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杰
(陕西省林木种苗工作站 陕西 西安710082)
2000年以来,国家投入专项资金,实施了林木种苗工程建设,使我国林木种苗生产基地得到了快速发展。林木良种基地是种苗工程建设的重点,近十年来,全国建设林木良种基地600多个,总投资超过5亿元。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为我国林木良种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我国林木良种选育、生产和推广的基础还很薄弱,目前的总体情况仍然是优良品种少、生产规模小、良种产量低、示范推广缺乏力度。林木种苗良种化程度低仍然是林木种苗事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也是制约林业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用好国家投资,建好良种基地,努力提高良种选育、生产和推广使用水平,促进林木种苗事业良性、持续和快速发展是当务之急。本文结合近年来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的一些实践经验和国家林业局有关基本建设项目的要求,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工程的主要内容进行以下探讨。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良种基地建设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良种培育工程、繁育生产及设备工程、附属工程3个方面。
良种培育工程是良种基地建设的核心和主要投资方向。良种培育一般可分为3种模式,即:种子园、采穗圃、母树林。良种培育采用有性繁殖方法的应采取种子园及母树林建设模式,如大多数针叶树种;采用无性繁育方法的应采取采穗圃建设模式,如大多数阔叶树种,特别是经济林树种。良种培育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有整地、育苗、栽植和管理。包括以下各分区。
资源收集和优树选择是良种选育的基础,对于未开展过良种选育基础工作的树种而言,建设资源(优树)收集区尤为重要。资源(优树)收集数量要按照有关技术规程,根据技术条件和资源情况确定,建设面积一般可为3~10 hm2。优树收集应根据优树选择标准,选择天然优良林分进行;种质资源的收集,应尽可能对的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收集。收集材料包括种子、幼苗、接穗、根等。
引进的品种应为相同气候区域内选育成功的优良品种,品种引进应当按照规定,选择从选育单位或持有该品种良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引进,以保证其品种的纯正。建设面积依据收集或引进的品种数量而定,收集或引进材料主要为成品苗或接穗。
包括实生种子园和无性系种子园。种子园的设计和建设要严格按照有关种子园营建的技术规程进行,建园材料必须通过选优而来,优树家系数量和建设面积要达到标准要求。种子园应尽量建设在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壤条件较好的地块,以利于集约经营。
种子园幼树时期应加强抚育管理,每年进行松土、除草、扩穴施肥及补植等,保证幼树正常生长。成林后要特别注意病虫鼠害的防治,以利于提高种子产量。
测定林是对优良品系(优树)进行遗传价值测定,以进一步选优并发展世代种子园。测定林应严格依据有关技术规程进行设计建设,建设面积依据测定的家系(品种)数量确定。
采穗圃主要是为优良品种的扩大繁育生产接穗,一般应根据基地区域内目的树种发展规划确定适宜的建设面积。采穗圃应根据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目的树种一般为1个,建园材料应保证品种纯正、来源可靠,并通过审(认)定,品种宜多样化、系列化。采穗圃建设的关键环节是穗条、嫁接和管理。
