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君明
我国新会计准则明确指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可见,我国的会计目标趋向于决策有用观。在决策有用会计目标的总要求下,更应关注信息的相关性。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应该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完整性、可理解性、可比性、配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稳健性和及时性。其中,可靠性和相关性是最重要质量特征,其他属于次要的质量特征。会计信息形成必须借助计量属性,计量属性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决定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将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与特征。公允价值定义有多种,有代表性的是FASB和IASB的定义。FASB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日当天,市场交易者在有序交易中,销售资产收到的或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IASB给出的定义是“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我国借鉴了IASB的定义并与其趋同,规定为“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虽然各方对公允价值的表述有差异,但都隐含着共同的特征:公允性、现时性、假设性。(1)公允性是指市场信息公开、透明对等、双方平等自愿交易;(2)现时性是指公允价值在动态价格变化中反映计量日的公允市价或预期值;(3)假设性是指除非计量日与实际交易日重叠,公允价值一般都不是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而是根据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采用某种估价技术估算得出的,是一种潜在的虚拟价格。
(二)公允价值的计量。公允价值需按优先程序分层次计量,层次一:参照活跃市场上同类资产或负债的公开报价来计量公允价值;层次二:没有活跃同类市场时参考活跃市场上类似资产或负债的公开报价;层次三:没有活跃市场时可采用估价技术为基础来计量公允价值。前两个层次因有可观察的参考市价故称为盯市原则(盯市价格),层次三根据是否有可观察参数分为有可观察参数的模型定价法和无可观察参数的盯住模型法。
(三)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对会计信息应具有的质量标准所做的具体描述要求,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判的最一般和最基本的依据,它具体规定了会计信息为实现会计目标应具备的质量的规定。各国表述的具体会计质量特征尽管不同,但大都有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要求,本文认为二者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特征。
1、可靠性。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之一。会计信息具有可靠性,才能够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是用如实反映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联,能够帮助使用者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的结局,或是能证实或纠正预期的情况,从而影响决策。
3、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的关系。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两个最主要的质量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理想的会计信息质量应是既有很大的相关性,又有很强的可靠性。相关性是会计信息有用的本质,可靠性是信息有用的前提、基础,二者相互依托,才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反映。
(一)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公允价值反映的是在特定的时点和经济状态下,市场对资产或负债的定价。而公允价值的变化,也反映了市场对资产或负债所认可的价值变化。在完善的市场中,市场定价反映的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期望值,是一个统计上具有无偏性的指标,这个指标中包含了所有影响该资产或负债价值的信息。现阶段,企业的某些无形资产,如商誉、知识产权、人力资源、衍生金融工具等在现有的计量模式下遇到了难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有助于提高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能力。
关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不少学者认为只限于或主要限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中国目前没有什么衍生金融工具,所以没有必要研究公允价值会计问题。但实际上,作为一种复合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传统财务报表内外的几乎所有交易和事项都可能涉及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例如固定资产,通常是用历史成本计量的,但事实上,按照国际会计惯例,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的固定资产按历史成本计量,而用于偿债或投资的固定资产则应按公允价值计量。所以,公允价值的应用有助于从多方面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在公允价值信息的质量特征方面,最大的挑战来自可靠性而不是相关性,计量的可靠性是决定能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因素。下面,针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两种主要反对意见进行论述,一是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技术较难掌握,涉及许多估计,误差较大,因而造成信息可靠性降低;二是认为公允价值会导致利润操纵,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和欺诈。
1、估计和假设是会计所固有的,公允价值计量难度较大,但可以做到可靠。首先要澄清的是公允价值确实不能提供绝对可靠的会计信息,任何信息系统都无法提供绝对可靠、一致的信息,成本或价值在许多情况下都需要估计,合理的估计是报表编制工作的一部分,这并不会贬低其可靠性。第一,公允价值会计主要对历史成本会计下的某些资产特有利得和损失进行表内确认与计量,仅是根据时间的推移和市场价格的变化进行调整,因此并没有否定历史成本会计下初始交易所取得的账面价值。这些确认、计量所依据的主要是相同资产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这些市场价格还是比较可靠的。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也基本具备了公允价值应用的土壤,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在强化公司治理,提高运作透明度,构建上市公司综合监管体系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证券市场的有效性逐步提高;第二,公允价值会计虽然涉及到未来交易的预测,如金融衍生产品的未实现损益,这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传统会计所倡导的收入实现和权责发生制原则,表面上看是不可靠的。但一些金融衍生产品涉及的金额巨大,如果不及时地在表内反映它们的价值变化,将会给投资者带来极大的风险,而且有些金融产品,如美式期权是随时可以交易的,如果在报表截止日不及时反映其价值,那么也会发生传统的利得交易,从而导致会计信息既不相关也不可靠。何况现在许多金融产品也有许多成熟的估价技术,如著名的B-S期权定价公式,根据其计算出的价格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所以,只要公允价值会计能够提供相对可靠的信息,就是会计计量的一大进步;第三,公允价值计量表面上是为了追求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实际上,它是通过提高真实性来提高相关性。公允价值的本质就是真实与公允并存、合理可靠和相关并重。公允价值计量不可避免地需要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分布和折现率做出主观判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其可核性可能不如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但其具有更大的预测价值,更能如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而且由于公允价值是市场的无偏定价,同一会计主体各个会计期间以及不同会计主体之间,计量技术都是一致的,使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及时性、中立性、一致性也大大增强,足以用此弥补可核性不足的所失,况且历史成本会计下的再度计量所涉及的主观判断也并不比现值少,其可核性也值得怀疑。
2、公允价值和利润操纵之间并无必然的关系。在我国面对经济形势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1998年曾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会计准则中采用了公允价值,但时隔不久由于企业滥用公允价值严重影响了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披露,在后来新制定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取消了公允价值。所以有人说,由于会计准则有经济后果,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就要回避公允价值。但事实是,公允价值要想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需要同时具备三个要素:上市公司管理层蓄意造假、会计审计人员失去职业道德与证券市场监管失灵。另外,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对公允价值做了审慎的改进。比如,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就明确规定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能对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才可以运用价值计量属性。可见,只要严格地按照准则实施,公允价值在我国就会做到公允。
公允价值由于它较强的相关性及能够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等优越性,逐渐被认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其应用也随着市场经济制度和其他经济法律制度的完善而完善,这次新准则的大胆引用公允价值顺应了经济发展的潮流。然而,公允价值的实质是基于主观判断的定性因素大于具有量化标准的定量因素,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对于公允价值的运用就不可避免会引发一些人为操纵的问题。即使在最早提出会计准则的美国,近年来也不断由于公允价值的滥用而发生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重大财务丑闻。在欧洲、香港等会计和法律制度相对完善的国家和地区都不难找到同类的证明。对于尚处在转轨时期的我国来说,在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有待完善的情况下,利用公允价值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积极研究公允价值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减少会计信息失真,从而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我们相信随着市场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工作人员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的增强,技术要求逐渐成熟后,将会取得更加可靠的公允价值,从而使会计信息质量更加可靠和相关。
[1]卢永华,杨晓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J].会计研究,2000.4.
[2]谢诗芬.会计计量中的现值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葛家澍,杜兴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及会计准则问题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