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筠杰,王三华
(高安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西高安330800)
胫骨平台骨折为关节内复杂骨折。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概念不断更新,除注意骨折的治疗,还要注意软组织及骨折端血运的保护。有限切开、间接复位、生物学固定是目前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向。高安市人民医院骨科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16例胫骨平台骨折,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本组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18~60岁,平均38岁。Schatzker分型:Ⅱ型3例,Ⅲ型3例,Ⅳ型4例,V型5例,Ⅵ型1例。受伤后至手术时间1~14 d,平均8 d。
所有患者术前常规X线摄片、CT扫描,并行CT三维重建。平卧位,止血带下手术,采用常规胫骨平台外侧手术入路,仅暴露胫骨平台骨折区域,以能够满足复位要求为准(Ⅳ-Ⅵ型骨折可同时在胫骨平台内侧附加小切口,帮助内侧髁的复位,有骨质缺损者一定要植骨,然后用克氏针、复位钳临时固定或用6.5 mm松质骨拉力螺钉初步固定主要骨折块);后选择合适的LISS钢板进行固定,钢板长度以骨折远端至少能有3个螺孔进行固定为准;取LISS接骨板顺切口插入,位于骨膜和肌肉间,紧贴骨面,接骨板近端放置于平台外侧紧贴胫骨外髁,远端位于胫骨的前外侧面;再利用C型臂X线机确定接骨板位置的准确性,放置准确后可在骨折两端分别以体外LISS专用的定位瞄准器进行螺钉固定;骨折近端拧入4枚锁定螺钉,远端拧入3~4枚单皮质锁定螺钉即可达到有效固定,固定满意后,拔出克氏针或拉力螺钉。
术后均未行外固定。术后指导股四头肌主动收缩锻炼术后8~10周开始患肢部分负重练习,术后开始完全负重时间14~20周(平均16周)。
本组16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为4~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15例术后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均基本达到关节面平整、平台恢复宽度,骨折愈合时间约为术后16~30周,膝关节功能基本正常。另1例术后出现胫骨外侧髁变形、关节面不平整,负重时有弹响及疼痛。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评分标准:优10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1%。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常见关节部位骨折,属关节内骨折。为恢复关节功能,必须解剖复位,加强内固定,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采用传统螺钉或支持钢板固定,尤其是支持钢板,由于忽视了骨折愈合的生物学特点,对骨折部位软组织和骨膜的广泛剥离,造成骨折端过多的血供破坏及钢板对骨皮质的加压,最终导致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伤口感染等发生率大大增加[1]。LISS作为一项新型的内固定技术,基于微创外科原则,也汲取了髓内钉技术、外固定支架与生物接骨板技术等优点[2]。LISS的设计初衷是针对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上段或平台)骨折。在胫骨近端的应用中,尤其是对于复杂的平台骨折,如合并干骺端骨折和严重软组织损伤的骨折更适于选择LISS系统固定,其以最少的创伤提供了更稳妥的固定和微创技术。IASS钢板不需要严格塑形,钢板上特殊设计的锁定螺孔使螺钉旋入后与钢板成为一个整体。兼有内固定支架的作用。具有良好的成角稳定性和抗拔性,将骨折复位的Ⅰ期和Ⅱ期丢失减少到最低[3],以往为放置钢板尤其是2块钢板而采取的骨折部位的广泛显露以及钢板对其直接接触的骨面的压迫使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受到明显影响[4]。LISS的钢板不与其下的骨膜直接接触,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这部分骨膜和骨骼的血供,有利于组织修复和骨折愈合。对于骺端粉碎骨折也能提供稳定固定[5-6]。本组16例胫骨平台骨折,其中手术失败1例为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可能因平台后内侧粉碎骨块固定不够坚固导致。LISS的临床应用时间不长,有关远期疗效评价有待积累病例长期随访,但是LISS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术后恢复和骨折愈合快、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是一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1] 冯永增,徐华梓,张宇,等.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复杂性胫骨骨折[J].浙江创伤外科,2008,13(2):99.
[2] Ruedi T P,Sommer C.From the classical AO compression plate to the new internal fixator principle[J].Chin J Orthop T rauma,2003,5(3):212-221.
[3] 陈云丰,罗从风,曾炳芳,等.双切口双钢板治疗骨折——脱位型胫骨内髁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3):250-252.
[4] Frigg R,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An osteosy nthesis plate based on the 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 and the point contact fixator(PC-Fix)[J].Injury,2001,32(2):63-66.
[5] Stannard J P,Wilson T C,Volgas D A.Fracture stabilization of proxi-mal tibial fractures with the proximal tibial LISS:early experience in Birmingham,Alabama(USA)[J].Injury,2003,34(1):36-42.
[6] Cole P A,Zlowodzki M,K regor P J.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for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tibia:indications,surgical tech-nique and 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e UMC Clinical Trial[J].Injury,2003,34(1):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