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国儿
城市在进行土木建设过程中不仅会消耗大量的能源、材料,同时还不可避免地对城市或者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大力倡导低碳生活,如何节约能源,建设发展低碳工程,使这些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土木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已成为当今土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大问题。因此,优化土木建设产业结构成为解决这个问题,实现低碳环保的重要途径,也是根本方法。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城市土木建设由于技术、资金上的一些问题,工程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性能退化或者工程损伤。这些看起来并不十分严重的问题,却大大影响了工程的耐久性以及其承载能力,更有甚者,可能会因此而导致十分严重的工程事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非常重大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甚至会让人失去对现代土木建设的信心,从而产生非常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一种结构健康监测的理念在国内先后提出,给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带来实质性、革命性的变化。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的自动,实时的环境、负载,反应等各种结构的测量结果,并对结构的运行进行评估,从而确保了系统的安全操作,进而延长了结构的寿命;近年来,大型土木工程结构,特别是大跨度桥梁健康检测作为国内和国际工程学术界的关注和监测技术的重点,对高新技术的应用就必须要大力引进人才。引进高素质人才,重视人才是应用高新技术、改进高新技术的根本保证。在大力引进人才的时候要注意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不仅要重视整体素质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提升每个人的职业素质,让每一名员工都成为拥有核心技术的技术人员,争取努力建设一支内聚力和进取精神强、业务技术熟练先进、具有现代思想意识的优秀职工团队。
只有做到合理资源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低碳环保的国策。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将在土木工程建设、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实现能源、土地、资源最好的利用。并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民用基础设施的作用,例如,可以利用建设中的建筑绿化的优势,减少墙体青砖表面温度,从而做到尽量减少空调的使用;为在冬天起到保温的作用,可以使用节能型保温砖作为墙体材料或复合墙体;而且太阳能和地热能等新能源,可以有效减少非再生资源的使用数量。
中国建筑施工每一年产生的建筑垃圾4 000 t,生产混凝土所产生的废物也在3.6万t左右,而且处理垃圾工作量大,环境严重污染。此外,中国是世界上在过去20年的生产水泥超级大国,水泥生产则是能源消耗高和污染环境的工业,这本身并不是一种资源。与其他材料,钢材及可再生骨料混凝土相比,更符合绿色建材的标准,因此应该发展这种绿色环保建材,并一定要大力推广。
对此,在日本召开的爱知世博会曾给我们上了生动而且深刻的一课。在世博会的材料问题上,从表面看上去很高档的世博园内的各种建筑材料,其实很多都是废物的重新利用、垃圾的循环使用。其中由土木工程用剩的木材废料加工而成的大部分木板,电视机壳粉碎后制成了世博园内到处摆放的漂亮的座椅。在我国的土木建筑中,曾有人提出设计的扬浦大桥也堪称土木建筑中的经典之作,螺旋式上升结构运用在引桥部分,仅这样一项技术就可节约人民币数亿元,是现代土木建设能够实现经济性、科学性、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显然,可持续发展决不是盲目追求的节约资源,而是以最合理的方式,寻求一个中间状态,同时必须确保有足够的思想建设,且也是为了追求非常完美的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尽量以最少的投资得到最大的效益。
虽然人民的生活与城市土木建设息息相关,但是也由于大多数群众的不关心、不上心,再加上广大公民及其薄弱的环境保护意识。不仅如此,在城市土木建设过程中,大部分工作人员对施工阶段以及后期的工程保护阶段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极少数的员工根本就不把资源、能源的浪费当作一回事。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第一大国,任何一项大资源除以我们的人口基数都会变得微不足道,而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乘以我们的人口基数都会变成大问题。比如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应当从小处做起。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公民做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浪费一点一滴。
对于员工而言,加强对绿色施工的意识就离不开生态环保意识的加强、公民道德责任素质的提高。在对公民的义务教育以及基础教育中,公众的绿色环保意识应得到进一步提高。在继续教育、高等教育中,使我们的土木工程建设在各方正确得到全面理解进而实行绿色施工。只有我们充分认识绿色施工的重要性,不断的强化建筑职工教育、认识、再教育,不断的提高建筑企业员工的道德、素质以及责任,承包商进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行为方面的教育,并使每位员工从这样的不间断的教育中受益。
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适用于任何场合,任何事业,任何单位。建议一个完整的、合理的、科学的法规、规定、规章制度体系是推动我们公司实行绿色施工、倡导低碳环保及其高新先进技术应用的关键所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素质尚未达到理性、我们要求的那种自觉时,这时候还需要依靠政府部门的参与,通过合理的疏导、引导以及相应法规的约束,进而制定极度具有预见性、前瞻性的法规体系和市场规则。通过政府的介入,从而形成强大的推动力。绿色工程、低碳环保的相关法规可以是政府部门的环境保护法规的分支或者是文明施工管理的规定,总而言之,对于这种规章体系的制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多行业、多层次的协调商议。
利于推进绿色施工的制度应当更好的建立和给予完善,比如:土木建筑为石油领域的投资项目,专门在招标文件中,要求承包商应在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合同具有约束力的投标建议书所述,承包商应通过ISO 14001环保认证的要求而作出,其他社会投资项目,可以通过税收和奖励制度,以推动绿色施工中的应用,鼓励业主进入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环境责任的绿色建筑指引将加入建造合同,并监督承包商遵守。
为了适应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就如何优化土木建设产业结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几条可行性的建议。发展高新技术,不遗余力的引进人才;合理的、科学的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大力开发可再生资源;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低碳节能意识;建议一个完整的、合理的、科学的工程管理和施工制度体系。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真正实现低碳工程,优化土木建设产业结构的宏伟目标。
[1] 严 薇.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 陈晓红,李惠强,李 华.实现可持续建筑的几点思考[J].工业建筑,2006,36(4):30-33.
[3] 竹限生,任 宏.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施工[J].基建优化,2002,23(4):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