在生产急需或尚不具备种子园建设条件时,可在优良种源区建设母树林。母树林可分为新建和改建两种形式,新建母树林应在优良林分内通过选优,采集优树的混合种子营建;改建母树林应选择条件适宜的优良林分,实施抚育、疏伐等措施进行改建。母树林建设应按照有关技术规程进行设计和建设,建设面积根据用种需要确定,一般不宜大于70 hm2。
示范(试验)林用于对良种基地选育生产的优良品种进行示范试验,展示新优品种的生长特性和经济效益,试验总结栽培和经营管理技术,为大面积推广作好宣传和示范。示范(试验)林建设可按照目的树种常规造林或试验要求设计,建设面积一般可为5~20 hm2。
繁育圃的主要作用是繁育以上各区的建园材料,而非生产对外销售的苗木。繁育圃应选择交通、水源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块,可按照苗圃的要求设计,建设面积根据基地建设需要确定,一般小于10 hm2。
良种培育工程的投资重点为种子园、采穗圃和母树林。
包括繁育生产工程和生产设备工程两方面,主要建设内容有:
土建工程包括库房、综合管理用房、管护房、晒场等。库房包括种子库房和机具库房,综合管理用房包括检验室、标本室、档案室等。库房、综合用房和晒场可集中于管理区建设,便于经营管理,管护房应靠近种子园等生产林分建设。房建一般为砖混结构,鼓励对原有房屋维修使用,新建面积一般不大于300 m2,其中库房建设要适应种子的储存需要,采取通风、防潮和防鼠等措施;晒场应硬化处理,一般为灰土基层和水泥抹面。
灌溉方式应根据地形和灌溉需要确定,主要有渠灌、固定喷灌、移动喷灌、滴灌等,建设内容包括修建蓄水池、输水管道铺设、加压系统、控制系统、喷(滴)灌设备铺设等。采穗圃、繁育圃必须要具备灌溉条件,温室或大棚应配置内部灌溉设施设备,其它各区可根据资金量和地形条件考虑建设。
如因气候和生产需要,可建设温室或大棚。温室宜为砖混半拱形日光温室,镀锌钢架覆膜结构;大棚一般为拱形镀锌钢架覆膜结构。温室及大棚的供暖设施根据需要建设,其面积满足本基地的育苗生产需要即可。
对建设地点应根据需要对种子园、采穗圃、繁育圃和收集区进行土地平整和土壤调查,以利于开展生产,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壤肥力。
生产设备包括种子采集、育苗生产、种子常规检验、种子加工储藏、病虫害防治设备及生产用车。目前选用的设备主要有:高枝剪、小型耕作机、抽样器、种子风(精)选机、台秤、缝包机、喷雾机(器)、发芽箱、干燥箱以及生产运输车辆等。
繁育生产设备工程的投资重点为灌溉系统和生产设备。
附属工程主要包括供水供电、道路、防护设施等。
供水工程主要包括水源设施和生活办公给排水设施。水源建设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主要形式有小型拦水坝、机井、蓄水池、水泵及输水管(渠),生活办公的给排水建设可按照建筑物给排水工程设计建设。
供电工程应根据生产生活需要,由当地电力部门设计建设,一般包括输电线路、变压器、照明灯具等。
道路可分为主干道路和生产路。基地通往相邻公路应修建或维修主干道路,主干道路一般为林区Ⅱ级道路标准,沥青或水泥路面。基地管理区至各生产区、各生产区内均应修建生产道路,一般为砂石或硬土路面,可通过小型生产运输车辆。
防护工程应起到防护和隔离作用,包括围墙、防护围栏、生物隔离带及防火隔离带等。围墙一般为砖混结构,主要在管理区及确有必要的生产区周围建设;防护围栏一般采用水泥桩加固铁丝网,在人畜可能干扰的生产区周界架设;生物隔离带用于防止人畜危害和花粉传播等,可根据地形和树种需要设计建设;防火隔离带应根据地形和防火需要开设,达到防火要求。
包括设立宣传碑牌和挂设识别标牌。良种基地应当在交通要道及村镇附近设立宣传标志,提示当地居民及过往路人遵守良种基地的管理规定,提高防火及保护意识,宣传基地成效。宣传标志包括宣传碑和标示牌。宣传碑可为砖混结构,宣传牌可为钢架结构,宣传碑牌上应注明良种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基地管护的主要措施及要求。种子园、采穗圃、收集区等各区应设立水泥界桩,并可根据需要,在母树上加挂小型铁制或铝制标牌,以便于观测。
为提高基地的经营管理水平,可根据需要购置必要的信息管理设备和办公自动化设备。主要有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数码照相机及办公桌椅和档案柜等。附属工程的投资重点为供水供电和道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