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城市定位及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对策研究

2011-08-15 00:51王永焕
山西建筑 2011年36期
关键词:竞争力区域建设

王永焕

霸州市位于河北省东部冀中平原,总面积784 km2,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京、津、保三角中心。霸州交通发达,112国道、106国道、津保高速及建设中的津保高铁贯穿我市市域,上京入津进廊方便快捷。1990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霸州撤县建市,并被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从此揭开了霸州历史新的一页,也标志着霸州将向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向着外向型现代化经济发展,并逐步以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的新型城市崛起于京津两大都市之间。霸州按照依托京津、借助京九、外引内联、繁荣霸州的总体思路,完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近几年来,霸州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以开发区、胜芳经济协作区和津港工业园为载体,以金属延压、钢木家具、塑料加工、机械加工、林木加工、食品加工、线缆制造、乐器制造八大优势产业为支撑,分工合理、功能完善、产业集中、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工业经济体系。

在全市大发展的前提下,城市发展如何步入科学、有序、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是当今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一现实问题的出现,从而衍生了城市定位及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对策研究。

1 城市定位

1.1 城市定位的定义

城市定位一般指在宏观层面上与不同区域层次直到世界范围城市之间经济、社会关系中确立自身的位置。在一定区域内或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位置拟定城市的性质和职能,客观的预测城市人口、确定城市规模,前瞻性的指导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定位必须立足城市现实,符合城市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反映城市的地方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指导城市的发展方向。

1.2 促进我市城市发展的对策

正是在此大背景条件下,分析我市所处的区域:霸州市地处京津保三大城市的中心,拥有交通及地理位置的优势。如何利用好这个优势,促进我市城市发展,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首先,利用好控制大城市和加快城市化的契机,加大我市城市建设的步伐,建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构建区间快速交通网,建立城市间快速公共交通。完善城市软环境,塑造亲和的城市形象,大开城门,实行开放的政策,吸引外面的人才进入我市投资创业或成为移民。同时,欢迎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并为其提供平等的住宿、医疗、保险和子女就学等服务,而且对优秀的外来务工者,还给予其政治上的荣誉。其次,利用好大城市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方向,顺势而为,避免我市产业“小而全”的发展,全力打造我市主导产业链。与大城市作到“你无我有,你研发我制造,你制造我加工,你加工我服务,你服务我补充”的产业发展链。再次,充分调研周边城市的产业缺项和弱项,填补其空白产业,努力塑造本市特色产业及其独有产业,从而构筑互通有无,共存发展的产业格局。

我市《总体规划》提出了我市的城市性质——以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为特色的廊坊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我市在“十一五”城市发展规划中就提出了我市的城市定位:“人本化、生态化、现代化”。高度概括的指出了我市的政治、经济、社会、城市建设等多方面的发展方向。所谓“人本化、生态化、现代化”,即考虑霸州在环京津都市圈中的城建特色,打造接轨京津的综合平台,构筑一市双城(西部以市区为中心,东部以胜芳镇为中心)的发展格局。人本化就是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公众要求搞城建,完善方便市民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的精细化城市功能。生态化就是以人与自然动态协调为本,以高度的生态文明为特征,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重点打造霸州的自然环境特色,以环城森林和市内园林为框架,以社区绿化、庭院绿化和厂区绿化为组团,形成具有平原城市特色的绿地系统,以天然水系为基础,以景观水系为补充,形成具有北方城市特色的水系结构;切实降低在生产生活中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鼓励应用新型能源;加之规范的城市净化、亮化、美化管理,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景美、气爽的生态城市。现代化就是要用现代的规划、现代的功能、现代的设施、现代的管理、现代的产业来打造城市,以此带动全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2 区域中心城市

2.1 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义

在区域城市群中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对区域有明显辐射、带动、服务和示范作用的城市谓之为区域中心城市。

2.2 我市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现状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是我市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具体体现。霸州历史悠久,文脉绵长,物化天宝,人杰地灵。特殊的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使得不同类别、起源的文化经过长期的碰撞、融合,形成了“霸”文化特征。特异的历史文化传承与特色产业、自然资源相叠加,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持续、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霸州在历史上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地位。从历史上看,宋辽时期,我市就形成过具有一定规模,一定影响力的城镇军事关口要地;从地理位置上看,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其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从社会环境来说,城市整体环境的不断改善,使其具备了一定的吸附能力;从人文氛围上看,我市人民商品意识浓郁,从20世纪80年代起,蓬勃的商品经济发展,就在周边地区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并且这种影响力依然存在;从经济结构上看,我市八大主导产业的链条已经形成,龙头企业具有相当规模,产品销售层次覆盖全国。同时,2005年,我市成为河北省首批扩权县市之一,在政策研究落实方面,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权,满足了区域中心城市政策制订方面的需求。

