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逸飞
(东北财经大学 研究生院,辽宁 大连 116023)
解读弗里德曼的非现实性假设
饶逸飞
(东北财经大学 研究生院,辽宁 大连 116023)
通过对弗里德曼关于前提假设非真实性与理论真之间关系的研究,认为弗里德曼的实证观点实际上是对复杂现象背后最本质规律的认识。同时,弗里德曼的前提假设对现实进行某种程度的抽象处理,具有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弗里德曼;前提假设;理论;F-扭曲
实证方法论之争的实质,是萨缪尔森认为弗里德曼割裂了假定的现实与理论的有效性的关系,把实证的优点归因于种种不现实的假定[1]231-236,这种非现实性无法保证结论的正确性。果真如此吗?弗里德曼在谈到假设与现实性的问题时,的确用了“结论越有意义,假设越不现实”[2]186等较为极端的措词,支持不现实的假设,与萨缪尔森的方法论观点相违背。但是同时,弗里德曼在谈到实证问题时作了这样的论述:“任何理论假设都不可避免地——如果想要取得科学成果——存在某种程度的‘不真实’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科学的目的不是复制充满五光十色的复杂事物的‘真实世界’,而是从一般事物中抽象出简单的模型,使我们能够预测它的行为。”他同时也指出:“我们可以把理论看作由两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是一个概念性的世界,或者说是一个相对于‘现实世界’较为简单的抽象模型,这一世界只包含该假说认为是重要的各种力量”[2]196。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得到三个结论:第一,弗里德曼并没有割裂假设与现实的关系,他强调假设的前提是来自于现实的抽象;第二,选择不现实的假设的原因是现实世界的复杂性,理论的目的不是为了还原世界;第三,弗里德曼讲的“粗略的、不精确的”假设,实际是一种程度上的不真实,正如经济学中我们常用的完全竞争、垄断等概念,这些假设在现实中的确是不存在的。从一般逻辑角度来说,如果演绎逻辑的基础都是假,结论难免也是错的。但是实际经验证明,这些看似极端而又荒谬的假设推演出的结论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所谓现实的程度,就是前提假设能有多大的程度来抽象现实。弗里德曼看似荒谬的前提假设都是基于现实世界抽象而得到的,然后再将这些因素组合,成为弗里德曼“粗略的、不精确的”前提假设。恰恰就是这些前提因素的真实性,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实证经济学科学理论推演结论的正确性,存在逻辑上的合理性。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前提因素的真实性,实际上也是理论前提真的保证。亚里士多德说过,不矛盾即为真,矛盾则为假。弗里德曼的假设前提的相关因素,实际上是包含在真实世界中的,我们可以将其看作另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被包含于现实的世界,是真实世界的一部分,与真实性并不矛盾。依据不矛盾即为真的原则,弗里德曼的“极端”世界,即完全竞争、垄断等,保证了抽象假设的真。
弗里德曼的前提假设是将现实抽象为各种因素后再重新组合得到的。那么选择什么样的因素保留,什么样的因素剔除呢?弗里德曼提出了两个标准。一是保留关键因素。“如果一种假说能够根据很少的现象而‘解释’大量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这种假说能够从它试图解释的现象周围大量复杂的、详细的情况中抽象出共同的、关键性的因素,并且只根据这些有限的资料就能够作出合理的预测,那么,这种假说就是重要的。”[2]186二是假设趋于现实程度的标准。在分析自由落体的例子时,弗里德曼对标准作了较为明确的阐述,“更高精确度所带来的收益(这取决于人们的目的)必须能够弥补获得更高精确度所需要的成本。”[2]187弗里德曼没有否认假设现实性对理论正确性的作用,而是认为这样的理论得出的结论在追求更高精确度的时候,所带来的收益不能弥补为了获得这种更高精确度所需的成本,这违背了理论的有效性原则。这里,“成本”应理解为过分追求完全的现实条件使得假设演绎得出的结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效果相对很差。这就要求在处理理论的前提假设时,应尽量使其简洁,但又要能保证理论足够有效。而这种为了使理论有效的标准如果与第一个标准相一致,那么就要看其他的变量是否可被作为决定的因素。综合以上两点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理论越简单(理论反映的应是变量之间的关系),成本越低,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就越强,这样才能体现理论的使用价值。用科斯的话来说,理论的假设应是“易于处理而真实的假设”[3]。
从以上分析可知,弗里德曼的实证一文并没有否定前提假设现实性的作用,他更关注对前提假设的处理,即有条件地从现实中选择相关因素作为假设前提。
