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思考

2011-08-15 00:55杨正艳齐骄阳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卢 玮,杨正艳,齐骄阳

(1.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涉外事务系,2.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拓展教育中心; 3.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湖北十堰442000)

当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引起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出台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进一步激发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学者和企业人员对职业教育的研讨,特别是在高职教育这个领域。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教育者从高职教育的多个层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中研讨较多的有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定位、教学管理、课程体系的解构和重构、实践性教学、顶岗实习、社会服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研讨中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前者的声音很强,后者的声音很弱。前者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职业教育框架。而后者的研究尚处于一种驳杂的、零乱的状态。这种强势的职业教育和弱势的素质教育的研究现状将会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它会误导高职教育的走向;另一个是它会影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在《纲要》的序言中,文章尖锐地指出了我国目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的现状:“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1]《纲要》的第五段也明确提出:“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1]关于素质教育问题,国家颁发了很多文件。强调了多年,但实际效果欠佳。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从《纲要》中,笔者认为国家开始出重拳在各个层次的教育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怎样扭转高职教育中强势的职业教育和弱势的素质教育的局面,我们认为应从加强人文教育入手。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是人文教育。脱离了人文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的平台是无法搭建起来的。在以下的内容中,文章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人文教育。

一、人文教育的源起

欧洲的人文教育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的智者学派。当时为了争取民众,在政治上取得胜利,适应时代对演讲、辩论的广泛需求,智者们把雄辩术、修辞学和文法作为主要教学科目,由此奠定了西方教育史上的“三艺”。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在其《理想国》中指出了算术、几何、音乐理论和天文学科目在人格塑造中的教育作用,后人们把这四科称为“四艺”。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重要得多。因为音乐可以陶冶心灵,调和性情;算术能提高人计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几何能测量阵地、编队布阵;天文能设想和把握人的肉眼不能追逐的天体运作,从整个宇宙发现美。到古罗马时期(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学校教育科目把三艺和四艺融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七艺”。到欧洲中世纪(公元5世纪—14世纪),七艺被涂抹上了基督教色彩。基督教教义认为:人应具备勇敢、正义、智慧、节制、信仰、希望和博爱精神。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17世纪),欧洲的人文主义者倡导的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价值和力量,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提倡以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为教育理想并据此进行教育革新。他们把七艺从神学婢女地位上升为传授人文之学的学科。由此,七艺成为欧洲大学的教育科目后又增添了历史、道德等内容[2]。

在中国,人文教育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人文教育思想也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六艺”。这六艺是古代中国学生必须具备的六种才能。根据《周礼》的记载,中国古代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在当时这六艺只有贵族才有资格习得,一般的平民没有资格接触。到了孔子时期,由于孔子开创私学,普通的老百姓才得以学到这六艺。中华传统文化意义上的教育,无论是儒家思想、佛教思想还是道教思想,本身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

二、人文教育定位

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人’始终是它情有独钟的关注对象。教育赋予人以生存、发展和享受的能力。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人成为‘人’,其次才是成‘才’。并非每一个人都能成‘家’,但却都需首先成‘人’。”[3]所以,人文教育说到底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性的教育。具体地来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性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人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具有一种人文精神或者说具备一种人文情怀。这种精神和情怀的养成需要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文教育。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它通常包括丰富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熏染、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等。这是一个由外向内生成的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它使人能够理解人应该怎样生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大学实施的人文教育还有一些其他的表述,如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通才教育(General Education)以及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等。这是近代西方大学所普遍推行的教育方针和思想体系。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学习非专业知识,为未来的生活做好知识的准备。即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还必须接受普通教育。把人文教育渗透在整个大学课程中。“普通教育的目标则是:在共同的文化中培养具有共通理想的公民。”[3]。在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之所以迅速从一个留美预备学校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并培养了可以列举一长串的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和学者,如邓稼先、周光召、华罗庚、赵九章、钱伟长、钱三强、周培源、茅以升、吴晗、季羡林、张岱年等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梅贻琦校长推行了“通才教育”。清华大学优良的校风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清华大学深厚的人文之光为他们照亮了人生前进的道路。

既然高职教育和高等普通教育是分属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那么高职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目标也不会等同于高等普通教育的人文教育目标。它应该结合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认为高职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人的价值;能够道德地、理性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够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时代精神。人文教育目标的实施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推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三、人文教育的实现途径

