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经验启示

2011-08-15 00:55吴曲波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领导集体建党政党

吴曲波,孟 财

(1.中国人民解放军72959部队,山东济南250031;2.武警上海政治学院政治理论系,上海200435)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社会转型急剧加速、信息网络高速发展、全球化和民主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建设问题日益突出。回顾总结90年来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刻把握政党形象建设的规律,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自身形象建设

一个人有其个人形象,一个国家有其国家形象,同样的道理,一个政党也有一个政党的形象。从一般意义上讲,政党形象就是指一个政党在其党内成员和社会公众心目中的综合印象和总体看法。它既是政党执政的合法性来源,也是构成政党影响力的基本要素。良好的形象不仅能增强党员对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还能提高社会公众对党的信任感和支持度,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抓手。自我党成立以来,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从理论和实践上都重视政党形象的塑造,在不同历史时期树立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形象。

我党从建立之初就比较重视自身形象。在中共一大讨论通过的《中共共产党纲领》中即明确规定了党的名称、性质和纲领,将我党和当时中国社会的其他一切政党、团体区别开来,并逐渐为全国人民所认知。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首次正式提出了党的形象问题,指出:“关于党名,党外许多人主张我们改,但改了一定不好,把自己的形象搞坏了。”[1]建国初期,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在百废待兴的基础上,迅速恢复了生产,完善了各级党政组织,稳定了社会秩序,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从革命战争年代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初步经受住了和平年代执政的考验,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形象得到极大提升,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空前增强。50年代末开始,我们党由于出现认识偏差,开展了大跃进和错误地发动“文化大革命”,使党和国家的事业遭受挫折,党的形象受到损害。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吸收借鉴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政党形象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科学定位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和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任务,把实行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重塑我党形象的根本,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党在群众中改革开放领导者的美好新形象得以树立。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讲”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抓手,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特别是针对与党的形象联系最为密切的党的作风建设问题,江泽民同志强调:“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2]这对新世纪塑造党的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党继续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经受各种困难挑战,推动经济长期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了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用实实在在的执政成果赢得群众的信赖。同时,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等一系列活动,努力把党建设和塑造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3]

二、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宝贵经验

回望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90年,就是要总结经验、把握规律,不断提高党的形象建设水平,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一)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灵魂

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年风雨历程,不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党之所以都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党始终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休戚与共。从党诞生之日起,就在党章中明确规定,要把谋求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彻底解放作为奋斗目标。在为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利益不懈奋斗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怀着对全国人民的深厚感情,明确提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全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我们党也以时时处处亲民爱民的实际行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改革开放以来,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邓小平继承和创新了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思想,围绕更好地实现人民利益,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全党工作衡量标准,赢得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并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两个先锋队”性质,进一步塑造了全民政党形象。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则郑重提出了“以人为本”重要思想,反复强调:“要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不断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4]同时还清醒地指出:“不论我们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必须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宗旨,不断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4]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不仅从理论层面阐明了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表明我们党对自身宗旨的把握达到了新高度,也用实际行动在世人面前展现出了“亲民”、“爱民”的新形象,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普遍认同和广泛赞誉。

(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根本

现代政党理论认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既是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主要来源,也是执政绩效的核心内容。我党成立伊始就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统一起来,为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而不懈努力。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先后采取了平分田地、发行公债、发展贸易、开展大生产运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巩固了革命根据地,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又几次提出要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提出要摆脱苏联模式,找到适合中国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个五年计划,我国国民经济就得以迅速恢复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明确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强调“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5]通过改革开放政策的顺利实行,全社会的生产活力得到极大释放,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强调全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推动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到上世纪末,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基本实现。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任务要求,继承和创新了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系统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塑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领导者的光辉形象,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三)与时俱进推进党的建设,是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主线

从哲学角度讲,形象是一个由内而外的主观性概念,既需要形象主体外在的表现,还需要其自身过硬素质的支撑。历史和现实也告诉我们,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并根据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建设理论,为党的形象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是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和探索者。在建党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与中国共产党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对革命战争环境中建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进行探索,通过重点从思想上建党,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等措施,确保了党在极端困难情况下思想政治组织上的完全巩固,树立了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中流砥柱的形象。建国后,毛泽东和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探索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理论,并取得初步成果,但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出现偏差,使党的执政形象受到一定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对党的指导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拨乱反正,将党的政治、思想、组织路线恢复到正确轨道上来,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坚强核心的任务,并明确提出要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提高党的领导能力,把执政党的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也初步树立了我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领导核心的形象。在第二代领导集体探索成果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深化了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一系列认识,提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全面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始终保持党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先进性形象。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针对执政党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机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方面,不断完善党的执政理论体系,使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路径更加清晰,进一步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领导核心的光辉形象。

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以无可争辩的丰功伟绩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光辉的形象,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公民社会的迅速崛起,党的形象建设也面临新的挑战。因此,适应形势任务要求,在继续保持和发扬我党形象建设优良传统的同时,要在党的形象建设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借鉴公共关系学理论,发挥现代传媒作用,全面提高政党公关能力,这对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6:789.

[2]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519.

[3]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8.

[4]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N].人民日报,2003-01-03(1).

[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14.

猜你喜欢
领导集体建党政党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建党九秩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
论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伟大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