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高职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新模式探究

2011-08-15 00:51李秀娟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学分制思政院校

李秀娟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部,湖南长沙 410004)

学分制下高职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新模式探究

李秀娟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部,湖南长沙 410004)

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后,给传统的思政实践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为突破挑战,有必要建立学分制下高职院校实施思政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即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种大模式。为确保实践教学新模式得以践行,除以往学界探讨的其他保证机制而外,还须建立学分保障机制、多维评价机制、联系院系机制和全程参与机制。惟其如此,高职院校的思政实践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学分制;思政实践教学;新模式;新机制

一、实行学分制给高职思政实践教学带来的挑战

学分制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来衡量学生完成学业状况的一种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学分制在我国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中轰轰烈烈地开始实行,但在广大高职院校中,学分制还是新鲜事物,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是实行传统的学年制。从2006年开始,一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开始推行学分制的改革与试点。在我国大陆,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超过1 200所,占全国高校总数70%左右,高职在校生超过1 300万,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一半多。可以说,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改革,给传统的思政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尤其是对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增加了思政实践教学的难度,其表现在:

第一,人数众多,难以面面俱到。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后,学生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地点和任课教师。如此,在思政教学的课堂上,原有的教学行政班级被打乱,同一个班级思政教师面对的授课学生人数大大增加,一般由过去行政班级的40人左右增加到100~150人之间。因为人数众多,在开展各种实践教学活动时,教师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很难保证课程班上的每位学生都参加了实践教学,即使有些学生参加了实践教学,也因为人数众多的原因质量难以保证。难免存在走过场,应付老师的现象。

第二,彼此不熟,难以合作协调。实行学分制后,思政课堂上,学生的系部、专业被打乱,出现了“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的现象,大家彼此不是很熟悉。联系仅限于课堂上的几十分钟,下课后各自散去,这给思政实践教学的分组讨论或辩论带来了难题。因为分组讨论和辩论开展前,往往需要学生课后查找大量的资料,尔后一个组的成员聚在一起对自己的资料进行分析,确定本组的主题发言。学分制下,大家彼此不认识或者不熟悉,这给分组带来了困难,即使分了组,也因为课后大家的时间不一致而难以聚在一起,因为学分制下,同一时间内,有的学生在上课,有的学生在休息。组员之间难以做到互相合作协调,难以出色完成分组讨论和辩论。

第三,人员分散,难以全部跟踪。思政实践教学的有些环节需要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如爱心行动、红色教育、职业体验等。这类实践教学的形式一般是以行政班级为单位组织的,课程班的思政学生又被分散到了许多行政班级里。鉴于校外实践环节课程班学生人员的分散,思政教师很难全部跟踪自己所有学生的校外实践,因为思政教师参加所有行政班级的校外实践活动是不可能;即使思政教师参加了某个行政班级学生的校外实践,也只能跟踪到自己所教部分学生的校外实践情况,难以跟踪到自己所教全部学生的校外实践。

二、学分制下高职思政实践教学新模式

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给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带来了一些挑战,如何应对挑战,使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能够突破学分制带来的约束和瓶颈,探索一套在学分制下思政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是势在必行的。

要探索学分制下高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新模式,首先要对什么是实践教学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在这个前提下,才能架构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围绕其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个人或集体参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生活动和思想教育活动”[1]。由此可知,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并不是和课堂教学完全相对的,实践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展开的。一些人误认为实践教学就是走出课堂,在校园内或校园外开展的教学活动,这种理解实质上是把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相对立起来。事实上,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有些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当然,某些实践教学就必须要求学生和教师走出课堂。实践教学是为了配合理论教学的,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完成思政课的教育目标。鉴于此,笔者把学分制下高职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分为三种模式,即课堂实践模式、校内实践模式和校外实践模式,每种模式下又细分为四到五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一,课堂实践模式。课堂实践是指除了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外,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结合社会发展现实,精心设计一些使学生互动参与的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互动交流,以检查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等。包括课堂讨论、课堂辩论、角色扮演、影视观摩四种表现形式。

