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蚕桑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1-08-15 00:43
四川蚕业 2011年3期
关键词:阆中蚕农养蚕

赵 毅

(阆中市蚕桑局,四川 阆中 637400)

1 阆中市蚕桑产业发展历史成就

阆中蚕桑生产历史悠久,久负盛名 (阆中蚕丝制品从唐代即列为皇室贡品),在1924年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连花牌”生丝获金奖。1995年阆中蚕丝产业达到鼎盛时期,全市拥有桑树1.52亿株,桑园面积8000hm2,发蚕种16.4万张,产茧约400万kg,蚕丝产值3亿元,年缴税金2000多万元。蚕桑产业为城乡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时阆中的蚕桑产业形势概括为 (阆中蚕桑志)“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但是,由于受国际丝绸市场行情波动,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阆中蚕桑产业不断下滑,桑树基础不断萎缩,发种量、产茧量不断减少。为此,笔者就阆中蚕桑产业发展进行了调查分析,共同行者商榷。

2 阆中蚕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养蚕劳动力紧缺

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吸引大量的劳动力进城务工,能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实在太少,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和养蚕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加之蚕桑生产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季节性用工多,且与农忙打逗,笔者在原蚕桑基地五马乡陈家沟村2组调查,1982年实行农村责任制时,全组在册22户,人口108人,全年养蚕68张,户平3张多,到2010年,全组在家的人数只有28人 (包括上学的学生),不养一头蚕,因此农村劳动力紧缺,严重制约了蚕桑产业的发展。

2.2 蚕茧比较效益低,蚕农管桑养蚕积极性不高

蚕桑属传统产业,在过去劳动力价低时,是农民致富创收的骨干产业,从事栽桑养蚕有利可获,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务工经济环境好转,农民挣钱创收的方式多元化,传统蚕桑产业优势逐日下降,蚕茧价格与农副产品的比较效益低,并且蚕茧市场价格上下宽幅波动频繁,严重挫伤蚕农积极性,挖桑毁桑现象十分突出。据资料可查1985年鲜茧价格为3.39元/kg,可购大米12.3kg,到2009年鲜茧价格为18元/kg,可购大米4.9kg,使从事栽桑养蚕农户积极性不高。近几年,通过打造农业特色产业和实施蚕桑百万工程等项目培育出的一批蚕桑业主大户,经营十分艰难,纷纷转行,转产。在五马、宝马、天林等蚕桑基地乡调查的业主大户赵如伟、王志勇、赵记如、李光荣、谬吉树等大户年养蚕都在30张以上,现在都弃桑改种植其它作物。

2.3 蚕桑生产成本不断提高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推进,物价不断上涨,生产资料价格一路飚升,特别是劳动力成本涨幅过高,在2008年养蚕时雇请一个养蚕工每日工资30元,到2010年每日工资60元,还不好雇,蚕桑产业的生产成本日益提高。

2.4 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蚕桑产业发展慢

阆中蚕桑服务体系严重断层,无法对蚕农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技术指导服务,一是乡镇蚕桑技术干部待遇低,工作热情不高,二是原来建立的村级蚕桑中心辅导员队伍由于无经费,队伍解散,严重制约了新技术,新桑蚕品种的推广,导致蚕桑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产业发展缓慢。

2.5 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

虽然我市招引了蚕桑丝绸龙头企业,由于龙头企业经济实力薄,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企业运行机制不活,难以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的带动作用,无力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机制,不能较好地解决蚕茧生产者与加工企业之间的利益,无法成为蚕桑产业投入主体。

2.6 政府投入资金少,蚕桑产业发展难

蚕桑产业发展前期基础是育苗,栽桑,设施配套上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推动蚕桑产业发展,而恰好政府在资金、项目安排上,重点是突出旅游产业发展,在农业方面特别是蚕桑产业上投入资金十分有限,使蚕桑产业发展举步为艰,蚕桑基础得不到巩固。

3 实现阆中蚕桑产业恢复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指导思想及工作思路

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项目为依托,以建设基地乡镇、专业村社、业主大户和基本养蚕户为重点,走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路子,抓好科技培训和加大蚕桑资源深度开发,达到阆中蚕桑产业恢复性发展。

