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敏 钟志刚
(简阳市农业局蚕桑站,四川 简阳 641400)
多年前,蚕桑行业就提出抓“三提高”,年复一年,但收效甚微,特别是遇到“蚕茧大战”,蚕茧质量就大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体制机制外,最根本的问题是业务指导、技术培训未跟上。在新形势下要有新的思维,新的措施,良种得用良法,才能真正实现“三提高”。现就多年从事蚕桑技术指导工作的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养蚕生产是一项季节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养蚕布局是指一年内养几季蚕,每季养多少,什么时候养,养什么品种,养蚕技术措施等;直接关系到养蚕生产的成败和桑叶的合理利用以及劳动力、设备的调度,桑树采伐形式,生长情况,统筹兼顾,全面考虑,同时注意当年的气象预报,参考本地历年养蚕气候记录,让上蔟期躲过绵雨、高温和农忙,趋利避害,这样才能保证养蚕生产的顺利进行,充分调动广大蚕农的生产积极性。
养蚕前,根据布局计划和实际情况,落实生产任务,根据养蚕数量的多少,准备好蚕房、蚕具、蔟室、蔟具、劳力、消毒用品以及消耗物资等。
开春前,搞好桑树的合理修枝、肥水管理,充分保证桑树能旺盛生长,产出足够的优质桑叶。根据桑树的多少,管理水平,结合历年的经验,预测桑叶产量,确定当年各季的养蚕数量,提前准备好蚕房蚕具和各种蚕需物资,并在发共育蚕前两周将蚕房、蚕具再次清洗消毒备用。
凡有经验的蚕农都知道:养好小蚕七成收。这足以说明,搞好小蚕共育至关重要。小蚕对高温适应性强,适应偏高温度饲养26~28℃,蚕儿发育快,发育齐,食下量、消化量以及体重增加多,产茧量高;小蚕生长发育快,对桑叶质量要求高,需要水分蛋白质含量较多,老嫩较一致的营养丰富的桑叶,才能满足小蚕成长的需要。小蚕对病原微生物及有害药物的抵抗力弱,不良气体或各种农药通过气管、皮肤、食道而破坏蚕儿机体,即使药量少也容易引起中毒。饲养中消毒不严,一旦蚕儿感染病毒都有潜伏期,一般小蚕期感染,大蚕期发病,因此,生产上特别强调小蚕期的严格消毒防病,小蚕就眠快、眠期短、蚕体细小、操作不便、蚕儿的移动距离小、食桑时间短,还具有趋光趋密性强等特点,给桑要精细力求均匀,桑叶要保持新鲜,及时扩座匀座,保持室内光线均匀,促进蚕儿食桑充足、发育齐一,保证小蚕共育质量。
抓好上蔟工作直接关系着蚕茧产量和质量,关系着蚕农的经济收入。因此,要切实做好上蔟和采茧售茧工作,提高原料茧品质。
上蔟是一件比较集中的工作,一定要在上蔟前根据养蚕数量准备好蔟具蔟室。搭好蔟架铺好蔟具,以免上蔟时工作忙乱。正常5龄蚕发育到一定程度,食桑逐渐减退,停止食桑,并大量排绿色软粪,胸部透明,身体略软而缩短,头部左右摇摆吐丝缕,这是上蔟的最佳适期。积极推广熟蚕自动上蔟技术,防止上蔟不及时,造成蚕丝损失,防止上蔟偏早,未熟蚕在蔟具上来回爬行,不仅影响熟蚕吐丝结茧,同时排泄物污染正常茧,影响蚕茧品质。蔟室的温度最好在24℃左右,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吐丝结茧。
采茧要掌握适当时期,采茧过早,蛹体尚嫩,容易出血,污染茧层。采茧过迟,若为蝇蛆所寄生,则形成蛆孔茧不能缫丝,增加损失。采茧时期应在化蛹后,蛹体变为黄色时较为适当。一般春季上蔟后7d,夏季5d~6d,秋季6d~7d采茧较为适宜。采茧时必须做到分批上蔟,分批采茧,先上先采,不采毛脚茧。采茧动作要轻,轻采轻放,切忌乱甩,不要堆积过厚,要薄摊匾中,以2~3粒厚为度,以免发热,影响茧质。在采茧时,一般要注意按上茧、双宫茧、次茧、下茧分别采放。避免次茧污染上茧,影响售茧价格,从而影响收入。出售鲜茧时,要严防发热,装蚕茧的筐、篓中间要插放气笼或干稻草,每筐不能装得太多,更不能用力挤压,以利通风换气。做到轻装快运,当天采茧、当天售茧、分级出售、优茧优价。
扶持建立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依托,统一组织小蚕共育、统一消毒防病,协助蚕农销售蚕茧。积极探索试点蚕桑综合利用如大球盖菇的生产等。
综上所述,抓好养蚕生产的每一环节,严格消毒防病,小蚕期注意保全蚕头,量桑养蚕,以叶订种,科学养蚕,科学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蚕茧产量高、质量好,效益也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