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现场审计技术在商业银行内审中的应用

2011-08-15 00:50:50王淑贞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年10期
关键词:疑点系统

□文/王淑贞

非现场审计技术在商业银行内审中的应用

□文/王淑贞

非现场审计是指建立在现代信息处理和传递方式基础上,通过连续地搜集被审对象的各种数据和资料,依据预定的程序和方法,分析、评价和监测被审对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一种审计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内部审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网络技术与审计技术结合成为非现场审计发展的必然方向。

一、我国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系统应用现状

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根据自身需要推出了非现场审计系统。建设银行于2006年首家推出“非现场审计系统”,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也在2008年相继推出了符合自己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的非现场审计一期系统和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CAA系统)。

随着非现场审计系统在商业银行的广泛深入应用,审计发现问题的广度、深度和精度都得到了质的提高,特别是针对具有量大、重复性强的负债和个人资产业务效果则更为显著,在发现小概率、高风险事件方面更是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非现场审计的特点和优势

非现场审计是现代信息处理和传递方式下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监督方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定期采集被审计单位原始数据,利用计算机审计软件进行有重点的分析、评估出风险线索,确定审计重点,为现场审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二是对被审计单位定期进行非现场分析,审计分析有连续性和科学性;三是通过网络实现数据在线审计或离线审计,实时、有效地对被审计单位各项业务进行监控,审计时间可事前、事中、事后分阶段进行,具有实时、有效、动态的监控功能。

与现场审计相比,非现场审计具有全面性、时效性以及成本低、效率高和规范性强等诸多优势。近年来的审计实践表明,非现场审计已成为内部审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一)扩大了覆盖面,确保时效性,审计的深度、广度、精度增加。一是扩大了审计覆盖面。传统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某一时期或某一项业务进行审计,有一定的阶段性或间断性。非现场审计依托高科技手段,可以远程调集所有机构的有关业务数据并进行监测,有助于全面把握分支机构和各项业务的风险状况,确保审计的全面性;二是确保审计时效性。借助计算机系统,非现场审计可以做到连续地收集数据并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隐患,有效控制和制止,有助于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甚至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适应了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和最大限度地实现价值增值的要求,这是传统审计无力做到的。

(二)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一是节约审计成本。非现场审计模式下,审计组除了必要的现场调查和现场沟通外,可以大大减少审计人力费用、差旅费用和时间费用;二是减少了调阅资料时间。非现场审计模式下,审计数据的采集主要通过固定的审计数据采集接口来获得,避免了现场审计中依赖被审计单位提供数据,使内部审计具有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三是提高审计效率,增加审计价值。非现场审计是从定量分析到定性分析的过程,分析性复核方法贯穿于非现场审计的全过程,增强了审计人员的理性思维,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和无效劳动,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使现场审计更具针对性,并且可以有效地解决审计资源不足与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

(三)实现了由事后审计向事中、事前审计的历史性跨越。一是具备提前预警预报风险的作用。传统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情况进行的事后审计,是静态的审计活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非现场审计实现了远程的数据采集、审计取证、分析评价,审计工作从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事前审计相结合,从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利用审计数据采集接口、远程审计取证的非现场审计模式,使得对被审计单位的实时监控、持续监控和全过程监控成为可能;二是有利于把有限的审计资源最优化地配置到高风险的领域。运用非现场审计手段,可以将有限的审计资源集中用于内部控制相对薄弱的业务领域、重点单位和部门及重大风险事项。加大对业务风险点和薄弱环节的监测频率,有助于准确选择审计重点,科学制定审计计划和安排审计项目,使内部审计更具针对性。

三、非现场审计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非现场审计系统固有的局限性。由于数据等因素的局限,非现场审计发现的疑点只是表象,深层次的问题仍需要现场查阅资料、访谈乃至实地查看才能得出完整、准确的结论。从某种意义上讲,“非现场审计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现银行内部的操作风险,而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只能提出风险提示,对于深层次方面问题的暴露,目前的非现场审计系统还处于较弱势的阶段。

(二)审计模型运行结果精确度还需进一步提高。模型处理是对业务部门提供的电子数据进行分析,其结果精确度受数据质量的影响较大。目前,各家银行的信息系统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各业务条线常常各自为阵,信息之间难以共享。同时,模型设计时考虑不够完善,与制度、流程不够匹配,针对性不强,也是造成模型运行效率不高的重要因素。上述情况导致对模型运行疑点进行现场核实时,难免出现疑点数量多而准确率低的情况。因此,在部分审计人员心中又产生了非现场审计不如现场审计直接有效的疑虑。

四、对我国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系统推广应用,完善分析模型,创新非现场审计组织方式,充分发挥非现场审计系统功能。一是加快非现场审计软件研发和应用,实现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存储、信息处理程序化;二是丰富完善分析模型,实现非现场审计技术方法的模块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非现场审计作业标准的全面执行;三是建立非现场审计监测及常态化运行机制,落实规范、有序的非现场实时监控。

(二)积极开展计算机审计系统应用培训,提高审计人员利用非现场审计手段的能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是成功实现非现场审计的关键。每名审计人员都必须经过现代审计理念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等非现场审计培训,并具备利用非现场审计手段的能力。

(三)准确定位,实现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计的有机结合、互为补充。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计监督方式不同,二者各有优势,各有局限。非现场审计是一种远程测试和取证手段,只是支持发现疑点和线索,所发现的疑点只是表象,深层次的问题仍需要现场查阅资料、访谈乃至实地查看才能得出完整、准确的结论。因此,要准确定位,将二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统一于完整的审计监督体系之中。以非现场审计帮助制定科学的审计计划,提供审计线索,筛选疑点样本,确定审计重点和切入点,保障审计样本的代表性和有效性。非现场审计广泛的覆盖面与现场审计有针对性的审计点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审计监督网络,促进审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实现。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河北总审计室)

猜你喜欢
疑点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工业设计(2022年8期)2022-09-09 07:43:20
WJ-700无人机系统
ZC系列无人机遥感系统
北京测绘(2020年12期)2020-12-29 01:33:58
超分辨率重建技术在海域使用疑点疑区监管中的应用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半沸制皂系统(下)
始于深度诠释疑点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中的难点与疑点
巧用方法 突破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