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批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1年3月8日公布了新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根据这份2011版的《目录》,城乡规划学正式升格为一级学科,学科代码为0833。
在新的《目录》中,城乡规划学与建筑学、土木工程等平行列于工学门类下。按照这份目录,大学城乡规划教育授予工学学士、城乡规划学硕士和博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的文件要求,已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应按新目录进行对应调整,自印发之日起,学位授权审核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工作按照新目录进行,研究生招生工作2012年起按新目录进行。研究生的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等应尽快转入按新目录进行。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网站 2011-03-20)
2011年5月30日,由中国市长协会主办、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承办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0)》卷,在京举行首发式。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0)》分别由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主席蒋正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中国市长协会执行会长姜伟新作序。两篇序言均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2010年报告主题、以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做出了精辟的诠释。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0)》卷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特邀数十位院士、专家和学者撰稿,全面记叙了我国城市发展的热点、焦点问题和典型案例。《报告》分为六大版块:综论篇、论坛篇、观察篇、专题篇、案例篇、附录篇,共58篇文章,70万字。
(中国城乡规划行业网 2011-06-02)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宪平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我国已出台并即将公开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了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主要目标和战略格局,规划确定将在中西部培育新的城市群,促进经济增长的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 规划明确,我国将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和“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等三大格局。规划按开发方式,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京华时报 2011-06-09)
事关保障房建设全局的供地计划于2011年5月12日发布。根据《2011年全国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公告》,今年计划供应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7.74万公顷,与2010年计划(6.58万公顷)相比,增加17.6%,并明确,对落实国家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实施考核问责机制。
国土资源部此前专门印发《关于下达〈2011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的通知》也要求,严格加强土地利用计划执行监管。凡是没有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安排要求的,将相应扣减所在省(区、市)的计划指标。
(中国新闻网 2011-05-13)
2011年6月8日,上海市举行“撤销黄浦区、卢湾区建制建立新的黄浦区工作大会”会议。卢湾、黄浦两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浦区、卢湾区两区建制撤销,将设立新的黄浦区。
上海市市委书记俞正声指出,实施黄浦、卢湾两区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资源配置,推进黄浦江沿江的统一规划和开发,更好地实施世博园区的后续开发利用,在较大区域内统一产业规划与功能布局,拓展核心城区的辐射面和增强发展力。
(第一财经日报 2011-06-09)
从公路管理部门了解到,大力发展普通干线公路是未来五年上海公路规划的重头戏,而高速公路建设将进一步优化路网运行效率。
“十二五”期间,上海公路将全面服务郊区新城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一步优化路网运行效率。大力发展普通干线公路则是重头戏。其中高速公路建设重点不在“增量”的多少,而在于进一步优化路网运行效率。普通干线公路建设重点是打通瓶颈,实施近郊“强化+整合”、远郊“发展+引导”的区域化、差别化总体发展策略,形成一张与高速公路互补的普通干线公路网。
(劳动报 2011-05-13)
为完善上海城市抗灾减灾应急设施,上海中心城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规划已敲定,并将确保市民步行30分钟就能找到避难所。
据悉,到2020年,上海将初步形成中心城应急避难场所系统。而到明年年底,上海中心城将建成2至3个新的一类应急避难场所。“十二五”期间,上海全市范围内将至少建成20个一类避难场所。
上海应急避难场所的地点主要选择在绿地、学校操场、体育场及其他符合标准的开阔场地。远期上海将规划市、区应急避难指挥中心12处。连接一类场所的应急疏散通道最少4条,二、三类场所的应急疏散通道最少2条。
据了解,目前上海首个一类应急避难场所已在大连路绿地建成。由于中心城开敞空间资源匮乏,为此上海需要通过对体育馆、宾馆、学校等大型公共设施建筑结构加固,将符合抗震要求的建筑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补充。
(新闻晨报 2011-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