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谷彦芳
河北城镇化发展现状、成因及对策
□文/谷彦芳
本文对河北省城镇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考察,深入探讨问题的成因,并对加快河北省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质量等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河北省;城镇化;城镇化质量;城镇综合治理
(一)河北省城镇化水平
1、城镇化速度加快,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的城镇率就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78年河北省的城镇率为10.94%,低于全国的17.92%近7个百分点。1990~2000年全国城镇化率由26.41%提高到36.22%,同期河北省由14.36%提高到19.60%,与全国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004~2005年间,河北省城镇化水平得到飞跃式发展,由26.72%一跃升至37.69%。但是,这次飞跃的主要原因是省内一些城市行政区域的调整,一些郊区乃至郊县被划为市区。到2009年底,全国城镇化率达46.6%,河北为43.74%,与全国的差距缩小在3%左右。由此可见,河北城镇化速度加快,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东部城镇化率57.0%相比,则差距更大。
2、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同步提高,但仍低于工业化水平。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工业产值占地区GDP的比重不断提升,河北城镇化程度也不断加强。按照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工业增加值/GDP)的合理比值为1.4~2.5。2009年河北这一比例为0.51,这显示出河北在城镇化进程中生产要素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聚集,规模经济效应并没有充分发挥。
(二)河北省城镇化质量
1、城市环境明显改善。2008年全省二氧化硫浓度年平均值、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平均值和灰尘自然沉降量分别为0.054毫克/立方米、0.087毫克/立方米和16.04吨/平方公里,均控制在基本目标之内。但是,城市污染事故仍然存在。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2009年河北城镇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553.5亿元,比上年增长62%,市政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明显提高。
(三)河北省城镇化的区域发展
1、省内城镇化区域发展不均衡。2009年11个设区市城镇化率:唐山为53.42%、石家庄为48.62%、廊坊为47.29%、秦皇岛为47.24%、邯郸为45.21%、张家口为43.98%、沧州为42.01%、邢台为41.01%、承德为38.64%、衡水为38.18%、保定为35.85%,城镇化率最高的唐山高出保定17.57%。
2、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效应不足。河北省缺乏特大城市,城镇化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不足。目前,河北省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只有唐山、石家庄和邯郸。与广东、江苏、山东等省份的中心城市相比,规模偏小,综合经济实力较弱,区域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在全国城镇网络中的等级地位不高。
3、城市间分工协作关系尚未形成。河北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与全国类似的“诸侯割据”局面,各城区内由于城市专业化部门的层次低且呈资源型,导致工业部门在城市内形成垂直分工,而缺乏城市间的水平分工。
(一)城市规划滞后于经济发展。河北省的一些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都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制定的,已大大落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主要体现在:一是一些地方总体规划、建设规划、专门规划不配套;二是一些部门或主管领导的短视行为,城镇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各城市专业化部门明显出现低水平趋同现象,工业部门主要集中于机械工业、石化工业、建材工业、冶金工业、食品工业等;三是地方特色体现不明显,大搞重复建设,各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自成体系,城市群发展的整体效益难以发挥;四是将城镇化建设作为一项政绩工程,盲目扩张,增加居民负担,引发很多城市问题。
(二)行政区域结构划分不合理。由于种种原因,河北省没有对行政区域和城镇进行合理调整,导致城镇规模相对偏小。2007年底,河北省总人口6,943万人,有11个市级区划(由1993年18个地市合并而来),172个县,其中市辖区36个,县级市22个,县114个。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河北省的市级区划数量较少,而县级区划设置最多。
(三)受到“环京津”地理位置的影响。一方面京津冀在经济上属于同一区域体系,但在政治上却属于不同行政区域,这使得河北的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京津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本应属于河北省的城市“资源”,但通过行政区划分割将城市资源的“收益”完全内部化了;另一方面河北省缺乏“龙头城市”与周边城市抗衡,导致城市在吸引投资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能力削弱,影响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四)人口流动的制度障碍仍然存在。近年来,虽然河北省将农民工的就业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问题纳入的决策视野,并将这些指标作为政府政绩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农民工地位低下,加上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局面的出现,这些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并不佳。社会福利政策不能与城市居民平等,导致农民工在经济上、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的存在也成为阻碍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重要障碍之一。
(一)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