课堂讨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进度,针对与课程有关的当前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基础课可以开展的课堂讨论如:“你计划如何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如何摆正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如何处理学业与恋爱的关系”等主题讨论。概论课可以开展的课堂讨论如:“大学生党员应如何践行‘三个代表’”、“新农村建设应如何因地制宜”、“改革开放成果之我谈”等。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一定要加以点评和总结,通过课堂讨论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课堂辩论: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设定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辩论。如基础课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如下辩论:“明星加入外国国籍是否是不爱国的表现”、“在就业中,能力和文凭哪个更重要”、“人的行为主要靠自律还是他律”等。概论课的部分课堂辩论题目如:“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机遇大于挑战还是挑战大于机遇”、“发展经济是否必然带来环境污染”、“西部开发引资和引知哪个更重要”等。通过课堂辩论,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快速反映能力等,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充分体现课程的时效性。同时通过讨论和辩论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老师及时点评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是对传统课堂讲授方式有益的补充。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指在思政课程的教学中,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扮演一个假定的角色,要求学生按照角色的要求进行发言,教师和其他学生则观察、记录并评价学生角色扮演的行为,评价角色接近程度或胜任度。如“假如你是大一辅导员,如何通过一次主题班会,让大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假如你是外交部发言人,你如何回应记者提出的中国威胁论”、“假如派你去自己的农村当村官,你如何带领村民建设新农村”等。通过角色扮演,可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使学生能够换一个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影视观摩:影视观摩是在一学期课堂教学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选择性的播放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如爱国主义电影《东京审判》、《建国大业》、《邓小平》等,资料片《复兴之路》、《大国崛起》、《感动中国人物》等。影视作品观摩后,一定要求学生就电影内容写一次观后感或者组织一次课堂讨论,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事实上,通过播放一些影视作品,往往可以收到比课堂讲授更好的效果,有些学生通过观看一次电影,可能影响自己三年的大学生活甚至一生,积极向上的影视作品对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第二,校内实践模式。校内实践是学生在校园内依托学校的各种社团和协会举行的一系列校园活动,思政教师和学工处、团委及各个系部互相配合,根据学生专业特点的不同,教师规划、设计和指导活动的内容与目标,并且全程参与整个活动的一种实践模式。包括参加竞赛、专家讲座、网络实践、延伸阅读四种表现形式。

参加竞赛:依托学校的演讲与辩论协会,写作协会等,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结合社会发展现实,在学生中进行和课程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比赛。如建国60周年演讲和征文比赛,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演讲和征文比赛;我为两型校园做贡献演讲和征文比赛等。在每年一度的辩论比赛中,思政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和课程相关的题目,如“保护环境以人为本还是以环境为本”、“人的行为主要靠自律还是他律”等在全校学生中展开辩论。另外,还可以依托“三个代表协会”举行党史知识竞赛。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奖励机制来提高学生参与度,通过组织各种竞赛,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理论和社会发展现实,同时各种比赛的开展也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平台。

专家讲座:聘请校内外、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结合教材内容、社会发展变化和当前国内国际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讲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程相关的前沿及热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邀请学生中有影响力的已经毕业或者正在读的学长学姐,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与大学生共话学业、人生、爱情、创业及就业等方面的话题。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困境和挑战。讲座主要安排在课程教学期间进行,同时在专家讲座以后组织学生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或撰写学习心得,以提高讲座的实效性。

网络实践:思政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发思政课程资源网站,实现课程资源上网,课程网站应该具备的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课件、教案、案例、指导阅读、影视资料、试题库、在线测试、在线辅导等。同时思政教师应建立属于自己的QQ群,利用QQ群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要使网络成为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第二课堂,成为学生扩展思维,加深理论学习的有效载体,成为课后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为学生解疑答惑的平台。

延伸阅读:延伸阅读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和思政课程相关的书籍,并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的一种实践形式。延伸阅读的特点是不占用课堂时间,学生所读的书必须和思政课程相关,读完后必须要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交给老师,教师根据学生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对其进行评价打分,然后把延伸阅读所得分数纳入到学生的实践考核分数中。

第三,校外实践模式。校外实践是将学生带出课堂,带到校外广阔的天地,引导学生从校外的各种实践活动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变化,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贡献社会、锻炼毅力、锤炼品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自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最终达到知行合一。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发 [2004]16号)中指出,要“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这一规定为我们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形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板,根据教育部这一文件,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可以把思政课程的校外实践教学分为爱心行动、三下乡、红色教育、社会调查、职业体验五种模式。

