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升平
发展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与创新
□文/马升平
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更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和紧迫任务。本文在分析我国支持低碳经济金融创新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我国金融业如何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支持低碳经济的金融创新,并建立健全相应的金融创新机制。
低碳经济;低碳金融;碳交易
全球气候正在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对经济和社会的许多方面提出了严峻挑战。“低碳经济”由英国政府在2003年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正式提出。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引爆,2007~2009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后,世界各国陆续将经济复苏与经济增长方式向低碳经济转型相结合,寻觅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革命被广泛认为是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后改变全球经济的第三次革命浪潮。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发展低碳经济不仅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且有助于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同时,还有助于推进我国的技术创新。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资源配置枢纽,金融业的支持无疑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一个与环境气候相联系的概念。目前被广泛引用的是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阐述: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等等。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
(二)低碳金融。“低碳金融”是近10年来国际金融领域出现的一项重要金融制度的创新,王宇和李季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界定了碳金融的内涵:从狭义上讲,世界银行把碳金融定义为提供给购买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资源;广义的碳金融是指气候变化的市场化解决方案。他们指出碳金融的四大功能:一是减排的成本收益转化功能;二是能源链转型的资金融通功能;三是气候风险管理和转移功能;四是国际贸易投资促进功能。本文的“低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
与传统经济相比,低碳经济对金融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具有资本密集要求、技术创新要求、环境互动要求、产业合作要求与国家政策扶持要求等特点,低碳经济对金融产品的交易规模、工具要求、服务能级、风险评级都更加严格,构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新的金融体系迫在眉睫。
在碳交易方面,根据《京都议定书》,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之前并不需要承担义务,所以目前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主要是以项目为基础的交易。
(一)低碳项目开发融资不足。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属于供应方,交易的主要类型是基于项目的交易,更多的是指依托CDM的金融活动。由于碳金融在我国传播时间有限,企业对CDM项目的认识不足,许多企业和金融机构还没意识到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加之CDM项目开发时间长、风险因素多,金融机构不愿向其融资,金融服务不够。
(二)碳交易市场不成熟。我国是国际碳交易市场上最有潜力的供应方,但始终处在价值链的最低端,市场机制尚不成熟。随着碳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一些发达国家围绕碳减排权,构建了包括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对我国而言,虽然有丰富的碳减排资源和极具潜力的碳交易市场,但碳金融的发展相对落后,缺乏成熟的碳交易制度、碳交易场所和碳交易平台,国内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价值、操作模式、交易规则等尚不熟悉。
(三)缺乏碳金融衍生品。在目前的各个碳交易市场中,与排放权相关的远期、期权是主要的交易工具。随着金融机构的介入,在碳交易市场上除了碳排放权这种基本产品外,各种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而目前在我国的碳交易市场上还没有碳期权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产品。这类金融创新产品能为交易双方提供新的风险管理和套利手段,使我国的碳交易市场更丰富多样化。
随着全球碳减排需求和碳交易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碳金融逐渐成为抢占低碳经济制高点的关键,为了让碳减排获得持续不断的资金流,更为了从碳减排权中获得能源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全球开始建立碳资本与碳金融体系,这将对危机后的全球经济与金融格局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全球碳金融框架下争取主动权刻不容缓。
(一)商业银行加大对低碳项目的融资力度。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与其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对商业银行而言,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拓宽商业银行的贷款产品范围和金融服务内容,同时给商业银行带来了金融创新的新领域和压力。低碳经济的发展资金需求巨大,需要现有金融体系与金融机构做出适应性调整。商业银行应将低碳经济项目作为贷款支持的重点,积极推出相应的贷款政策,扩展融资渠道,加大对相关产业的融资力度,同时要积极创新贷款管理机制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需求,并做好资金的风险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使低碳项目开发有效进行。
(二)构建国家级碳交易管理平台,统一碳交易市场。近年来,我国在碳交易市场中的第二大市场——清洁发展机制市场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2008年在清洁发展机制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了84%。但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碳减排量资源,却始终位于全球碳市场价值链中的低端位置。充分利用我国区域间碳源和碳汇拥有量的差异,建立中国碳基金制度和生态补偿金制度的基础,对碳源量与碳汇量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合理的交易价格,通过有效的交换形式,使生态受益区在享受生态效益的同时,生态服务从无偿走向有偿,并适时推出碳交易的衍生工具,以此来提升我国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上的定价能力。
(三)开发碳金融衍生品。当碳排放权逐渐成为一种金融工具,金融资本将介入低碳经济模式催生的碳排放权市场,使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金融工具创新的载体,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金融创新品的出现,因此在构建和完善我国的碳交易市场过程中,应逐步实现碳掉期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并能够开发出适合我国碳交易市场的金融产品和交易工具,增加交易的内容,丰富市场结构,扩大市场规模。
(四)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碳金融是一个新事物,有许多问题需要不断研究、探索、实践和总结。金融监管机构要拓宽视野,更新服务理念,转换监管方式,探索监管新思路。金融监管当局应规范碳金融管理机制,并积极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对相关碳金融业务的具体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出台相关的风险控制标准,指导金融机构合理地开展碳金融业务。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协调,制定和完善碳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保障碳金融市场运转的规范化。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陈柳软.新世纪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动向[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陈柳欣.低碳经济:国外发展的动向及中国的选择 [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6.
[3]成万牍.我国发展“碳金融”正当其时[J].经济,2008.6.
[4]崔利平.碳基金四大特色初探[J].证券日报,2007.12.26.
[5]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6]李布.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特征、绩效与启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F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