3.2 依托政策项目夯实蚕桑基础

坚持因地制宜,相对集中,适度规模,重点发展的原则,抓住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机遇和按省委省府发展特色效益农业要求,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农业方面惠农政策项目资金。如水保,生态,退耕还林,扶贫开发,农业机械补贴,村道路建设,贴息贷款等支农项目资金,通过市委市府领导协调,使项目资金能与蚕桑产业整合使用,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打造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核心蚕桑基地乡镇和蚕桑专业村,使全市桑园面积得到一定的恢复巩固。

3.3 实施土地流转培育养蚕大户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平等协商,依法有偿,自愿互惠的原则,通过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将全家外出务工人员的弃荒耕地,零星分散分桑园,流转到技术好,有劳动力,懂经营管理者手中,使他们成为蚕桑业主大户和蚕桑基本户 (指一个家庭,两个劳动力,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获得桑园0.33hm2~0.67hm2,年养蚕15~30张,产茧600kg~1000kg的专业养蚕农户,养蚕收入1万元以上,通过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家庭年收入达到2.5~4万元的农户),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帮助规划和建设,搞好技术服务,让大户支撑蚕桑产业。

3.4 发展龙头企业和蚕农合作组织推进蚕桑产业

要加大对外招引好的蚕桑产业龙头企业,在政策、资金、税收上要先扶持,让龙头企业发展强大,才能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企业拉动基地,基地带动农户的产业格局,企业要以订单形式与蚕农签订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让蚕农吃上定心丸,并与蚕农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相对稳定的蚕茧产销关系,从而解决农户与市场的矛盾,切实保护蚕农利益,达到化解市场风险,增强蚕桑产业抵御市场的风险能力,促进蚕桑产业稳步发展。

3.5 健全蚕桑产业技术服务体系

严格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环保安全的要求,以蚕业增效、蚕农增收为目的,围绕改良品种、提升品质,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咨询服务、样板示范、物资供应、编发技术资料、提供信息等多种形式的服务,逐步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对优质桑蚕品种的推广,大力推广嘉陵20号,农桑14号等优良新品种;二是加强先进养蚕实用技术的推广;全面推进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蚕台育,上蔟纸板方格蔟等先进的养蚕设备和技术;三是扎实抓好桑蚕病虫统防统治统消,确保高产、优质、高效;四是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蚕桑基地乡镇要有蚕桑干部,重点村要配备一名蚕桑中心辅导员,形成市、乡、村技术服务网络,建成一支业务过硬的技术队伍,为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6 大力推广蚕桑先进实用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

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从事第二三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阆中市蚕桑产业的发展,但是为促进蚕桑产业健康恢复可持续发展,从提高蚕桑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推广蚕桑新技术和机械化入手,做到大户桑园管理使用旋耕机、伐条机、消毒使用机动喷雾机,养蚕饲育上使用切桑机、自控温湿器,上蔟推广自动上蔟蔟具等农业机械设备,降低栽桑养蚕的劳动强度。

3.7 依靠科研加大蚕桑产业资源综合深度开发,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蚕桑产业应多元化发展,体现其生态价值,综合价值。依靠科研单位,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大对蚕桑资源深度开发,充分挖掘桑、蚕、蛹、蛾、茧、丝资源在造纸、食品、医药、美容、保健、饲料等领域的潜力,加强桑蚕蛹茧丝在生物材料及医疗卫生等高端科学领域中的研究应用,通过多方面、多层次地开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拓宽蚕桑产业发展的新领域,延伸蚕桑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效益。

总之,阆中市蚕桑产业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关键是要把握发展时机,认清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发挥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剖析和解决发展中的每一个问题,以发展作为抓手,阆中的蚕桑产业一定取得新的成就。

猜你喜欢
阆中蚕农养蚕
养蚕不易
养蚕记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阆中蚕桑大户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阆中蚕业发展对策思考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躲雨
在养蚕中成长
当康美遇见阆中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