爱心行动: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应用技能型人使人成为“某种人”,而高素质则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衡量学生是否是一个真正的“人”,首先要有道德、有爱心。所以我们将爱心行动纳入到校外实践中。要求每个学生在三年的大学生涯中必须参加不少于20个学时的爱心行动。爱心行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学生自己组织的法律援助、禁毒宣传、环保行动、为贫困生捐款等,也可以是由系部或学校组织的服务西部、支教行动、敬老爱老、社区服务、抗灾救灾等活动。参加系部的爱心行动后,系部要出具相关证明。学生参加完任何爱心行动后,都必须递交总结或心得体会,纳入到考核体系中。

三下乡:三下乡是指“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是目前各个高等院校暑假都开展的一项活动。参加三下乡的学生应该面向全校公开选拔,选拔出的学生可由思政教师暑假带队,到农村开展三下乡活动。通过“三下乡”,学生可以将自己平时所学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变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等;可以使学生增强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理念。同样,参加三下乡的学生也要递交总结或者考察报告,纳入到考核体系中。

红色教育:各个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己院校所在地方的革命传统,建立一些红色教育基地,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时间,由思政教师组织策划,在辅导员的带领下,以行政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圣地、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伟人故居等。通过参观,让学生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加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学生就自己的参观所得进行讨论,并最终上交文字稿,列入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中。

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思政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思政教师根据学分制下课程班学生地域和专业的特点,把学生按照3到5人的人数分组,根据课程内容,结合社会发展现实,确定每个小组假期社会调查的主题,或者学生也可以自己确定主题,利用暑假开展社会调查。开学后,在思政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自己暑假搜集的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写出3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统一上交思政部或马克思主义学院,然后由思政教师对学生的社会调查进行评选,纳入到实践考核体系中,对特别优秀的社会调查报告可给予一定的奖金奖励。

职业体验:职业体验即各个专业的顶岗实习或专业实践教学,之所以把专业实践教学纳入到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因为专业实践教学和思政实践教学并不是完全相对的,两者完全可以实现有机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结合,是一种渗透性的结合”[2],思政教师可以“在专业实践任务布置的同时及时布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的任务,从而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相对独立的专业实践过程之中”[2],学生通过专业顶岗实习,除了为自己今后踏入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外,还可以体验职业道德,感受企业的文化和管理,修正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践行自己的道德素质、法律知识和政治素质,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思政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实现思政实践教学和专业实习的有机结合。

三、学分制下落实思政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机制

学分制下思政实践教学的模式设计出来后,如何使思政实践教学不流于形式,能够真正落实到可操作层面是非常重要的。为此,设计出保障学分制下思政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 [2004]16号)中也明确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学分制下保障思政实践教学的机制有哪些?除了学术界已经探讨的并一再强调的“经费保证、课时保障、实践基地保障、领导重视”[3]外,还应该根据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特点,结合学分制,设计出学分制下落实思政实践教学的机制,以保证思政实践教学能真正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学分制下落实高职思政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机制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学分保障机制:按照国家教委、教育部相关文件的精神,新课程方案实施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只开设两门,即“基础课”和“概论课”。教育部对这两门课的学分做了明确的规定:“基础课”3学分,“概论课”4学分。按照学分规定,概论课共64学时,基础课共48学时。一般高职院校基础课理论教学36学时,8学时的实践教学;概论课理论教学48学时,16学时的实践教学。如果将其学时折合为学分的话,概论课的实践教学占1学分,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占0.5学分。而在实际操作中,因为实践教学的学时少,一般又不占用课堂时间,所以存在着走过场的形式,为了将思政实践教学能够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广东海洋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两所本科院校成功的经验,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也采取“单列模式”[4],即把基础课和概论课的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总学分相加为1.5学分,不再细分基础课和概论课。根据前文所列的三种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规定每种模式所占的学分,即课堂实践0.3学分,校内实践0.5学分,校外实践0.7学分。

