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为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撑

2011-08-15 00:51朱中甫刘志明
四川农业科技 2011年7期
关键词:特派员农技科技

□朱中甫 刘志明

“十二五”期间,资阳市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为重点,创新机制,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支撑引领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和谐进步,推动农业农村又好又快发展。

一、突出创新主体培育,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专业协会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加强科研攻关和技术应用,开展农产品生产、保鲜、贮藏、深加工等领域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发应用,加快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鼓励创建各类农业区域创新服务中心、农业科技型企业、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政府应对其给予财政支持。对新认定的市级农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一次性给予15万元的专项补助,对新认定的市级农业科技型企业、农业科技研发中心,一次性给予10万元的专项补助。

二、加强推广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和水平

1.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目标,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力度,合理布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效发挥其主导和带动作用,确保公益性农技推广必要的人员、经费和设施设备落实,尽快形成以市、县(市、区)农业推广机构为龙头、乡镇农业服务机构为骨干、村级农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技推广新体系,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2.建立健全责任农技推广制度 在县(市、区)和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中建立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建立农技推广专家委员会,设立首席农技推广专家、科技特派员和责任农技员。农技推广专家委员会由首席农技推广专家组成,负责本地区农业科技推广规划的制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确定等。首席农技推广专家由县(市、区)内有一定知名度和权威性的农业科技人员担任,按行业或专业分别择优确定1人,主要负责提出本专业或行业的科技发展规划、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带头开展技术研究和技术指导,为科技特派员、责任农技员和广大农户提供技术信息、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科技特派员负责农技推广具体工作指导、咨询服务、技术培训,加强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加强对责任农技员、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和重点示范户服务;推行乡镇责任农技员包村联户制度,乡镇责任农技员承担若干村的农技推广任务,重点联系若干科技示范户,负责区域内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并记录农技推广日志。

3.培育扶持社会农技推广组织 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专业协会、基层供销社等社会农业科技力量,通过“订单农业”、“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为农民提供包括品种、生产资料、新技术推广等在内的全程技术服务。加快农村民营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努力促进农技推广服务多元化。组织开展农村民营科技服务机构认定,对新认定的市级农村民营科技服务机构(具体认定办法另行制订),给予每家3~5万元的一次性专项补助。

4.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 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选派机制,探索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新机制,鼓励科技特派员与派驻乡镇的农民、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以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形式创建农业企业、农村科技服务机构或示范基地,积极参与当地经济的发展。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要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支持力度,落实支持资金。对科技特派员实施的科技项目,每个项目一次性给予2~5万元的补助。

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和水平

1.加强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围绕“绿色、优质、安全”的目标,加快粮食、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逐步使其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基地、优良种子种苗的繁育基地、农业科技的教育培训基地。

2.加强农业标准化与品牌建设 加快农业地方标准的制订与修订,推广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建立健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产地认证,鼓励农业企业和行业组织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特别是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对通过验收的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由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认定),市本级财政给予每个项目5万元的“以奖代补”资金;对获得国家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者(单项作物不少于6万亩),市本级财政给予每个项目8万元的“以奖代补”资金,各县(市、区)也要安排一定的“以奖代补”资金。加强优势农产品的品牌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支持农业企业和行业组织申请、注册和使用农产品证明商标和原产地标识,鼓励申报专利和省、市级知名商号。对获得国家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称号的企业和产品,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助。

3.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 完善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市、县(市、区)、镇(乡、街道)、村4级农业信息化组织机构;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4.推进农业机械化 加强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在农业各产业的关键环节,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加强现代农艺与农机运用的配套研究,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提升农业机械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到2015年,全市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70%。

5.推进农村环境生态化 积极开展绿化示范村和生态公益林以及沿江、河的防护林建设,全面提高农村绿化水平;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资源循环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为突破口,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支持鼓励农村依靠科技改善农业与农村生态环境,改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经费,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和扶持。

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素质和技能

1.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继续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加快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引进的组织保障、资金投入和管理服务体系,创新工作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到2015年,全市培训新型农民达200万人次,农村致富骨干和带头人50万人次,农民创业培训1万人次,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拥有现代生产管理知识、在农村各领域中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实用人才和拔尖人才队伍。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不少于10万元的资金用于优秀实用人才培育。

2.实施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工程 开展大规模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每年开展知识更新培训1 000人次左右,重点培训100名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创新能力强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努力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乡镇农技站长知识更新培训,市财政每年安排10万元专项经费。对获得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国家津贴、农业学科带头人、技术带头人、科技特派员等称号的专业技术人员,各级财政在科技项目、技术推广经费等方面上给予优先安排。

3.重视农业高素质人才引进 加快引进我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等领域急需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加快构筑人才高地。结合各类科技项目的实施,加快农业高素质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鼓励农业企业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

猜你喜欢
特派员农技科技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