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中的作文命题现状

2011-08-15 00:48:47张玉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作文题命题教材

张玉华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高中教学中的作文命题现状

张玉华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作文命题研究作为作文教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关系着作文训练的成效。但是长期以来,高中教学中的作文命题研究却明显缺位。鉴于此,在分析当前高中教学中的作文命题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剖析其原因,以期对提高中学作文教学质量有所启示和帮助。

高中教学;作文命题;现状

引言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据着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始终在低谷徘徊,学生作文兴趣持续下降甚至于厌弃作文。一直以来,对于如何让作文教学走出低谷,有识之士始终在勤勉探索。近二十年来,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不少语文教育工作者更是呕心沥血,进行了许多作文教学改革的试验,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作文新观念,中学作文教学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展。尽管如此,从一线教学实践来看,作文教学的许多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面对作文学生常常处于失语状态。究其原因,固然很复杂,但作文命题不当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

作文命题研究作为作文教学研究中的首要环节,关系着作文训练的成效。题目出得好,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就能很好地诱发学生的创作动机,使学生文思泉涌;出得不好,学生即使绞尽脑汁,也不得要领,必定难以提高表达能力。恰当命题,是学生能够顺利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

但是长期以来,高中教学中的作文命题研究明显缺位。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当前高中作文教学在命题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一、形式单一,内容狭窄,唯考题是从

现今的高中作文教学在命题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唯高考题是从。如果今年高考考的是话题作文,那么,从高一到高三,练的都是话题作文,如果考的是材料作文,那么铺天盖地练的都是材料作文,如果是三则材料并列,那么我们练的也必定不会是两则。如果内容指向的是道德哲理,那么到处都是演绎道德哲理;如果关注的是常识规律,那么所有模拟都是常识规律;如果凸显了社会热点,那么感动中国必考无疑。至于话题和材料的形式是否恰当,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和深入,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人们都无暇去想也不想去想。教学主管部门也往往以此要求一线教师,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在高考作文命题的模式下定位高中作文命题模式,甚而至于蔓延到初中和小学。笔者连续几年参加本地区的中考阅卷工作,对此深有感触,仅以近三年来,齐齐哈尔地区的中考试题为例(每年都是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2008:1.珍爱 (半命题) 2.明天(话题)600字左右。

2009:1.请将题目“校园之 ”(情、美、声、趣、歌……)补完整,写一文。

2.“希望”,多么诱人的词语,它能让你绝处逢生,摆脱困境……请以“希望”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0:1.“趣”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1)趣味;兴味;(2)有趣味的;(3)志趣。请以“趣”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可以写乐趣、兴趣、情趣、志趣……(不可用话题做题目)

2.人生是一段旅程,新的事业、新的挑战、新的机遇每天都在出现。拿出勇气,一旦下定决心就应该果敢行动。勇往直前才能激发出你生命的潜力,实现人生的价值,活出生命的精彩!请以“勇往直前”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我们暂且不谈考察的目标是什么,但看其形式就感到一种强烈的模式化和退化感,“明天”、“希望”、“勇往直前”这些题目简直是2001年高考作文题“诚信”、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这种概念灌输性话题的翻版,那个“趣”于2006年湖南的高考作文题“意气”又是何其的相同,殊不知这种伪开放的命题已饱受诟病,远远地落伍了,命题者却依然在亦步亦趋。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可见一斑。初中尚且如此,高中作文命题受高考的影响更可以想见。叶老说:“为对付题目而作文,不为发表积蓄而作文;根据程式而决定形式,不根据内容而决定形式:这正是地道的八股精神。”[1]机械地模仿,盲目地跟风,这种不分阶段,急功近利的状态,不仅催生了新的八股,而且使得作文教学放弃学生的未来和终身发展的需求,过早地与高考作文接轨,失去了科学的系统的作文训练,模糊了作文教学的层次性和递进性,违背了作文教学规律,使整个中小学作文教学处于迷乱的状态。学生从初中甚至是小学起到高中十多年来练得都是一样的形式,一样内容的命题,怎能不索然无味,又怎能提高写作能力,只能是原地踏步罢了。

二、能力目标模糊,缺乏系统性

从教材的角度看,当前的语文教材改革,主体仍是阅读,写作教材的改革依然是一个难题。新教材问世,有了较大进步。但总的来看仍然存在问题,如:写作教材缺乏与阅读教材的联系和照应,其中有些例文缺乏代表性,知识讲解多,对实例的指导和讲解不够。新课程在理念上很到位,兼顾写什么和怎么写,但对于写作的指导停留在了静态的解释和说明上,流于空泛,命题上也较老旧。虽然必修一至必修五用了20个专题分别从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的角度进行了指导,也力图分成三个阶段目标,即必修一、必修二重在培养记事和写景能力,必修三、必修四重点培养论说能力,必修五重点达成发展等级的深刻、充实、新颖、有文采的目标。但是事实上这种编排序列并不甚科学,深刻、充实、新颖、有文采、并不是只要到了这个阶段才应该训练的,事实上从小学到初中任何一篇优秀的习作的出现都要具有一些这样的特点。而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基本能力的训练在初中就已经完成,高中阶段重点培养的应该是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进行复杂记叙文、散文,尤其是评论文、实用文的写作的能力,重点培养研究、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可我们时下的高中作文教材不仅训练目标低能化,就连有限的指导也流于空泛的启发诱导,没有具体可操作的训练程式。叶圣陶先生说的好:“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2]总的来说,目前的写作教材没能够建立起相互区分而又层层递进的目标,也没有给师生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另外,新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使语文教材尤其是本就无写作教材的写作部分更加的不确定,更虚化,也令作文教学更随意、盲目,没有依凭。