温总理在一次答中外记者问题时指出:“民主、法治、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我们认为,人文教育的内容既要涵盖世界的人文遗产又要包含现代的人文经典。高职教育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量身定做出一套具体的人文教育试行方案。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始制定出的方案很可能不完善,但做了总比不做好。高职的人文教育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德育教育应该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德育教育已经在国家规定的基础课中得以实施。我们要申明的是诚信教育应该成为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诚信是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是每一位公民的道德底线。诚信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它展示的是高尚的人格力量。诚信就是做人要诚实和守信。诚实就是真诚、老实、内心世界与外在行为表里如一;守信是重承诺,讲信誉,守信用。“君子诚之为贵”(《礼记·中庸》);“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诚者,圣人之性也。”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关系的前提,是个人或集团融入社会、取得他人信任的基础[4]。从教育功能讲,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诚信教育应有别于政治课理论说教。这种人文教育不是以外在的伦理道德规范和规则去要求学生,而是通过心灵的潜移默化去修正学生的品行;不是让教师说这“不准”,那“不能”,而是学会让心灵告诉自己是非美丑并择善而从。一个是以“堵漏”去禁绝,一个是以疏导而启真[5]。从这一点来讲,人文教育的作用是政治教育无法替代的。

其次,开设一门经典名著阅读与欣赏课程作为基础必修课程。课时根据各校情况而定,30-40课时为宜,主要起启蒙作用。该课程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关于文、史、哲、艺方面的作品,对学生主要起到一种人文思想的启示作用。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在课程设置上也想了很多办法,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推出了不少选修课。有些选修课这个学期有,那个学期无,且学校对选修课程的选取随意性较大。从学生上选修课的情况看,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有的选修课门庭若市人满为患,有的选修课寥若晨星无人问津。所以,人文课程完全依靠选修课进行不仅达不到对所有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目的,久而久之很多人文课程还将遭到流产的厄运。经典名著阅读与欣赏课程的教学可以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法,教师可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做一些集音乐、画面、文学作品为一体的ppt。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和创作的学习过程欣赏文学、音乐、美术的经典作品,从而获得美的感受和人性的升华。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如《传承文明的华夏100书》、《东西方文明对话》等等。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经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认为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如人之两手或两脚”。即使是高职教育,我们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灌输,因为高职教育同样是人的教育。

第三,把人文课程整合到思想政治课程中。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代的职业活动相结合,使政治理论始终与生动的实践活动息息相关。

第四,把人文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是解决高职院校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的课程尤其是学习领域课程为人文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学习领域课程所拥有的体验性、互动性情境,为高职人文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生动的场景,开拓了以自然渗透和情感介入等方式实现文化传承的途径,打开了高职人文教育超越于灌输式和精英贵族式教育的全新视野。如仿真的教学环境、团队协作、顶岗实习、企业教师带入的企业文化等等都包含着丰富的默会性人文知识,对高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职业生活经验具有重要意义。最近十堰职业技术学院聘请德国有名的职业教育专家胡革教授对该院教师进行了为期5天的职业教育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教师深刻地感悟到,胡革教授在以行动为导向的职业教学中不动声色地,很自然的状态中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方案制定能力、目标调整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等。学生在工作中逐步学会了怎样倾听,怎样理解他人,采纳他人意见以及怎样处理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等等。胡革认为,比起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两种能力关系到学生今天和未来的生存状态。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今天的职业可能在明天会淘汰。因此,无论何时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都将会对学生今后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五,人文教育,教师先行。高职院校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对教师进行培训。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定期邀请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学,定期派教师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到企业锻炼、兼职,邀请相邻职业院校到校交流等全方位师资培训的做法已经显露出教师素质显著提高的曙光。胡革教授的言传身教无不折射出他敬业忠诚的职业精神。每一个参加培训的教师都清醒地意识到胡革教授忠诚敬业的职业精神蕴含着一份厚重的人文情怀。他在教学中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尊重学生的自由创造等等都值得每一位教师去思考。作为教育工作者,其自身就应具有尊重、理解、沟通、信任、厚德、热忱、关爱等人文精神。无论什么类型的院校,教师都应该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人,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只有这样,他的教育才能真正触及到人的心灵而不仅止于技能的传授。他的影响力才能浸润学生的一生而不只是教学在当下。《纲要》在第十七章第(五十二)条关于加强师德建设中指出:“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1]”我们要从职业生活对技术与人文教育的整体要求出发加强人文教育。因为“即使是一门纯技术的课程,它也是人化的结果,更何况它的教学过程是在人与人、人与组织及制度的关系中展开的,所以,任何一门课程和它的教学都普遍地存在着人文教育的涵义[6]。如建筑工程专业可以谈建筑的美,旅游专业直接触及到人文和自然的美,会计课程可以谈谈会计美学。会计美学不得不涉及到我国的珠算文化。一学者在他的《珠算的文化透视和科学思考》一文中谈到:“作为计算手段的珠算技术属于物质技术层面,而作为珠算文化则属于精神文化层面。人们学习珠算技术主要是用来谋生的,而传承珠算文化主要是用来谋心的”,“珠算除文化的传承功能和心算的技术功能以外,还可以训练人的心智、意志、纪律和反应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因此,我们要传承的不是珠算技术,而是珠算文化。[7]”

