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青
节能增效方能缓解资源压力
■赵青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在2011年(5月11日)ABB自动化世界活动主题论坛上表示,“十五”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未来能源需求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能源供应难以保障、环境不堪重负,必须依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来削减总量、减少排放。
自从上世纪50年代爆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国际舆论便开始关注起“能源危机”的问题。有人甚至说,传统石化能源已经消耗殆尽,如果不加快开发出新的能源资源,未来50年内人类将会面临资源匮乏的窘境。于是,提高能效被认为是煤炭、天然气、核能和再生燃料之外的第五种发电“燃料”。
节能这第五种燃料不仅能像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燃料一样满足人们对于能源不断增长的需求,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节约能源比开发新能源更为重要,毕竟很多节能举措的实施只需要花费很低的成本。“传统发展方式不可持续,我们最大的能源是节约。”新任中石化集团董事长傅成玉认为,构建中国现代能源市场体系应该成为能源领域改革的着力方向,企业的积极融入和市场的主体地位是实现中国现代能源工业体系的基础和关键。
日本是全球能源使用效率最高的国家。日本政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采取了包括推行标准、奖励计划、税收政策、标识制度和强制性目标在内的一系列综合性措施,令该国的能源效率达到美国的2倍。消费同等数量的能源,日本可以产出2美元GDP,而美国只能创造1美元。对于国内能源和资源极度匮乏的日本来说,提高能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日本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和企业合作来制定各项能效措施,双方协作建立了一个框架体系,让商业机构可以据此预计增效节能的长期投资回报率。
过去的5年,埃克森美孚共投资13亿美元,用于提高能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自身生产运营直接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降至1.28×108t,实现减排300×108t,相当于美国公路上减少60万辆汽车。提高能效是埃克森美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公司生产运营的核心。
“十五”“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均GDP超过4 000美元。而能源快速增长是支撑过去10年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超过10%的一个基础。1981—2000年间,能源消费总量翻了一番多,增长了8.6×108t标准煤,年均增速为4.5%;2001—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又翻了一番多,增长了17.9×108t标准煤,年均增速达8.4%。到201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已达到32.5×108t标准煤。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同时还带来了环境问题。目前,我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超过2 000×104t,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0%。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片面追求GDP增长,同时又缺乏合理有效的监控手段,因此,造成了巨大的隐形资源浪费。2005年由于我国低附加值产品大量出口,贸易“顺差”中隐藏着能源消耗的“逆差”原因,出口商品“捎带”出去相当于3×108t石油的能源。
“十二五”期间,虽然工业领域能源消费将放缓,但交通、建筑、民用能源的需求却迅速增长。其结果是,我国能源消费需求仍有可能保持较快增长速度。需要注意的是,未来“十二五”与过去的状况不太一样,从资源的供应情况来看,已无资源可供,环境不堪重负。专家认为,其出路在于依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削减总量,减少排放。虽然需求是53×108t标准煤,能否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标准煤用量7×108~8×108t?另外,依靠发展非化石能源,减少排放,通过开发清洁、高效、低碳的非化石能源,减少经济高速发展对高碳能源的依赖。
石油和化工行业对能源依赖度很高,能源既是燃料、动力,又是原料,作原料的能源占40%左右,因此能源消耗量很大。目前,石化行业节能减排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能源供应仍将紧张;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产能增长过快;节能减排的基础薄弱;一些企业用于规模扩大的投入比较多,节能减排投入相对比较少,同时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尚待提高。
笔者认为,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必须立足国内,立足企业实际,显著提高能效,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坚决实行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在这方面,能源企业带头节能降耗具有双重效应,不仅培养了自身的节能意识,而且能为其他纯能耗企业起到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