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九华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与对策
□文/王九华
本文从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现实情况出发,分析中小企业进行国际贸易融资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为中小企业解决国际贸易融资问题提出建议。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过去30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小企业更加蓬勃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做出了突出贡献。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由上年8.9%提高到9.6%,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我国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其自身资金链的脆弱性,随时都有破产倒闭的风险。融资问题是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最大瓶颈,国际贸易融资则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主要途径。
在我国,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开展的国际贸易融资成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外贸业务的重要融资渠道,规范的融资工具为我国企业发展国际贸易融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做贸易的企业利用国际贸易融资的方式进行的融资行为仅占整个融资行为的20%,其中大型企业占有着相当大的比例,相应地中小企业所占比例很小。由于其自身资质差、信用等级低等一系列因素,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优惠贷款,最便利、最务实的融资渠道便是国际贸易融资。若能够顺利融到所需资金,其生存发展便能顺利进行下去;若无法融到资金或融资过程出现意外,则会直接威胁到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一)在贸易融资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中小企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小企业注册资金普遍较少、进出口额较小。按照我国的规定,生产企业注册资金达到50万元、流通企业注册资金达到100万元即可申请进出口权。中小企业的营业额从几万美元到几百万美元不等,大多都是几十万美元。
第二,中小企业没有主导产品和品牌,没有比较优势。中小企业大多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或者缺少实体店铺的贸易公司,没有自己的品牌和主打产品,综合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比较优势。
第三,中小企业经营不稳定,难以获得银行融资支持。中小企业的业务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国际市场利率、汇率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中小企业进出口业务的波动。银行由于无法控制这些未知风险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许多中小企业也缺少对外贸易业务经营管理的能力,有时还会因无法融到资金而主动放弃国外订单,这些问题都对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业务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制约。
金融危机发生后,金融机构普遍提高了中小企业的信用标准,我国的中小企业首当其冲。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和进出口额较小,同时财务信息又不透明,还缺少必要的抵押资产,造成信用度普遍不高,市场的认知度不够,融资能力偏低,,在不对称的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一般都被认为融资风险太大。同时,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实力不强,缺乏竞争性强的项目投资,很难进行独创性开发与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产品的开发,中小企业投资项目集中于附加值偏低、技术含量偏低的产业,参与资本市场的融资将面对很大困难。
(二)对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能力较弱。国际贸易融资由于跨越国际和国内两个贸易市场,涉及银行和商业的双重信用,存在方方面面的风险。其中,贸易风险、操作风险、银行资信风险和进出口企业资信风险是最主要的风险。拿资信风险来说,商务部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外贸企业中只有11%建立了自己企业的信用监管体系,这11%中又有93%是有外资背景的跨国企业。中小企业不重视资信状况的后果就是带来大量的海外欠账,目前海外欠款中的恶意欺诈已经占到所有欠款案件的66%。
另外,进行国际贸易融资的中小企业,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还会面临国家风险、外汇风险、各种贸易欺诈风险等诸多难以控制的风险。对于这些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融资的进程,并有可能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目前,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性贸易融资工具的中小企业还不多见。
(三)对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缺乏了解。由于自身规模和资金实力的限制,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对国际贸易融资相关的业务并不熟练。在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更新换代日益加快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也不注意和银行及时沟通,无法及时获得适合自己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
山西省运城县的一个例子显得极为典型。运城市临期县“美特”公司是一家苹果深加工企业,其产品100%供出口,在欧美、澳洲、东南亚市场非常畅销,经济效益好。外销订单纷至沓来,企业电话接单,不需要推销。该厂现有直接生产能力1,000吨,当年接单 1,200 吨,还有 1,500 吨的订单排队签单。企业总经理害怕接电话,问题就在“资金障碍”。企业新的生产线因为资金不到位而无法生产,流动资产奇缺。正值苹果收购高峰时,由于无流动资金,企业被迫给职工放假10天,等待回笼资金周转。