这种混沌、不明朗、基本上属于摆设的教材不能为教师的写作教学提供足够帮助,教师往往各自按照自己的一套方法进行教学,,很多教师对于高中三年究竟要实现怎样的写作目标、形成什么样的写作能力基本上没有充分预想;对出什么样的题目,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上一个作文题与下一个作文题之间是什么关系,没有通盘的设计;甚至对作文题的训练重点、难易程度、数量的多少等都不加慎重考虑,命题往往陷入混乱盲目、重复低效的局面。在命题思路上,除了感性激情、哲理思辨性的内容和话题、材料之类单一的形式以及诗歌除外、字数800以上等要求外,基本没有任何的能力目标指向,这种笼而统之的命题更加让学生找不到提高的途径和方向。不仅如此,相当数量教师布置作文常常是为完成作业检查任务,命题材料要么按部就班地在教材的写作练习中抓一个,要么从课外杂志、报刊资料上改编一个,要么是历届高考作文题,要么就是陈旧命题,要么极端地自主让学生自己决定写什么、写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作文命题的简单随意。

三、脱离生活实际,开放性不足

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然占据着“主角”地位,表现在作文命题上,常常以教师的要求代替学生的需求,想当然地按照教师自己的意志拟定一些作业题目强迫学生去做。另一方面反映的生活面也比较狭窄,命题形式单一,缺乏变化,隐含的限制很多。单就文体而言,只局限在记叙、论说类文体训练,忽视文学性文体和实用类文体的训练,忽视学生兴趣、个性差异,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事实上,我们的写作教学应像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所言,将写作素养分为心智素养和体式素养两种。其在《写作: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中谈到:写作心智素养包括写作的人格、写作的语言、写作的材料、写作的感知、写作思维和写作想象等的培养;写作体式素养是指教师应放开眼界,在散文、诗歌、小说、新闻、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杂文、学术论文、演讲稿乃至现代社会中常用的广告词、合同书、求职书等等不同体式的文章均有所关注和尝试[3]。这一理论对提高人们的写作理论和实践无疑具有指导意义。

四、高中语文教师作文观念错位,命题能力堪忧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耗时低效,教师也应反思自身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多把写作教学研究对象倾向于学生和文章,可对教师自身的研究和反思不够。众所周知,教学是一个双方合作达成目标的过程,教师一方的思想观念、努力程度、能力水平、专业素养同样重要。单就作文命题观念来讲,我们教学界就普遍存在着两种误区。

其一,认为命题研究是学者专家们的事,与我们小小教师无关,只要跟着走就可以了,很少研究身边的每一次作文训练中的命题。事实上,命题研究始终是教学中的一大方面,而命题能力也是考量教师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教师不研究命题,不可能对学生和课程真正地了解;不可能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没有较强的命题能力,不能不说是一大缺陷;只把自己降低为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传声筒,不能不说是一大悲哀。这种观念与新课程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是相悖的,这样的教师怎能成为研究型、创造型、学者型的教师,只能是满身的匠气罢了。

其二,唯考是从,唯本是依。目前,作文教学处于一种急功近利的状态,相当数量的高中语文教师还把目光指定在历年尤其是近三年高考作文题上,从高一起就机械地遵循模仿,一旦发生了变化才马上转向,这种亦步亦趋的紧跟,无论怎样及时到头来也是落后。还有的教师抱着本本主义,不加选择地全盘使用教材中的文体对学生进行训练,殊不知教材总是滞后的,生活总是常新常变的。高考命题改革仍在不断探索变化中,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刻苦专研,走在高考的前沿,走在学科的前沿,使自身具有一定的前瞻的能力。只有对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方向有了明确的认识,对高中作文教学的能力目标有了充分的把握,才能够给学生切实的帮助,实现作文教学的高效化。

反思自身,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命题观念错位,命题能力不强。很多教师没能积极地担负起研究型教师的使命,只是被动地等待,对自身的专业成长缺少规划,而新课程对教师则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应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和选择的空间。”[4]这种弹性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要去主动开发课程资源,而不是死守教材。这种弹性和选择性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落实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要看教师的专业素养高低,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课程开发能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前高中作文教学命题现状堪忧,存在着教师命题观念落后,命题内容脱离学生和生活实际,命题方式简单随意、缺乏系统、唯高考是从等弊病,亟待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关注和解决。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问题也给作文命题研究指出了方向,启示我们广大教师要结合教材、学生和生活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构建行之有效的校本作文教学命题体系。

[1]叶圣陶.论写作教学[G]∥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442-443.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736.

[3]潘新和.写作: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oposition o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Co Mposition

ZHANG Yu-hua
( Minzu Middle School of Qiqihar Heilongjiang,Qiqihar 161000,China)

As an i Mportant link of co Mposition teaching research,the proposition of the co Mposition is closely relevant to the effect of the co Mposition training.However,for a long ti Me,very little research has been Made about co Mposition proposition in teaching.Therefore,the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co Mposition proposition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the proble Ms and the causes in order to help i Mprove co Mposition teaching quality in senior high schools.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co Mposition proposition;current condition

G633.34

A

1001-7836(2011)07-0087-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07.037

2011-06-14

张玉华(1971-),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教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

猜你喜欢
作文题命题教材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金色年华(2016年12期)2016-12-01 04:34:13
下一站命题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
语文知识(2014年10期)2014-02-28 22:01:04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对联(2011年24期)2011-11-20 02: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