第六,通过外化的形式实施人文教育可以收到功夫在诗外的效果。如有的院校成立了“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创新、创意、创业发展中心”、各种学生社团等。学校可通过这些中心和社团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活动应避免单纯的休闲和娱乐,而要根据学校特点、学生兴趣、专业特色以及职业要求等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使人文教育课程和课外活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通过这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使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沟通能力、交际能力、责任感、道德感、团队协作精神等基本的为人处世技巧和健全人格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8]

学校还可以通过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浸润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我们都知道,“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文化背景,这个文化背景投射到个人身上,就是一种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进而体现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中。人文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形成一种能够体现人文关怀、尊重科学与民主、充满理性和自由之光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浸润其中的人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的自然生成,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8]

第七,人文教育纳入地方文化内容。将地方文化作为一个内容纳入人文教育是高职院校彰显自身教育特色的一个亮点,也是高职院校成为名校的重要条件。“越是地方的就越是世界的”有一定的道理。“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服务的同时,如何构建自己文化特性是地方高校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的课题。地方高校不仅体现在教育设备等外在形式层面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文化的本质属性的内涵层面上。”[9]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区域资源文化优势开发一些带有地域特色的人文课程。以十堰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位于十堰市中心。十堰市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如世界文化遗产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中国汉民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中国民间故事村”伍家沟,房县流放文化,竹溪楚长城,堵河文化和汉江文化等等。这里,远古历史文化遗存与现代社会文明交相辉映。这些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含有丰富的人文思想内容,是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教育,传承民族精神不可多得的史料。我们可以对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采取去粗取精的方法引入人文教育。高职院校往往是一个地方的文化中心,有着独特的区域资源优势和独特的文化背景。因而它在承担着为地方社会服务功能的同时也有责任和能力保护和传承地方的文化遗产,发挥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凝聚力、影响力、辐射力和推动力。

四、结语

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素质要从人文教育开始。我们认为,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关于人文知识的一个内化过程,素质是人文教育的一种外在表现。二者是同质的但理解上又有一定的区别。“因为从传授知识到提高素质有一个内化的过程。这个内化的过程就是在具备一定文化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的锻炼和检验,转化为个人的能力并进一步升华为个体素质并通过具体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素质教育要取得成效,应以人文教育为基础。人文教育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观,必须贯穿于人才培养,即教学活动的全过程[8]。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从根本上冲破职业教育功利化价值取向和工具性思维的桎梏,根治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文化贫血”症和“短视症”。一位大教育家曾说过,大学一旦遗忘了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就等于失去了灵魂而沦落为一种技术作坊。如果是这样,对于高职教师而言,他所充当的仅仅是传授技能的师傅,对于学生而言,他只会成为一个懂得技能操作的高等匠人。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具有人文思想和人文情怀,既能“做事”又会“做人”的人才。职业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他自己。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今天的生存状态,而是面向学生明天的生存状态。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国政府网[EB/ 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 1667143.htm.

[2]李朝阳.七艺的历史流变: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 [J].宁波大学学报,2009(5):5-8.

[3]高职院校人文教育中的六个关键词[EB/OL].www. npc.gov.cn.

[4]唐大超.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及对策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12-15.

[5]姜 葵.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反思[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8-81.

[6]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EB/OL].http://www.cngr.cn/article/61/388/2006/2006071952083. shtml.

[7]人文教育:高职院校软实力提升的必然选择 [EB/OL]. [2009-05-22].http://gxkxfz.sxedu.gov.cn/v1/ShowNews. php?nid=3652.

[8]彭振宇.高职院校推行通识教育的目标内容与实现途径[EB/OL].http://www.jxcsedu.com/Article/ShowArticle. asp?ArticleID=3673.

[9]赵明奇.地方高校与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徐州高校“非遗”特色教育探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6):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