1、建设辐射作用强的城市群。根据目前河北省城镇发展的区域分布,可以通过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核心,建立和发展几个辐射作用强的城市群,培养新的经济增长极。第一,以特大城市石家庄、唐山为依托,构建起两个城市群——冀中南城市群和冀东城市群,通过集群效应,提升这一地区在京津冀乃在全国城市体系中的级次和地位;第二,以山脉为标志,壮大传统城市发展带。如太行山脉前的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四市和燕山山脉前的秦皇岛、唐山、廊坊三市,充分发挥传统城市工业基础好,积淀深厚的优势,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重视发展中等城市规模和质量建设。由于地域优势或历史原因,河北很多县(包括县级市)具备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如迁安、任丘、三河、定州、涿州、黄骅、武安、辛集、遵化、霸州10个城市,则可在此基础上,加快发展,使这些市率先发展成为具备综合承载能力,能够承载人口集聚、产业集聚的高标准的中等城市。
3、积极培育沿海城镇隆起带。(1)东北部滨海城镇带。发挥秦皇岛作为海港城市的传统优势,整合沿海空间资源,带动山海关区、北戴河区和昌黎县城加快发展,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服务业等轻污染行业,重点发展旅游业,建立起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以旅游休闲业为依托,环境优美,娱乐设施齐全的东北部滨海城镇带;(2)南部滨海城镇带。南部滨海城镇带则充分利用沧州港扩建的机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整合港城与沧州港开发区、黄骅、海兴以及中捷、南大港、清锋三个农场场部空间资源和产业布局,加快临港产业发展,加快沧州渤海新区的建设,培养南部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城镇发展带;(3)冀东城镇发展带。这一沿海城镇带可以以曹妃甸工业区和唐海、乐亭、王滩、南堡等现有城镇为依托,通过加强唐山港、京唐港区和曹妃甸港区的功能分工与协作,整合城镇布局以加快唐山港港城建设。同时,加强港城与唐山市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交通联系和产业协调,培养省内最具有实力的沿海产业带和城镇发展带。
(二)提升城镇化质量
1、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尤其是要以“三年大变样”为契机,在城区改造过程中尤其注重与居民衣、食、住、行相关基础设施的改造,包括火车站、汽车站、立交桥、公交站、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关系居民基本生活设施的完善和维护;垃圾站、污水处理站、城市绿化等城市环境的改善;商场、超市、购物中心、中心商务区等便民场所的建设;文化馆、科技馆、美术馆、体育馆等关系居民精神素质提升的设施建设,等等。
2、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城市居住环境的建设需要因地制宜,本着“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的建设理念,建设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两相宜的现代城市。首先,秦皇岛、沧州等地区部分县市可以利用沿海优势,将水资源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特色和内容。石家庄、保定等其他城市可以通过护城河、民心河疏通改造工程,强化城市的临水生态功能;其次,改造主城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主干道,扩展城市发展空间,通过便利的交通扩展城市规模,同时降低城区承载力;再次,加大城市绿化带建设,在全民间倡导绿色生态的理念。在政府主导下,积极引导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到城市绿化和建设中来,打造碧水蓝天的新型现代化城市。
3、突出城市的文化特色建设。河北的很多城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现代城市的建设并非对传统的完全摒弃,相反,在现代化城市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更需要保留城市本色和文化气息。如保定、邯郸、承德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在建设过程中,就需要保留和突出这一特色,唐山、石家庄等新型城市则更需突出现代化的气息,衡水、沧州等城市可以定位在旧城改造。
(三)强化城市综合治理
1、实行城市科学化管理。首先,建立起规范的管理制度。在确定城市面貌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出明确的评价指标,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定期、不定期地对各政府部门推进城市建设改造的各项措施进行评估,以进行相应的奖惩;其次,建立起有效的运行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城建部门作为总体规划部门,将城市市容市貌的建设、改造和维护下放,强化区级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可以推行城市管理“承诺制”和业绩考察“一项否决制”并行的方法,充分发挥市、区、街道和社区、单位四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城市建设的实效。
2、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是对城市管理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然环境方面。省政府提出了要精益求精,“高水平抓好净化工程、高标准抓好绿化工程、高要求抓好亮化工程、高起点抓好美化工程”;第二,人文环境方面,倡导居民做文明市民,遵守城市各项规则,等等。
3、强化城市人本化管理。河北省可以依据本省的经济状况,加快廉住房、廉租房的建设力度,规范经济适用房的买卖,适时研究开征房产税。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政府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种种制度安排也需要体现人性化。
4、强调城市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管理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高效率的管理方式:(1)建立起城市管理综合操作系统。这一平台包括了监控平台、受理平台和指挥平台几个组成部分。通过在全市敏感地区安装监控视频,对全市路灯、下水道井盖、绿化、户外广告、垃圾处理等方式实施全程监控;市民也可以通过全市统一的受理平台进行举报,然后监控平台和受理平台再将这一信息传递给具体负责的部门和机构,以保证及时解决;(2)建立起城市统一的服务平台。可以仿照新加坡,市民人手一个的用户名和密码,与不同的政府机构打交道,开展网上报税、信息查询和投票等各项活动;(3)强调城市信息资源的共享。由省政府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制定全局性的计划,提供发展的各类信息,实现不同政府部门间、不同地区政府间的信息资源的共享。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1]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我国城镇化现状、障碍与推进策略(上)[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1.
[2]任海亮,双峰瑞,王建英.河北省城镇化水平评价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5.
[3]马建章.新形势下河北省实施城镇化战略的总体思路[J].经济论坛,2010.5.
[4]李文荣.河北省城镇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4.
[5]才春红,王建.河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4.
F12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