和完整性是古建筑保护的基本原则,它体现的历史空间是无法替代和再现的。2)保护和建设好古建筑周围的环境。由于古建筑年代久远,当地居民卫生意识差,古建筑其内部环境和周边环境存在着脏乱差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古建筑的形象和游客们的观赏兴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村容村貌,保护和建设好民居周围的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旅游服务要体现古城特色,提高整体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改善接待条件,提升古城文化品位。3)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保护意识。古建筑的保护不仅是政府部门的事,而且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径进行宣传和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a.宣传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和国家、政府保护古建筑的方针、策略和法令;b.普及古建筑的知识;c.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古建筑保护意识,树立自觉保护的观念,以期能在工作中将正确保护理念灌输给旅游者,由此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形成专业部门保护与公众参与保护相结合的社会环境氛围。4)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培养人才。我国古建筑保护的资金主要依靠国家投入,地方政府承担一部分,但这些资金只能解决少量主要古建筑的修建和维护问题,对于大量的分布于各处的古建筑只是杯水车薪,因此扩展资金的筹集渠道十分必要。除了政府拨款外,还可以有以下四种筹措方式:a.设立古建筑保护基金进行集资,通过接受捐赠、吸纳市场资金等进行广泛筹资。b.通过立法明确规定从旅游创收中保留一定比例资金,作为保护经费的重要来源。c.通过发行旅游债券或银行贷款进行融资,提取一定比例用作古建筑保护专项资金。d.对一些古建筑可以采用“领养”的方式,在规定范围内,按照“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进行挂牌出售。一方面解决了政府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又可以妥善地保护好古建筑。古建筑的保护是一门非常复杂的科学,要求保护专业人员应具备建筑城市、历史、考古、艺术、旅游等多方面知识,因此,除了由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人员来指导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外,还要挖掘传统手工艺和古代工艺技术,培养熟悉本地建筑工艺和技术的匠师、工人,组建有一定素养和技艺的保护与修复施工队伍。5)挖掘文化内涵,开发旅游项目,丰富旅游内容。挖掘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建筑艺术的介绍和扩展,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独特的“科举任宦文化”的挖掘,让游客深刻地学习和体会淮安的文化。在旅游项目上要开发和创造一些符合当地文化背景的、反映风俗民情的趣味性的活动,以增加游客的参与性。a.发展古民居住宿,民俗节庆娱乐。鼓励当地居民对民宅进行设备更新,特别是改善厨房和卫生间的设施,办家庭旅馆、茶室等。b.全力发展淮扬菜特色饮食,鼓励当地餐饮的发展。c.开发一定的具有当地建筑特色的商业街,丰富购物内容。d.重启都天庙会,淮安河下都天庙于农历五月十六出会,俗称大都会;若重启都天庙会,适当地加以宣传,合理地加以包装,一定能够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6)为学生提供教育、写作和创作的场所。古建筑因为其特定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完全可以作为青少年了解历史、接受教育和作品创作的良好题材。一方面,部分景点可以免费对青少年开放,让他们了解当地文化,提升爱国主义热情。另一方面,很多的古建筑可以适当的收费或免费来吸引学生进行写生,摄影等创作活动,扩大古建筑的知名度。

4 结语

古建筑的保护利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城市建设中,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把保护历史文化的古城风貌与体现时代特色结合起来,真正地保护好、发展好、建设好历史文化名城。

[1] 刘敦桢.中国古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4.

[2]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第5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 高 朝.中国历史文化城镇保护与民居研究[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2.

[4] 宋言奇.城市历史建筑周边环境的设计[J].城市问题,2003 (8):92-95.

[5] 李箭飞,彭 涛.对旧城中心区分区规划编制的认识与实践[J].规划与观察,2002(13):56-58.

[6] 徐嵩龄.中国遗产旅游业的经营制度选择[J].旅游学刊, 2003(22):72-75.

[7] 范凌云,郑 皓.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发展[J].规划师,2003(53):102-105.

[8] 张键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

猜你喜欢
淮安古建筑历史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华人时刊(2022年15期)2022-10-27 09:05:50
梨园寻梦淮安缘
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 08:21:58
凝眸古城淮安
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 08:21:56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 08:21:46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学生天地(2020年31期)2020-06-01 02:32:16
中国古建筑
视野(2018年18期)2018-09-26 02:47:52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文物季刊(2017年1期)2017-02-10 13:51:01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