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菊 杨 芥 李培胜
(四川省凉山州蚕种场,四川 德昌 615512)
随着市场行情变化,丝茧价格大幅上扬,从过去的 8~9元 /kg上涨到当今的 28~30元/㎏,而种茧收购均价却只有 35元/㎏左右,饲养种茧的效益比值降低,严重挫伤了蚕农饲养种茧的积极性,影响了种茧质量。在稳定原蚕基地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原蚕种茧质量,是种场挖掘内部潜力,提高制种系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当务之急。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认为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许多害虫携带的病原与家蚕发生交叉感染,引起蚕儿发病,给养蚕生产造成损失。如 2003年夏季我场原蚕基地永郎、云甸两乡镇同时发生桑粉虱危害,不仅桑树秃梢,而且诱发严重的污叶病,致使两乡镇正秋发种量减少,个别危害严重的村社甚至无法进行正晚秋生产。因此,做好桑园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根据病虫害发生和流行规律,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把病、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是降低桑园虫口密度,提高桑园产、质量的关键。
“有草就有虫,有虫就有害”,这是从事各种农事活动的经验总结。桑园也不例外,枯枝、落叶、杂草、废弃物等,都是害虫和病原菌潜伏或繁殖的场所。长年性地做好桑园清洁工作,清除园内杂草和枯枝烂叶等,对减少桑园病虫为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不同季节,桑树不同生长时期对养分的需求进行合理施肥。春季狠抓促芽肥,在桑树发芽前施入足够的尿素,提高发芽率;春季结束后及时施入以复合肥为主的夏肥,以补充因桑叶收获而消耗的树体营养;11月份晚秋结束后充分利用农闲时间进行改土施肥,深施足够的堆肥、厩肥等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营造良好的桑树生长环境。
2.1 蚕前必须做好环境、蚕室、蚕具等方面的消毒工作,确保养蚕环境洁净。消毒工作开始前要清洁蚕房及周围环境并将垃圾深埋或烧毁,消毒时药液浓度配兑要准确,现配现用。消毒面要广泛,不留死角,对于那些不能浸消的用具要进行甲醛熏蒸或日光暴晒消毒。
2.2 蚕期中要重视蚕体、蚕座的消毒防病工作,并通过洗手给桑,踏灰入室等消毒防病卫生制度把病原隔离在蚕房外,同时把整个消毒防病工作贯穿养蚕始终。
2.3 及时做好养蚕结束后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的回山消毒工作,集中扑灭养蚕过程中遗留下的各种病原,防止病原扩散和蔓延。
3.1.1 认真做好补催青工作,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保障蚁体的强健性。
3.1.2 在收蚁过程中明确分工,适时收蚁,防止收蚁过早过迟,造成蚁体损伤或饥饿。
3.1.3 调节好小蚕期的温湿度,在共育期间根据饲育品种特性调节好饲育温度和湿度,保障蚕儿的生长环境良好。
3.1.4 结合气候条件﹑生产季节、地理环境、肥培情况选择适龄适熟叶,同时确保用叶安全。
3.1.5 每次给桑前不仅要做好匀蚕扩座工作,还要保持蚕座稀密适中,食桑均匀。
3.2.1 做好温湿度调节工作。根据对交品种龄期、蛹期经过时间差异及收蚁时间开差等确定品种各时期的饲养温湿度,促进蚕儿健康生长发育。
3.2.2 良桑饱食,保障蚕儿健康。禁用发热﹑过老过嫩、带泥、黄化或受污染的不良叶饲养,各龄用桑必须充分成熟,给桑量要足,边角周到,厚薄掌握一致;采回的桑叶仍然要坚持试喂无问题再用;及时分箔,保持蚕座稀疏,促使蚕儿良桑饱食,确保蚕体健康。
根据饲养量提前做好蔟具和劳力准备;根据季节、气候准备足够的升温,排湿材料。蚕儿老熟时随熟随上,防止因上蔟准备不充分而造成不结茧蚕增多。
根据蚕儿的生理特性掌握好蔟中保护温度,初期为了加快熟蚕吐丝营茧速度,适当偏高温保护。吐丝完成后则注重对交调节,在 22.7~25℃ (73~77℉)的适温范围内调节保护,蔟中环境保持通风透气,弱光。避免振动﹑强光直射和强风直吹。
认真做好采茧、选茧和售茧过程中的运输工作,防止伤蛹、蒸热造成后期感染或产生败血蛹而影响种茧质量。