这个案例中的“资金缺口”体现了银行对中小企业情况的不了解和不重视。一方面说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需求认识不清,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不够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中小加工出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则反映了中小企业经营者对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了解较少,与银行沟通力度不够,不能够主动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融资方式。这个案例中的问题,运用国际贸易融资手段很容易解决,只要企业与银行沟通足够充分,银行没有理由不为资质这么好,并且贸易背景真实可靠的中小企业提供国际贸易融资。
(一)选择合适的贸易融资方式。国际贸易融资作为一种资金融通的新兴融资手段,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等优点,日益受到中小进出口企业的青睐。随着国际贸易融资需求的进一步增长,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国际贸易融资服务业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特别是资金需求迫切、相关知识比较匮乏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的选择对于其运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在选择国际贸易融资方式时应遵循降低成本与风险分散相配、融资与贸易方式相结合、国际贸易融资与交易阶段相适应的原则,并综合运用现有国际贸易融资工具,发展结构性国际贸易融资和供应链融资业务,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
(二)建立健全出口风险控制体系。中小企业应树立风险意识,充分意识到国际贸易融资涉及到的风险,转变发展思路,利用不同的结算方式,科学、合理地控制风险。中小企业要想将出口风险的防范纳入日常的经营管理之中,就必须完善公司的财务核算制度,把风险成本管理作为一项指标纳入其中。同时,中小企业还要加强对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以及对客户资信状况的调查与管理,进一步加强银企沟通,及时规避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出口信用保险是一项各国都在采用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在中小企业没有能力对国外客户进行资信调查或者调查成本过高时,出口信用保险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由国外客户或银行资信下降而带来的损失。中小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规避海外应收账款风险、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扩大贸易规模的同时,也可以提升企业的债券信用等级以获得进一步的融资便利。
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的同时,再运用国际保理、福费廷等新型结算方式,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海外信用风险。国际保理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贸易融资、坏账担保、账务管理等多项服务。福费廷是一种特殊的出口贸易融资方式,给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条只要履行合同就可以立即得到现金的途径。福费廷所能接受的风险为银行风险、外汇风险、商业风险、政治风险和不可抵抗力风险。
(三)培养贸易融资专业人才。国际贸易融资是一项技术性比较强、操作比较复杂、知识面比较广的业务,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既全面又专业的业务素质。
首先,中小企业必须对拟从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业务人员进行国际贸易、国际惯例、国际金融、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的培训,还要对银行的相关业务和产品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不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理解各类产品的特点。
其次,要在平时工作中注重对贸易融资实践的总结,不断积累经验,尤其要精通国际贸易知识和运输保险业务,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市场动态,了解掌握商品行情的变化,培养对国际贸易市场的洞察力,增强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
(四)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要想得到银行和政府的信任,中小企业就要让自己变得有价值,要改变制度来达到地方政府要求的担保要求。银行之所以在给中小企业贷款时疑虑重重,就是因为中小企业难以给对方有效和值得相信的凭据来证明企业在得到这笔融资后能带来丰厚的收益还贷款。这样的情况是最常见、也是最影响企业发展的。所以,如何让企业自身能被银行所承认,这就需要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来实现。
企业自身要先从内部入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来考虑企业眼下最重要的任务和最需要做的事,不断提高对金融的认知,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的承债能力。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在资金链断裂后,就四处举债,高额的利息让很多企业名存实亡。针对这一现象,中小企业融资切勿“病急乱投医”,融资是长期策略,不要急于求成,不能让利息高于社会的平均利润水平。
本文主要从中小企业自身的角度分析了解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要解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还需要企业、银行和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中小企业要对国际贸易融资引起足够的重视,学习并接受各种国际贸易融资工具,参与融资体系的构建;银行方面则要提供更多适应不同需求的国际贸易融资工具,创新和改进现有融资工具,对外向型中小企业融资给予行动上的支持;政府则应着力于融资体系、担保体系及信用体系的建设,完善国际贸易融资工具的流通市场,为外向型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提供良好的环境。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1]刘春兰.关于外向型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探讨.经济问题,2006.12.
[2]蔡粤屏.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路径选择.企业经济,2007.8.
[3]李亚.论中小型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问题和对策[J].网络财富,2009.6.
F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