多维评价机制:有了学分保障机制后,学生参加实践教学如何对学生有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在评价体制方面,不能由思政教师单方面说了算,必须建立多维评价机制:即把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和学生等都纳入到思政实践教学的评价体制中。课堂实践主要由思政教师的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组成,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除了思政教师评价外,如果辅导员和专业老师也指导了,把他们的评价纳入进来是必要的。相对来说,辅导员和专业老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可能比思政教师更为了解。学生思政实践教学的总分数由思政教师的评价、辅导员的评价、专业课教师的评价及学生之间的互评组成。具体的评分标准可以实行等级制,每种模式按照ABCD四个等级来评定,每种模式下的四到五种形式每个学生不可能全部都参加,要求学生至少参加两种以上,学生每次参加实践教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当场表现或者提交的作业、考察报告、心得体会等来评定等级。如果学生参加的三种模式下的实践教学形式评定等级超过80%均为C或者D级,则其实践教学的1.5个学分就拿不到。

联系院系机制:如前所述,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后,给思政实践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在学分制下更好地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将思政实践教学落到实处,确保每位学生都参加了实践教学,确保每位学生参加实践教学都在思政教师的全程跟踪下,思政教师联系院系不失为一个好方法。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思政教师的人数、选课学生情况及院系设置的情况,安排每位思政教师联系学校的一个教学学院或者系部。思政教师通过加强与院长、书记、系主任及辅导员之间的联系,采取定期为该系学生举办讲座、上党课、去学生寝室走访、参加该系举行的一系列学生活动、和辅导员及专业教师一起带学生去职业体验等形式,及时和学生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参加校内及校外实践的情况,并客观地给参加实践教学的学生进行成绩评定。

全程参与机制:为了保障思政实践教学不走过场,保证教师对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客观公正性,思政教师须全程参与实践教学的所有环节。课堂实践由思政教师组织和策划,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结合学生的互评对学生进行评价。校内实践环节的网络实践、延伸阅读由辅导员和思政教师共同负责;专家讲座则根据学校的安排进行,凡是学生参加的专家讲座要求思政教师也必须参加;学生参加的国家、省级或者校级的各种竞赛,思政教师通过自己所联系院系的辅导员来共同监督。校外实践中的三下乡由思政教师带队;社会调查由思政教师来分组、布置任务、指导写作和进行评选;爱心教育、红色教育和职业体验课由思政教师、辅导员及专业老师互相配合,在思政教师的全程参与下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监督,如此才能做到对学生负责。

四、结 语

学分制下高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新模式探究,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基本问题及高职院校的基本特点而提出了实践教学的三种模式,即课堂实践模式、校内实践模式和校外实践模式,这三种模式的探讨为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范例。为切实保障思政实践课程的践行,在学术界业已探讨的经费保证、课时保障、实践基地保障、领导重视机制外,还尝试性地提出了保障实践教学新模式得以践行的新机制,即学分保障机制、多维评价机制、联系院系机制、全程参与机制。此次探索,纠正了以往思政实践教学存在的基本问题,实现了思政课程实践教学价值开新与方法创新。学分制下思政实践教学新模式的设计,为突破思政实践教学的瓶颈和困境,将思政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1]谢丽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定位的理性思考[J].高教探索,2008(4):110.

[2]余新梅,马海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昌吉学院学报,2008(6):90,90.

[3]江雪茹.构建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模式的长效机制[J].绥化学院学报,2008(5):167.

[4]曾敏.高校“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困境与“单列模式”的解困改革[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78.

Abstract:With the imp lement of the credit system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s,the p ractice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has been greatly challenged.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challenges,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new mode of p ractice teaching of the course,namely,classroom p ractice,on-campus p ractice and off-campus p ractice.To insure the new mode be carried out,besides the safeguard mechanism the academia has studied,it is also necessary to establish credit guaranteemechanism,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mechanism,department-contacting mechanism and full participation mechanism.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p ractice teaching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be put into p ractice.

Key words:credit;p ractic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new mode;new mechanism

On the New Practice-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Conducted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Based on the Credit System

L I X iu-juan
(Political Theory Department of Changsha Social Wo rk College,Changsha Hunan 410004,China)

G41

A

1673-0313(2011)01-0160-04

2010-09-25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学分制下高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研究”(201013)。

李秀娟 (1978—),女,山西运城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学分制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