3 发展战略

3.1 提高城市竞争力

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战略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城市逐步积累和发展的、同其他城市相比较而独具的,能够对各类要素实施更加优化有效的控制、整合、激活、转化,不断创造价值、造福居民的综合能力,是由组织资源按照市场要求通过一系列合理政策、制度、法规等联结构成的高度有序的整体配置规制,是城市实现潜在资源、要素向现实竞争优势持续转化的核心有机动作系统。它是提升城市竞争水平的根本动力。我市将随着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即将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其发展的战略是: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城市核心竞争力是各行各业围绕几项本城市独具优势又能适应外部竞争的核心能力,城市核心竞争力并不否定社会、政治、人文等非优势范畴对竞争力的影响,而是将其纳入优势的行业团队之中。团结协作,既增强自身城市的竞争力,又能与其他城市合作形成新的竞争能力;既避免城市内部的“竞争力平均主义”,又避免邻近城市的“内耗”,有利于成为更大更具城市竞争力的经济区域。

3.2 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3.2.1 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

城市化一般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城市化是解决我国现存“二元经济结构”,解决农业中“隐性失业”问题的途径。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进程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结果,是根本解决“二元经济结构”的表征。

在我国城市化的途径有三种模式:1)地方推动型;2)市场推动型;3)外资促进型。城市化的有效方法:加强城乡的统一规划、建设、管理,提高城市吸引力、凝聚力。

当乡镇村街有现存的集体企业宜采用“地方推动型”引导其向附近市镇集中发展,引导农民“进厂进市,离土离乡”并保证乡镇村街的集体利益。当乡镇村街有大量的个体企业宜采用“市场推动型”保护个体企业的利益和积极性,促进小城镇发展。充分利用比邻京津的优势,采用“外资促进型”建设我市的经济园区,促进城镇化发展。

我市城镇化宜采用以“市场推动型”和“外资促进型”为主,以“地方推动型”为辅的模式。

“民营壮市”正确的把握了我市城市化的模式。

我市《总体规划》的“一市双城”和“三大经济板块”所侧重的模式各不相同。同时城市定位已经明确的指出了我市各种模式城市化的建设发展方向。同时,我们要处理好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类问题,突出问题是市镇的集体土地资源问题,对待此问题,首先应保证市镇村街的集体利益,落实集体财产监管机制,加快“村改居”的步伐逐步实现市镇土地“国有化”。其次,应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的统一管理,切实搞好各乡镇的总体规划,严把规划、建设关,谨防“各自为政”的建设,这样不仅防止重复建设,而且防止低质量建设,避免损害城市核心竞争力。

当然,城市化进程中的其他问题也要引起高度重视:比如失业的各类保险,个人医疗保险,老年人生活保险,社会治安和就业岗位,教育和医疗,资源和能源等等。

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是指在搞好城市建设的同时搞好乡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控制基尼系数、保持社会稳定,搞好“五通三改”。乡村建设以落实“三农问题”为基准,以搞好产业转型切入点,以引导民宅的建设使用由“高耗能”向“低能耗”转变为突破口,从绿色再生能源的利用着手,引导农民由“代代建房”向“三代建房”转变,降低民宅平均投入,提高民宅质量,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设,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品位。抓好义务教育和农村合作医疗,落实农民的各类保险和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2.2 城市经营

城市经营是提高我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城市经营:一般指城市政府将城市公共空间资源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分期、分批的投放到市场中,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城市资源的配置效率,筹集建设资金,形成城市资产的投入、经营和产出的良性循环,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持续提高。

城市经营的前提是搞好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政府进行城市经营和调控城市形态的重要杠杆,是对经济、社会、环境和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外部不经济性的有力手段。

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对策的核心是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是为促进城市发展服务的。城市定位指出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规划与经营是在城市定位指导下为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服务的。这一切的出发点则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最终落脚点也是人们需求。“人本化、生态化、现代化”三者是互相补充,协调统一的城市发展方向。“工业立市、民营壮市、开放强市、科技兴市”是结合我市实际和区域特征,符合我市实情的核心发展战略,更是实现我市“争创经济强市、建设文化名城、打造品质霸州”三大目标的重要保障。

[1] 丁小强,李雪松.论发展城市核心竞争力[J].经济评论,2004(6):91-93.

[2] 陈岩松,王 巍.关于城市经营的研究与思考[J].城市规划,2002(2):52-55.

[3] 范建红.广东省海丰县区域发展与城市定位研究[J].特区经济,2009(2):9-11.

[4] 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Z].

猜你喜欢
竞争力区域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日本竞争力
分区域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