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历史探究

2011-08-15 00:42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无党派人士民主党派时期

李 建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历史探究

李 建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探究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政治参与对当前中国和谐政党关系的建设及解决民主党派有序政治参与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民主党派;性质;政治参与

所谓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就是指各民主党派在中国不同时期通过自己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表达自己党派及所代表阶级的利益主张的实践活动。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民主党派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也必然对不同时期的中国政治发展和进步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参与

当代中国的民主党派主要成立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和他们相联系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是各民主党派构成的社会基础,他们和广大人民一样同样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严重剥削和压迫,同样具有追求民主、反帝爱国的政治主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进步力量。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内容

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参与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

一是积极支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统一战线,开展抗日民主政权建设。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总方针。这一方针很快引起了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并同中国共产党一道紧密合作,坚持抗日,与国民党顽固派分裂破坏统一战线、消极抗日的行径作坚决斗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此外,抗日战争时期,各民主党派人士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即在抗日根据地开展“三三制”政权建设,这也成为中国多党派协商政权出现的起点和开端。1940年毛泽东起草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党内指示中明确规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共产党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三三制”政权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各个阶级抗日的积极性,也为各民主党派参与根据地政权建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据不完全统计,“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召开临时参议会,参议员中有共产党员72人,国民党员不下50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出席议员216人,其中有共产党员126人,国民党员和其他党派及无党派人士87人。晋察冀1943年初召开参议会时,聘请百余名非共产党人士为参议员,使到会288名参议员中有国民党员32人,无党派人士78人。参议会选举产生的驻会参议员办事处7名委员中,共产党员只有2名,国民党员和无党派人士占三分之二以上。边区行政委员会9名委员中,共产党员只有3人,国民党员和无党派人士占了三分之二。”[1]

二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与共产党一道,为中国民主政治的进步而努力。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和平、民主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的追求。1944年9月,针对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新形势,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成立联合政府,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主张。对此,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并根据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针对国民党的独裁与共产党的反独裁的斗争,民主党派曾经试图调节国共两者之间的争论,并结合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及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利益走一条“中间路线”。随着蒋介石所代表的独裁统治撕毁停战协定,对其他党派实行残酷的镇压和迫害,最终宣布包括共产党在内的主张和平民主的政党为非法政党,民主党派所主张的“中间路线”也就宣告破产。1948年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2]随后,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纷纷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号召,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与新中国国家政权的建设。至此,民主党派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参与中心转向了和中国共产党一道筹备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的新中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作用

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参与是其政治主张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抗日战争时期,通过这一时期的政治参与实践活动,一方面与中国共产党及广大人民群众一道组成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通过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政治格局奠定了中国协商民主政治的格局,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起点和开端。解放战争时期,在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追求和平民主的政治参与和斗争中,民主党派一方面彻底认清了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反动面孔,认识到了共产党代表的人民利益的进步性;另一方面,民主党派在政治参与和斗争中也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旧中国力量的弱小,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它不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最终的胜利。这也就为后来民主党派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与新中国国家政权建设提供了最根本的依据。此外,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五一口号”,并表示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开始放弃所宣扬和坚持的“中间路线”,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历史性的转变。同时也标志着民主党派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

二、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参与

所谓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这段时间,在这一时期内,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民主党派在这一时期作为新中国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治参与范围更广,程度更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主党派自身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1.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内容

“五一口号”提出之后,各民主党派积极参与新中国的筹备建设工作。在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共同努力下,1949年9月,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共同组成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形成和确立起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共同参加新中国国家政权建设格局的实现。这种“中国式的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根据历史现状和中国国情在政党制度领域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创造性价值之一”[3]。在国家新政权中,选举了第一届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180人,其中“在63位中央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有31名,接近半数。中央政府6位副主席中,有三位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政府院4位副总理中有2位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政务院21位委员中,有11位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务院下属的93位负责人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42位,有些人还担任部委的部长和主任。”[4]这充分说明了民主党派在新中国政治参与程度不断加深。在第一届人民政协会议上还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们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并付之以行使国家权力的职权。”[5]这就意味着民主党派政治参与有了宪法性的保障,并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民主党派在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各项事务中献计献策,推动了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2.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作用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以后,民主党派在新生政权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保障,这极大地激发了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也激发了民主党派所联系的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爱国人士的工作热情,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建设,为新生政权的巩固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问题方面,民主党派积极发挥参政议政的职能,支持和参加在新解放区内进行土地改革,组织学习土地法,甚至民主党派自动组团到新解放区帮助共产党进行土改工作。民主党派通过这些参与彻底割裂了与封建主义的联系,与广大人民群众组成了最广泛的反封建战线,减少了土地改革的阻力;在抗美援朝过程中,民主党派毅然抗议和讨伐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行径,号召民主党派成员捐资捐款,甚至组织慰问团支援前线斗争;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工商业领域直接涉及到大部分民主党派的直接利益,所以改造难度最大。但事实证明三大改造中,资本主义工商业领域最为成功。这一方面由于共产党制定的方针的正确,另一方面和民主党派的理解和支持息息相关,各民主党派以积极的态度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教育、团结、动员其成员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3.民主党派政治参与性质的转变