从萨缪尔森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假设前提十分不真实,因为与现实相去甚远。但正如在实证一文中说的:“在人们经常赋予一种理论或其‘假设’直接描述性的意义上说,这理论或‘假设’不可能是完全‘现实的’。一种关于小麦市场的完全‘现实的’理论,将不仅需要包括直接影响小麦的供给和需求的那些条件,而且需要包括用来交易的货币或信用工具的种类,小麦交易者的头发和眼睛的颜色等个人特征,他的祖先及受教育程度,他的家庭成员数……以及无数的其他条件;如果人们为了达到这种‘现实性’而作出过分的努力。必将使得这种理论毫无用途。”[2]203-204的确,过分强调前提假设的现实性、完整性,反而不利于理论问题的研究。弗里德曼的实证方法论具有较强的功利主义色彩,但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中,却起着重大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理论不是真实的世界本身,它只是分析几个变量的关系而已,而真实世界的变量是成千上万的。因此,理论必须相对简单,而且,在能实现同样功能的情况下,理论越简单越好。这样的科学假说“虽然表面上具有欺骗性,但是,实际上是对复杂现象背后最本质规律的认识。”[2]186
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剑桥学派对不完全竞争理论进行的研究。他们认为,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竞争市场,这也符合萨缪尔森在假设前提中强调的现实性的观点。但引入不完全竞争模型之后,看似完美的假设却使得模型变得异常复杂,这也使得对不完全竞争的研究困难重重。更令人吃惊的是,在多数情况下,例如在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上,不完全竞争和完全竞争的结论是一致的。既然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作为前提假设时得出的结论没有什么差异,那么相对于简单而容易分析的完全竞争假设,复杂的不完全竞争假设所付出的成本比由此而得到的结论的收益大得多,即过分追求前提假设的完美性,反而使理论变得没有实际价值。因此,假设应该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合理选择变量,这是研究问题的关键所在,如交易成本。要解释不同的制度安排就必须考虑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的变动会导致不同的制度安排的出现;但要解释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多数情况下是不用考虑交易费用的[4]。因此,可以使理论的前提假设接近现实,但这种做法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过大就不值得去做了,因为它丧失了理论本来预测或者普遍解释的功能。
弗里德曼的前提假设来源于现实的抽象,这种假设当然会因简化与现实世界脱离而变得不真实,但不能将其视为空中楼阁,虚无缥缈。弗里德曼的前提假设是对现实的高度概括,一定是有据可寻的,无论怎么简化,其假设条件的相关因素一定与真实情况大致吻合。因此,并没有像萨缪尔森说的那样,割裂前提假设与现实的关系。假设中的关键变量对结论的得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谈到一种理论的‘关键性假设’的时候,我们是在试图说明这个抽象模型的关键因素。我们一般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来完整地描述这个模型,也就是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假设’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它们既暗示模型,同时又被模型所暗示。”[2]198而这种关键变量的前提假设的意义在于“选择根据是它们在描述模型方面的简洁性、经济性、直观合理性或启发能力等因素。”[2]198因此,萨缪尔森对弗里德曼的批判有失偏颇。除此之外,萨缪尔森在批判弗里德曼“假设与现实无关”的同时,自己的许多理论前提假设也与现实不相符,如他的《经济学》教科书中的理性经济人假定[5]同样与现实相去甚远。正如马克卢普所说的:萨缪尔森把F命题贬斥为“F-扭曲”的同时,他的许多经济理论都运用了非现实的假定[6]。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弗里德曼并没有否认前提假设的现实性问题。他的前提假设是在现实性基础上建立的。只不过这种假设更强调对所研究问题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同时,弗里德曼指出,过分强调现实不利于发现本质规律,在追求假设的高精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成本能否弥补“收益”,一旦无法弥补则应该采取较为简单的前提假设。所以,萨缪尔森提出的“F-扭曲”并不存在。
基于以上的核心结论,我们还可以衍生出以下三点:
(1)事实上,萨缪尔森在方法论上主张的是描述主义。他强调理论的真实性,是由于描述主义方法论的特点是强调理论对现实的描述和解释,这也使其检验理论的方法为对现实的描述[7]。而弗里德曼实证方法的前提假设,也直接导致了检验理论真假只能靠其预测而不能简单依靠描述。因此,对检验理论方法上的分歧实质上是由于对前提假设与现实关注程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基于这一点,对于检验理论正确性到底是描述解释还是预测,也就成了一个无意义的话题,正如弗里德曼所说的:“作为一种实证假说体系,理论应该通过对它意在加以‘解释’的那一类现象的预测能力来检验。”[1]181解释与预测,本来就是同时存在的,如果认为理论的唯一目的是预测,无疑将科学理论的价值狭义化了。同样,如果把描述解释作为科学的唯一目的,我们就要把理论应用于解释描述现实。而要检验解释描述是否与理论相一致,则预测又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所以,结论作为假设推演的结果,其解释描述与预测都是科学的目的也是检验理论有效性的手段。
(2)从具体的实践出发,萨缪尔森与弗里德曼在对前提假设的处理实际上有许多交叉,他们都注重理论假设的现实性与理论有效性的关系。前面谈到萨缪尔森主张描述主义,而描述主义的方法就是观察、分析、检验。萨缪尔森强调,经济学研究一定要在占有大量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抽象,略去某些不必要的细节,提出把各种材料和事实联系起来的简单假设和形式,通过逻辑推理对以经验为依据的资料作出精确的判断,然后把其运用于描述和制定经济政策[7]。除了最后的检验外,在观察与分析方面,萨缪尔森强调的略去不必要的细节实际上就是从侧面佐证了弗里德曼前提假设的关键性变量对理论正确性的作用。从根本上来说,萨缪尔森与弗里德曼的理论没有实质上的分歧,只不过是对假设现实性问题关注的角度不同而已。
(3)弗里德曼的经济学方法论更具有操作性。理论是节约信息的工具,对于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如果将现实中的所有变量考虑进去,可能原本很容易发现的本质却变得异常困难,这反而得不偿失。所以,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应该合理地对现实条件进行选择,依此来作为前提假设,这更有利于规律的发现。
[1] Samuelson P A.Problems of methodology:discussion[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3,53(2).
[2] 米尔顿·弗里德曼.弗里德曼文萃[M].胡雪峰,武玉宁,译.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3] Coase R H.The Nature of the Firm[J].Economica,1937(4):386-405.
[4] 林毅夫.论经济学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4.
[5]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M].萧琛,蒋景媛,等译.18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57-73.
[6] 劳伦斯·博兰.批判的经济学方法论[M].王铁生,尹俊骅,陈越,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84.
[7] Samuelson P A.Professor Samuelson on Theory and Realism:Reply[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5,55(5):1164-1172.
Interpretation on Friedman’s Non-Realistic Assumptions
RAO Yifei
(Graduate School,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Dalian 116023,China)
Through reinterpre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lity and theoretical assumptions,a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the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ofFriedman reflect the essential law from the complex phenomenon.Meanwhile,Friedman’s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for some degree of abstraction is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Friedman;hypothesis;theory;F-twist
F 01
A
1008-9225(2011)02-0076-03
2010-11-03
饶逸飞(1986-),男,湖北武汉人,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刘晓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