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11-08-15 00:50:50付煜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年8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政治思想

□文/付煜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文/付煜

本文以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为切入点,通过深入地分析,使大众文化能够科学有效地得到运用,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众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大众文化强力崛起。作为社会一部分的大学生,同样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如何主动应对大众文化的影响,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而降低其负面影响,这是广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大众文化的界定

随着改革开放和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崛起,大众文化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更加凸现,学者们对大众文化作了界定:大众文化是以大众媒介为手段、按商品规律运作、旨在使普通市民获得日常感性愉悦的体验过程,包括通俗报刊、畅销书、流行音乐、电视剧、电影、广告和网络等形态。

二、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的社会渠道。大众文化所具有的低成本、强渗透性特点,成为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社会途径。大学生在欣赏大众文化作品或参与大众文化活动时往往会不知不觉地接受其作品背后价值观的影响,也往往会在无意识中模仿其中的思想、行为和感情进而深层次地对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认同。特别是那些被称为是“荧屏育成的一代”的大学生,他们很多的价值观念直接来自于长期耳濡目染的大众影视文化。诸如《三国演义》、《鸦片战争》、《雍正王朝》等,使广大学生通过它们了解一些历史文化知识,获得对民族传统、民族历史的感受,增强民族认同感和爱国热情。《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阿甘正传》激励了广大学生自主创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2、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可支配的时间也增多了,再加上有着寒暑假的优势,更利于大学生与大众文化的结合。大众文化以其丰富性、娱乐性、平等性给人们制造快乐,也易于为大学生所接受,可以通过大众传媒随心所欲地分享文化成果,从而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生活和思维空间,特别是网络的出现,在更大程度上拓宽了他们的信息收集渠道,使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获得了新的物质手段,得以穿越时空,以前所未有的快捷性渗透到校园内外,通过声音、图像、文字使人身临其境,调动人的多种感觉系统,影响着广大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迅速得到极大丰富。

3、培养大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大众文化在传达民主化、平等化、世俗化思想观念的同时,以其全民性、多元性兼收并蓄的思想影响着大学生的观念,进一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民主化和多元化趋势。同时,大众文化的全民性使广大学生真正成为享有文化权利、自主进行文化选择、自由参与文化活动和实施文化消费的文化主体,主体意识空前高涨。“网络参政”、“网络问政”已成为广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形式,也促进了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二)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降低大学生的理性认知能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大众文化是以营利为目的,追求时尚,强调娱乐,注重对低层次欲望和感官享受的满足,是一种相对主义的价值观,强调的是快乐、满足、宣泄、放松的状态,而不是道德意义上的完美,更不是人的全面发展,使得文化价值本应具有的理想塑造、理性思维、人性追求等被降为纯粹的消遣娱乐和感官刺激,分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关注和热情。社会所倡导的价值体系、思想观念等在大众文化的娱乐影向下被冷落和淡化,不仅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成果,还会使学生已初步形成的良好品德、兴趣与需要结构发生变异,使价值取向出现错位。大众文化不仅降低了大学生的生存层次,而且使他们远离了对受教育者提出理性化要求,更背离了以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为己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

2、改变大学生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大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完全是以产业化的形式进行的,其生产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满足消费需求是文化生产的基本动力,追求商业价值是文化生产的主要目的。所以,大众文化商品性的特点常常决定了价值低的东西排挤价值高的东西。同时,大众文化又是以消费大众为上帝,所以只要适合大众消费需求,不管什么样的东西都可以进行批量生产,根本不在乎文化产品中是否具有人文精神。大众文化的消遣娱乐性和商业性特点,导致大学生生活方式物欲化,追求时尚平庸化,从而造成享乐主义物质文化取向,个人对时尚生活的追求,对娱乐的关注,分散了对政治意识形态的热情,取代了人生理想和国家利益,有悖于人性的提升。

3、带来西方不良文化的渗透。大众文化依靠高技术的传媒手段和跨国资本的运作,使大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但不容忽视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也在有意识地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渗透,推行“文化殖民主义”,从经济的交往到科技、人才的交流,从服饰、食品、汽车等日常用品到商品广告、迪斯尼、好莱坞“大片”,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播着西方的政治信仰、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这是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表现。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显性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存在着乏力与不足。

三、积极应对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对策

(一)认清新形势,确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应当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同时,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德育观和人才观。借鉴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开放性等表现形式,向大学生传播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文艺作品,在内容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广大学生真正感到教育的生命力和亲和力。把以人为本理念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

(二)面对新问题,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模式。正确对待大众文化的两重性,在坚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前提下,着重解决大众文化深入学校所带来的新问题,根据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活动的新特点,着眼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确定教育工作内容。一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价值观教育;另一方面建立预警机制,积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充分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针对性。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渗透式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和家长的作用,形成三方共育机制,共同做好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三)打造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引领大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校园文化是指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由学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共同创设而形成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知识体系、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等。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才具有重大意义。加强校园思想文化建设,首先必须紧紧抓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根本,把保证政治合格作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同时,注重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根据现代科学知识大容量、大交流、互动式发展的特点,利用网络传输、信息传递等各种现代化手段,提高大学生利用最新知识资源、进行知识创新和转化知识成果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吸收借鉴大众文化的有益资源,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众文化具有的低成本、强烈渗透性和对大众影响的潜移默化性等特点,如果引导好、发挥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成为一条极其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因此,应当主动整合教育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内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积极吸收社会优秀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大学生活动内容,拓宽学习成才途径,为大学生通向更高的思想认识境界提供了新平台。

(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金民卿.大众文化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析.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2]田小利,熊贤培.西方文化渗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7.2.

[3]陆扬.大众文化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G64

A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