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起来,中国的阶级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民主党派所联系的阶级基础也就不复存在了,这必然导致了民主党派性质和民主党派政治参与性质发生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前,民主党派是旧社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和他们相联系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的利益代表,“但都是阶级联盟的性质,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过去他们有过不同程度的民族民主运动及同我党合作的历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以后,他们都参加了民主联合政府,都宣告以共同纲领为自己的纲领,并接受中共领导。这说明他们基本上都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党。”[6]14所以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是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一部分,还不具备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政权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民主党派成员中的资产阶级分子,大多数已经成为公私合营企业的从业人员,并且不能不在公方直接领导和工人直接监督下,按照社会主义章程办事。他们的成员中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国家工作人员,从他们的社会地位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的成员中绝大多数人的思想,都在逐步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和提高。他们当中的进步分子,也在日益增多。各民主党派已经基本上成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团体。”[6]25由此可以看出,民主党派已由新民主主义政党性质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也就成为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民主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新时期的政治参与

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不可避免地走了一些弯路。与此同时,民主党派在这一时期的政治参与在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后,继续向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向前发展。

1.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新时期政治参与的过程和趋势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民主党派的性质发生了历史的转变,民主党派内部出现了取消、合并甚至解散民主党派的声音,民主党派何去何从成为困扰当时政治的一个难题。针对这一情况,在1956年中共八大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指导方针,邓小平在八大上做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任务就是继续扩大同党外人士的合作,使他们在我们的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中,和在国家各方面的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8]这一方面用中国共产党文件的方式肯定了民主党派政治参与存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开始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随着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民主党派和共产党之间产生了隔阂和问题,民主党派政治参与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曲折发展阶段。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这个时期一直延续到1976年“文革”的结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毅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在这一时期,民主党派在共产党的帮助和支持下,逐步恢复并开展政治参与活动。1979年6月,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指出: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8]。邓小平对民主党派性质的重新确立,极大地调动了民主党派在新时期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奠定了新时期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政治基调。1981年底在第15次全国统战会议讲话中,胡耀邦提出共产党要“同一切党外人士交朋友,并且从泛泛之交变成真朋友,进而达到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9]随后在中共十二大上,正式提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十六字方针”,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这进一步为民主党派在新时期的政治参与中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提供了政治保障。1989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使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走上了制度化的轨道。1993年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明确地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宪法,从宪法的高度赋予了民主党派长期政治参与的合法性。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后,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其政治参与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中国政党制度建设明显地呈现出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特点。至此,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走向完善和成熟。

2.民主党派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政治参与的作用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民主党派在新的历史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价值和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现阶段,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益表达。我们知道,任何政党都是一定阶级阶层的代表者,民主党派也不例外。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已经成为中国劳动者的一部分,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民主党派不仅成为所代表的社会阶层和集团成员的利益表达者,而且近年来民主党派在社会新阶层中的利益代表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民主党派的广泛性,是同其社会基础及自身特点联系在一起的。各民主党派的成员来自不同的阶层和群体,负有更多的反映和代表他们所联系的各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与要求的责任”[10]。民主党派通过吸收新阶层,扩大了自己的阶层和社会基础,同时也为新阶层利益表达提供了一条途径,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二是民主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主要是作为参政党对执政党的监督。“是在合作型政党制度中以提意见,作批评为主要形式。同时,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也是我国政党间的一种政治监督,政治监督是政治主体之间监督、控制和制衡的一种权力关系”[11]。在当前,民主党派通过政治参与发挥政治监督的职能可以有效地监督执政党依法执政,监督政府和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与实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有利于共产党执政能力和自身建设的提高。三是参政议政。新时期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最突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参政议政,1989年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其最主要的渠道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作为国家主人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这些渠道,民主党派可以有效地向共产党献计献策,增强执政党决策的科学性。四是维护稳定。民主党派通过政治参与以协商、合作代替了西方政党之间的相互倾轧和斗争,有利于政治局面的稳定。此外,民主党派的广泛的政治参与可以及时有效地反映所代表社会阶层的利益需求,及时化解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局面的稳定。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扩大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挖掘民主党派有序政治参与的积极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1] 谢忠厚.中外学者论抗日根据地[M].北京:档案出版社,1993:290-291.

[2]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6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13-414.

[3] 董树彬.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创造性价值[J].山东社会科学,2010(11):164.

[4] 廖继红.中国政党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126.

[5]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4.

[6] 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

[7]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225.

[8]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186.

[9] 北京社会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社会主义时期[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329.

[10] 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学习问答[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75.

[11] 杨爱珍.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227.

History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Democratic Parties

L I Jian
(School of Marxism,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Exploring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democratic parties in the democratic revolution,the socialist revolution,the period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reform and opening up is of great value to build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parties and solving the issues of orderly participation of democratic parties.

democratic parties;property;political participation

D 665

A

1008-9225(2011)02-0050-05

2010-10-22

李 建(1985-),男,河北故城人,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张耀华】

猜你喜欢
无党派人士民主党派时期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视域下无党派人士民主监督效能提升研究
普洱学院召开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新时期加强高校无党派人士统战工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