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清华
(山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按照《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要求所进行的一项法定工作,是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制定林业政策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是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评价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成效的必要手段和提升林业经营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更是建设现代林业、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可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意义十分重大。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一类清查。山西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从“四五”清查算起,目前共进行了8次。“四五”清查为第1次,现有的监测体系是l978年按照原林业部的统一规定而建立的,经过了1984年、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5次复查,2010年为第6次复查,即山西省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全省的清查技术方法日益改进,体系建设日臻完善。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为适应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要求,森林资源清查通过调整目标、扩充内容、优化方法,监测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了全省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信息需求。其主要表现如下:
全省的清查样地数量曾进行了3次调整。第一次是1990年,样地数由1978年和1984年时的25 781个调整为19 535个;第二次是1995年,由19 535个调整为9 915个;第三次是2000年开始在原固定样地的基础上加密布设了51 543个遥感判读样地,遥感(RS)、全球定位(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简称3S技术)在监测工作中开始得到应用和推广。特别是在2010年开展的森林资源清查中,选择黑茶山林区全面使用掌上一类调查系统(PDA)技术进行试点生产,并在8个省直林区和2个市(太原、晋城)开始试用;在外业调查工作中首次采用数码照相技术,拍摄样地、样木照片存档,同时使用GPS采集样点座标值和航迹,以确保每个样点调查实地到位,为下期连续清查复位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随着林业的发展和对生态建设的日益重视,资源清查监测内容也不断得到充实。2000年增加了土地荒漠化沙化状况、湿地资源状况等方面的监测内容,2005年增加了反映森林生态、森林健康、森林功能、土地退化等方面的指标和评价内容;2010年增加了生物多样性、重点工程、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功能等调查内容。2010年调查的主要项目有300个样地的土壤调查、油松和侧柏2个树种50株生物量样木采集、45个自然保护区501个样地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等,还增加了反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权属调查、社会调查和农户调查等内容。调查项目由上期的77项因子增加到83项因子,使连续清查成果信息更加丰富。这表明,森林资源清查体系正以森林资源监测为主向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转变。
随着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不断发展,山西已经形成了队伍组建审核、技术培训评估、持证上岗、技术质量责任承包、跨期质量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工作规范和制度,有力推进了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目前,全省林业调查队伍已初步形成省、市、县三级林业调查队伍体系,省级和市级林业调查单位均挂有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的牌子,监测体系正不断完善。2004年以来,山西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成立了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机构,对历次森林资源清查固定样地调查记录卡片、图、表、工作总结报告等相关资料进行了归档管理,还新购回全省1∶1万航空数据,印制了1∶1万卫星影像图,配置了资料档案管理软件,基本实现了从手工卡片方法到数据库方法的资源档案管理。
与林业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和自身肩负的职责任务相比,全省森林资源清查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下列3项。
各项监测自成体系,形成不同职能部门“各管一摊、条块分割”,各项监测之间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资源难以共享,技术标准难以协调,相互之间难以兼容,无法形成整体效应。如清查中对荒漠化土地监测、重点工程监测的数据成果,就无法和省治沙办公室、重点工程办公室的监测数据相匹配,难以形成一套综合分析数据向社会公布。
目前全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成果主要由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完成,包括各种统计、分析软件都实行片区统一管理,通过这一管理手段保证了全国数据的一致性、权威性。但由于其成果分析统计软件没有实现共享,所以难以对全省清查成果进行深度分析和进一步开发利用,资源清查数据可用性差、利用率不高,还不能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全面深入的信息支持。
全省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主要由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组织、培训及检查指导,而大量的外业调查工作只能依靠县级力量完成。但近年来由于体制问题,一些地方的林调队员大量流失,新生力量难以补充,机构不断缩减,装备日趋老化,技术力量难以承接这样的大型工作,不得不从相关部门临时抽调人员参与工作,技术力量参差不齐。在2010年的连续清查中,开展的生物量建模和样地土壤调查工作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专业设备,工作开展难度极大。
目前全省监测手段仍以传统的地面调查为主,新技术应用不多或应用不充分,监测效率不高,各类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手段落后,成本高、周期长。如清查中使用的遥感影像数据源,仍然以分辨率低的TM数据为主,先进的网络技术、“3S”技术应用与开发广度、深度不够。从PDA试点情况看,由于其功能的局限性以及软件的不够成熟,在数据录入、编辑修改过程中很不方便,加之成本的昂贵,全面推广还有一定的难度。
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加大技能培训,及时培训现有专业人才,推进产学研联合,锻造一支素质高、技术精、业务尖的现代林业监测队伍。国家林业局应对林业调查规划队伍建设提出行业规范,给予政策引导,对各级林业调查规划队伍的技术力量、技术装备、设计资质提出具体的强制性的要求,确保监测力量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求。
面对发展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应及时引进新技术、新成果,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如总结完善遥感技术、GPS技术、PDA技术,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全面推广,进一步研究地面样地与遥感判读样点的匹配,以减少地面样地的数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一是合理构建现代林业监测指标及评价体系;二是进一步拓展森林生态监测因子,如储能固碳、吸尘降污、固碳放氧、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湿地资源、荒漠化、沙化等;三是根据现代林业中产业建设及生态文化特点,拓展林业产业与生态文化方面的监测内容;四是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监测,突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成效监测,如全省近年来实施的“10+2”林业重点建设工程,从而为及时掌握和定期发布全省林业和生态建设情况提供基础数据,以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需求。
一是加强科学整合,打破现行各项监测自成体系的局面,建立基础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在实现现有各专项监测体系功能的同时,还要保证各专项监测结果之间的协调性,通过综合深度分析,确保资源清查成果的客观公正。二是清查成果应在分析资源现状、消长变化以及生态状况的基础上,加大对林业生产指导方面的应用力度,使该项成果早日服务于基层林业生产,并逐步解决监测时效差、监测成果数据与二类调查成果不衔接、资源成果现实性不强等问题。
山西林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赋予了森林资源监测工作的新使命、新任务和新要求。为此,森林资源清查必须适应和满足新时期全省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需要,不断拓展监测内容、创新监测技术,逐步优化、完善森林资源清查体系,为“绿化山西”建设提供更多的林业与生态基础数据和更好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